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2 / 3)

再說林孔昭自進公府教書,數月有餘。那一日正逢中秋佳節,丹桂開放。公爺無事,相陪西席在桂花廳賞桂談心。忽有家人報說:刑部唐大人到了。公爺吩咐請見。隻見一位大人,真乃忠心赤膽,姓唐名端,與公爺十分相厚,時常來往談心。故此一聲通報,就吩咐請見。不一刻唐大人步進花園,請過公爺的安。看見一位少年,就問公爺:“此是何人?”公爺道:“此是一西席先生,姓林名孔昭,才學頗佳。”大人一聽大喜,便與林爺見禮,拜見唐大人。唐大人以禮相還。禮畢坐下獻茶,唐大人與公爺敘了些閑文,然後叫聲:“林先生,下官欲要請教請教,以桂花為題,做詩一首,以作消遣。不知允否?”林孔昭起身打了一躬,連稱:“不敢,晚生才疏學淺。。。”大人笑道:“先生太謙。我今先獻醜,然後請教。”吩咐取過文房四寶,登時寫就七言四句一首。詩曰:主上源來受國題,一朝提攜與天齊。月中丹桂連根倒,不許傍人折半枝。

林孔昭接來一看,稱讚不已。說:“晚生隻得要獻醜了。”遂提筆一揮而就。詩曰:跨鳳乘龍上天台,親見王母把桂栽。昨夜廣寒宮裏閉,開成連月倒將來。 大人接過看了一遍,心中大喜。叫了一聲:“公爺,林先生才學高我百倍。明日上朝,定然奏上當今,討個官兒與他。”說罷,袖了詩箋,辭別公爺。林爺送大人出府。唐爺回轉刑部衙門,次日早朝,唐大人出班啟奏,將詩箋呈上。天子一看大喜,召林孔昭見。這一道旨下,唐大人十分歡喜,公爺聞聽喜出望外,林爺接旨,一同上朝見駕。步入金階丹墀,跪倒山呼拜舞。天子問了幾句,對答如流。又見他品格清奇,龍心大悅,命赴建康就任。林爺謝恩出朝,又進公府拜辭公爺,又去拜謝唐大人提拔之恩。大人吩咐備兩號官船,又差了十二位家人跟隨林爺,發扛上船赴任。一路順風前進,走無多遠,隻見對麵來了數十大船,船頭擺著門槍,坐纛掛著黃旗。原來是馮大人的座船。林同知將船停在半邊,讓他過去。隻見船中坐著馮大人,對麵李大麻子相陪。林爺將頭一低過去了,吩咐開船走奔赴任。這且不提。 且說馮承受同李雷一路進京,馮大人入朝見駕謝恩,到理藩院上任。李雷帶領眾人發了行禮,到關帝廟住下。李雷在廟歇了一宿,次日取過文房四寶,寫了一封書字,吩咐手下備了一份大大的禮物,差了兩個得力的家人,吩咐道:“將此書字並禮送至內監***處,傳說我大老爺敬***的。切不可進內,有性命之憂,非同兒戲。”家人應聲“曉得”,帶領眾人挑擔禮物,出了關帝廟,轉彎抹角來到王內監處,將禮卸下。問道:“那一位公公在此?”卻值***在內,家人投了書子。***拆書觀看,十分歡喜,吩咐來人將禮物一齊收下,賞了家人並腳夫,回轉關帝廟回複李雷不提。

次日***來到關帝廟相見李雷,叫聲:“孩子,昨朝多承,咱家甚是過意不去。”二人禮畢,坐下獻茶,茶罷李雷道:“有一小事,欲煩公公關心。我李雷欲拜在公爺門下做個門生,不知公公可能與我通達否?”王內監笑道:“這有何難?總在咱家身上。”說罷辭回。當晚將有二鼓時分,李大麻子偶然腹中疼痛,要解手,吩咐手下掌了燈球,直至後門外出來。屙畢之後起身,正撒底衣,忽聽得門後姣姣滴滴的聲音,叫了一聲:“官人請呀!”李雷聽見吃了一驚,走近門縫一張,並不見動靜形影。此時淫心頓起,不管好歹,推門而進。隻見一位佳人生得十分美貌,李雷色膽如天,走上前去一把摟抱。早被女子將牙末香灰抹得李雷七竅皆滿,迷倒在地不言。李雷被鬼迷住。且說邵青見李雷大解不回,吩咐手下四處尋找,並無蹤跡。一直找到後門旁邊耳門內,隻見李雷睡在地下,滿臉皆是香灰,眼鼻歪斜,口角流沫。眾人連忙扶起來,用滾湯灌醒,又代他洗了臉嘴,忙傳和尚來問是何故。和尚大驚道:“大老爺被鬼迷住了!後邊廂房內是黃相爺的如夫人之柩,寄在此廟。是一對童男女作怪。”李雷聞言,舌頭都嚇短了。連忙吩咐人打掉了。李雷定了定神,方才安寢。次日王內監又來廟內,叫聲:“孩子,昨日之事,咱家代你說過了。你再去求一求馮承受,再與公爺說聲就是了。”李雷聞言,謝了***。內監辭去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