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堅定的信仰遠大的理想(2 / 3)

所以說,人生必須有正確的信仰,它決定了人生的幸福,是人生成功的保證。

信仰創造奇跡

據說,中國企業界幾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如李彥宏、張朝陽、陳光標等人,重走紅色道路,幾年來每年都要進行紅色之旅。為什麼這些人對於紅色旅遊如此推崇呢?張朝陽參觀上海一大舊址時說:“中國共產黨如何在各種困難情況下,把握形勢、製定策略、凝聚力量,這遠比MBA教科書深刻。”

人們舉出了幾個數字,從53人到8000萬人,即中國共產黨從建黨初期的全國53名黨員發展到了8000萬人;從1921年到1949年,用28年時間建立新中國,這是任何黨派無法比擬的,是人類曆史上的奇跡。創造這種奇跡靠的是什麼,就是堅定的信仰。如果沒有這種信仰,就不會戰勝艱難險阻,就不會建立新中國。麵對血雨腥風,方誌敏莊嚴宣告:“敵人隻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這種擲地有聲的大無畏氣概,對於信仰和理想的堅定的追求,令人感動,令人深思。

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它讓人戰勝物質的貧乏,身體的疲勞,心靈的迷茫,向著目標堅定地前進;它讓人甘願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忍受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一往無前,絕不停止。為什麼在長征的道路上,紅軍麵對敵人的前堵後追,爬雪山,過草地,走在荒無人煙的地方,吃樹皮,啃皮帶,能夠到達目的地,其原因就是這些20世紀初的人,他們堅信共產主義的理想,那是他們為之奮鬥和終身追求的目標。在他們的靈魂裏燃燒的是信仰的火焰,為了理想和信仰,沒有任何艱難險阻能夠阻擋前進的腳步,改變人生的方向。

在我們為事業而奮鬥的道路上,必然會遇到艱難險阻。有的人遇到挫折就後退,悲觀失望,失去了信心。原因就是這些人缺乏信仰,一個有信仰的人,他的內心是強大的,不會被困難所嚇倒。在西藏的布達拉宮前邊,人們經常看到有些信徒步行上千裏,一步一拜,走向心中的聖殿。如果沒有信仰,他們不會這樣忍饑挨餓,風餐露宿,在長達半個月以至於幾個月的旅途中堅持下來的。

有信仰的人,也許會和普通人一樣遭遇失敗,但是,不會被失敗屈服,不會在失敗麵前垂頭喪氣,而是在失敗中更加充滿信心,向失敗挑戰。同樣,也不會在成功麵前驕傲自滿,停止前進的腳步,他會超越自己,超越目標,他的目標就是永遠向前,做到更好。

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信仰能夠創造奇跡。正如一首歌中唱道:“我的信仰是無底深海,澎湃著心中火焰,燃燒著無盡的力量。”

現在的人為什麼人生那麼多痛苦,那麼多煩惱,就是因為缺乏信仰;為什麼在無限的物質生活裏迷茫、彷徨,就是因為缺乏信仰;為什麼在吃穿不愁的情況下,愁容滿麵,仍然是因為信仰的缺位,沒有信仰的人,即使擁有一般人難以企及的財富,也會感到極度的空虛,感到精神的貧窮。

因為,信仰不僅是而且永遠是人類精神的家園,是人類心靈的歸宿。精神的家園荒蕪了,丟棄了,勢必會無家可歸,到處流浪,成為一個“乞丐”。我們一定要牢記,沒有信仰的人,是沒有家的人。精神家園的荒蕪比物質的匱乏更加可怕,它會毀掉一個人的事業,剝奪一個人的幸福。

確立正確的理想

蘇格拉底道:“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

人是具有欲望的動物,每個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望。人類的欲望激勵著人去做各種事情,為實現欲望而不懈努力。成功學家阿特金斯說:“欲望是推動世界運轉的動力,隻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大承認。看看你周圍的世界,你就能看到欲望對於人類的所作所為的影響。”

欲望的特點之一是控製力。當人們迷戀某種東西時,當一種強烈的欲望存在於人們的內心時,欲望之火就熊熊燃燒,焚燒著人,人們稱之為“欲火焚身”,人們此時唯有欲望,甚至忘記了自持,忽視了各種規矩和約束。當然,欲望有好和壞之分,邪惡的欲望驅使人做不理智的事情或者犯罪;服從於理想的欲望,會激勵人去忘我地工作,廢寢忘食,夜以繼日。

其實,平常我們走在大街上,觀察眾人就會發現,具有理想的人,他的神情是專注的,精神是煥發的,目光是有神的,渾身洋溢著活力;而沒有理想的人,目光飄移,神情渙散,東遊西蕩,無所事事。

理想讓我們的人生積極向上,每天知道要做什麼,每天有事可做,使日子如同串聯起來的珍珠熠熠生輝,每一天都顯得光彩奪目。而喪失理想的人,則會度日如年,拋擲生命,把美好的人生看做囚徒般的日子,百無聊賴,如同中毒一樣,無可奈何。

理想是每個人對於未來的希望和願望,是一種理性的欲望,也是人生最大的欲望之一。人們盡管有著各種各樣的欲望,但是,還能有什麼欲望比對於理想的實現更加強烈?更加使人焦灼不安?理想區別於一般的感官欲望和物質欲望。理想存在於人類的心靈深處,是對於未來願景的描繪,人們所做的許多事情都是以理想為核心的,都是為理想服務的。

隻有樹立了人生理想,才使人生具有了遠景規劃,從長遠的觀點出發,製定人生的計劃,安排要做的事情,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把自己的行為貫穿於始終。沒有理想的人,生活雜亂無章,沒有目標,隨波逐流,時時麵臨危機。

我們確立理想時,一定要高瞻遠矚,不要陷於庸俗化和短視。有的人說自己的理想是擁有一套房子;有的人說自己的理想是擁有一份好的工作,那麼有了一份好的工作之後呢,就停步不前了嗎?有的人說自己的理想是過一種安逸的生活;有的人說自己的理想是擁有名車,等等。我們看到這些人的理想都離不開物質的享受,離開精神的需求比較遙遠。

這其實是信仰的問題,理想的確立和信仰是分不開的,是受信仰所支配的。沒有正確的信仰,就會使理想短視,就會使人生庸俗化。信仰決定了理想的價值取向。以上所述,其實都是信仰缺失之下所產生的願望,算不上理想。信仰是精神因素,理想是在信仰支配下形成的人生的目標。一個人應當有自己的事業,物質生活不能等同於人生的事業,人生的事業應當超越於物質生活之上。對社會有所貢獻,能夠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才會真正使生命煥發出百倍的活力,閃爍美麗的光彩。同時,理想還應當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塑造人格魅力,改變人生的命運,超越自己,並且能夠把握命運。物質的東西總是暫時的,它來來往往,在世間遊走,今天在你手裏,他日已經成為陌路,人們稱人無三代富,也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把自己的理想僅僅局限於物質的享受和追逐,難免會被物質所奴役,成為“物奴”。我們今天看到的房奴、車奴、股奴,能說他們是有理想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