第十三章 持之以恒的毅力堅持不懈的努力(2 / 3)

在他的巨著《徐霞客遊記》裏,記載了大小河流551條,湖澤59個,潭、溏、池131個,收錄了岩溶地貌、山嶽地貌、紅層地貌、流水地貌、火山地貌,並且記錄了我國廣大地區的手工業、礦業、農業、交通運輸、商業貿易、城鎮村落的分布和興衰。他還在廣西、貴州、雲南3省區,親自探查過270多個洞穴,對洞穴的方向、高度、寬度和深度作了具體記載,論述其成因,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機械侵蝕造成,鍾乳石是含鈣質的水滴蒸發後逐漸凝聚而形成的等。這本書對於我們今天的曆史地理、氣象學、環境科學、農業地理等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誰能把一件事情連續做30多年,沒有任何報酬,無怨無悔,始終如一?徐霞客做到了。宋代政治家王安石道:“世之奇偉瑰怪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誌者不能至也。”這源於徐霞客的堅韌不拔的毅力,不屈不撓的堅持。

由此反思我們的精神狀態。人們整日在信息社會裏心旌搖曳,輕易就停下了腳步,隨便就跳了槽,簡直就是移動的小草,永遠不會長成參天大樹。樹高千尺,根深百丈。千年鬆柏,之所以偉岸挺拔,閱盡人間春色,就是因為它能在一個地方紮下根來,幾百年上千年都不挪窩。這樣的精神,彌足珍貴,對於我們飄蓬般的現代人,是一個絕妙的參照。它還給我們一個啟發,即使生活在特別惡劣的環境,寸草不生的地方,隻要堅持下來,在石頭上也可以長成一道風景。我們不是經常可以看到在山間的石頭上,長著那麼倔強的鬆柏嗎?風無意間把種子撒到石頭縫裏,而種子是不會走的,不像人一樣到處遊蕩,它就安心在石頭裏堅持,堅持,期待一場雨,期待一場風,然後就此堅持,風霜雨雪,矢誌不移。

人啊,缺的不是智慧,不是體力,而是毅力。每個人都有天分,而我們大多數人辜負了自己的天分,做每件事情都是那麼馬馬虎虎,虎頭蛇尾,不能善始善終。

失敗是毅力的磨刀石

在失敗麵前,是知難而退,還是迎難而上,這是對毅力的考驗。

從事寫作的人,都有過“三更燈火五更雞,夜點明燈下苦功”的經曆,但是,絕對都有過失敗的經曆,寫出文章來,希望等到名家的肯定,投稿之後那種望眼欲穿的期待,有焦灼有不安,又有一份奢望。可是,起初等來的往往是一封退稿信,甚至連退稿信也沒有,石沉大海。

美國作家福克納194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51年獲美國全國圖書獎,1955年和1963年兩次獲普利策獎,是著名的現代派作家。福克納的祖父是莊園主、作家,他特別崇拜他的祖父,9歲的時候說:“我要像曾祖父那樣當個作家。”他小時候個子矮小,家庭不富裕,希望通過寫作來證明自己,但是,屢屢失敗,默默無名。1931年創作了《聖殿》,揭示了南方法律界的腐敗、社會的暴力與罪惡,以及人性的失衡。他興衝衝地交給出版商,卻遭到了退稿,退稿信這樣寫道:“我的天,我可不敢將手稿變成鉛字,否則,你我兩人都難逃法網。”麵對這樣的嘲弄,福克納沒有停止手中的筆,而是繼續堅持創作,一生創作了19部長篇小說和100餘篇短篇小說。後來,《聖殿》成為福克納最為暢銷的作品。

納博科夫是美國後現代派小說家,成名作為《洛麗塔》。創作的靈感始於20世紀40年代前後,當時他在巴黎因病而臥床休息。讀了報紙上一則關於猿的報道,此猿經過科學家的調教會畫簡單的圖畫,於是激發了創作靈感。納博科夫寫了一篇短篇小說,由於自己不滿意,1940年移居美國後就把它毀掉了。但是他總想把它再寫出來,1949年才開始寫《洛麗塔》,斷斷續續到1953年底完成。1954年他開始找出版商出版,但連續遭到四家出版社的拒絕。一封退稿信是這樣評價這部書稿的:“小說荒誕絕倫,與精神病人的夢囈別無二致,且情節安排上糾纏不清……作者竟厚顏之至,要求出版此書,我對此大為驚訝。我看不出出版此書有何益處,我建議將手稿埋入地下1000年。”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無意中一位朋友介紹給了巴黎的一家出版社,這才出版。

這樣的諷刺和挖苦令人傷心,但是,並不能動搖納博科夫的信心和決心。他的創作一直沒有中斷,一生創作了17部長篇小說。由此可見,毅力是堅定的意誌,是不服輸的精神。在別人否定你的時候,你仍然堅持;在挫折麵前絕不退縮。狄更斯道:“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當抱定寫作的理想,廢寢忘食地寫作,卻屢屢被退稿所折磨時,我們應當怎麼辦?沒有更好的辦法,隻有寫得更好!

王羲之的墨池——鍥而不舍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12歲那年偶然發現父親藏有一本《筆論》的書法書,就孜孜不倦地閱讀起來。他父親擔心他不能保密家傳,不讓他讀這本書。王羲之卻特別癡迷,堅決要求父親答應他學習這本書。王羲之曾經師從衛夫人學書法,得鍾繇書法之真諦。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博覽秦漢魏以來篆隸的碑刻,用心體會,心摩手寫,用功之極。抽空用手在衣服上來回寫,時間長了連衣服都被手指劃破了。他從不放過學習的機會,看見鵝仰天而叫的神態,很有動感,竟然對他的書法的運筆頗有啟發。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假思索地用主食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據說,在王羲之練習書法的池子裏,由於常年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也變黑了,人們稱之為“墨池”。現在紹興蘭亭、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由於王羲之鍥而不舍的練習,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成為中國曆史上的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被人們譽為“書聖”。

荀況:“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人世間的事情,貴在一個堅持,沒有毅力雖舉手之勞的事情,亦不能為也。從王羲之的學書故事,我們看到,癡迷、專注、堅持,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要有決心,有恒心,何愁不能成功?

當王羲之想成為書法家的時候,他的全身心的投入、知難而進的精神,就主導了他的生活,成了他念念不忘的事情。他無時無刻,竭盡所能,努力去研究書法,弘揚書法,自成一體,終成大家。在所有成功者走過的足跡上,我們看到的不是智商、智力的高低,而是那種奮發有為、不屈不撓的毅力。憑著這種精神,世界上沒有什麼障礙可以成為他們的阻力,所有的阻力都會成為前進路上的動力!

這使我想起了馬克·吐溫的話:“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隻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麵對事業,人們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無所阻擋的毅力,扼住命運的咽喉,掌握自己的命運,成就人生的大業。

惟其如此,才會有所成就。

克服心理上的厭倦

米開朗琪羅道:“天才是永恒的耐心。”

走向成功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可能會遇到許多意料不到的情況,需要人們花時間來處理。整天做同樣的一件事,時間長了難免會感到厭倦、無聊、乏味。這其實正是鍛煉耐心的時刻。

人們仰慕成功者,隻是看到他們成功之後籠罩在身上的光環、鮮花和掌聲,可是,背後的艱辛、枯燥,常人是無法切身體會得到的。乒乓球手練球時,旁邊放著幾百顆乒乓球。就這樣,一個動作每天重複練習幾百次上千次,身邊是不會說話的球案子,眼前是飛旋的白色的乒乓球,練得手腕疼了,胳膊麻了,還得照樣練習。因為,不這樣做就不能掌握要領,提高水平。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每天都不間斷。但是,即使這樣練了,進步還是很慢的,因為成功首先是對於人們耐力的驗證。

王皓是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直拍選手,其直拍橫打技術日臻成熟,形成了完整的攻防體係。直拍反手的“擰、拉、撕、彈、衝”五大技術均已爐火純青,在與任何一位橫拍選手比賽時反手都能占有明顯的優勢;正手殺傷力大,中遠台對拉能力強。可以說正手不弱,反手超強。但是,連續參加了兩次奧運會,都與冠軍擦肩而過。與韓國柳承敏的比賽由於心理因素輸了;與隊友馬琳的比賽在許多人看好的情況下也輸了。麵對比賽的失利,怎麼辦?就是提高自己。改變自己打球時缺少變化、直線少斜線多、發球單一的狀況。練了多少年了,比賽了無數次了,還要堅持下去,提高球藝。而且隨著時間的繼續,張繼科、馬龍這樣的新手也嶄露頭角,屢屢奪冠。在訓練場上,28歲的王皓照樣和這些新人在一起練習,一起比賽,輸了,繼續來;再輸了,再來,隻要想走下去,就得忍受種種考驗。全國人都在看著他,球迷都在關注著他,咬住牙,堅持下去;摔倒了,來不及撫摸傷口,又投入新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