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農村人口問題(3 / 3)

1.誘導農民把對人力資源投資的重點轉向智力投資。據有人研究,勞動力的成本與收益大致為:對於體能、技能和智能的社會支付之比為1:3:9.但三者為社會所創造的財富與價值之比為1:10:100.如果抵消社會對其的支付,對於社會的淨貢獻之比為1:7:91.隨著農村人口在土地上收入的相對減少,人均土地的減少,以及農業的科技含量的提高,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勞動收益主要取決於勞動力的質量。各級政府和組織要通過各種渠道向農民宣傳,使農民意識到,必須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否則就無法適應農村社會發展趨勢,當然也就談不上提高生活水平。從後代的教育上來講,要讓農民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明白“今天”在孩子教育上的投資,能夠在“明天”為孩子提供加倍的收益補償,使其從多生轉向少生、優生和優教,提高農村人口素質。

2.發展和完善農村的社會化養老製度。發展和完善農村的社會化養老製度,可以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弱化“養兒防老”的生育觀念。很多農村老年人將“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終”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即“養兒防老”。國內1987年抽樣調查資料表明,農村老年人年齡越大,靠子女贍養的比例也就越高。可見,為了解除後顧之憂,需要家庭增殖人口是造成農村人口失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養老保障製度,逐步提高農村養老保障的社會化程度,發展農村社區服務事業,是解決農村人口向題的對策之一。農村養老的發展方向將從以家庭養老為主,逐步轉變為以社會養老為主。老年人的生活料理和生活服務從家庭走向社會,將主要依靠發展社區服務事業來解決。目前,城鎮社區服務事業已初具規模,今後,農村也應逐步發展起來,廣泛發動社會力量,采取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辦法來進行。農村社區服務事業的發展,不僅將有利於減輕農村家庭的負擔,而且也將有利於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全麵提高。

3.大力發展農村教育。通過發展教育,強化農民現代意識,不斷提高他們的精神素質。從長遠來看、農民文化素質和精神素質的提高,是順利推行計劃生育的思想保證。無論是對控製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還是對農村今後的發展,人的素質提高是首要的一項基本建設。因此,首先是要大力發展農村基礎教育。小學教育在農村雖然已經基本上得到了普及,但農村學齡兒童的失學率比城鎮高,女童的失學率更高,鞏固率比城鎮差,而且呈上升的趨勢。中等教育在農村雖然有了很大的發展,但城鄉差異也較為明顯,其教育質量也比較低。所以降低農村兒童輟學率,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是實現農村人口素質提高的重要措施。

為了從整體上提高農村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控製中國農村人口的增長速度,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大力提高農村人口,特別是農村婦女的科學文化素質是一項十分重要和長遠的任務。針對這一問題,各地在普及義務教育的基礎上,農業、教育、科技等部門應加強合作,發揮各類農村成人學校、職業技術學校的作用,積極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多規格的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為農村人口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通過提高科學文化素質,促進農村人口的其他方麵素質的提高,促進農民思想觀念的現代化。

4.強化行政控製,加強對農村的人口管理。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建設,恢複和強化基層組織對農村社會,包括計劃生育的管理和控製的職能。在過去農村的計劃生育工作中,有兩種常見的弊病,一是工作方法簡單,一到檢查中心工作時,就到處清查孕婦,使幹群關係緊張;二是部分基層組織把超生罰款當成財政來源,隻要願交罰款,想生多少都行,這些都是因為基層組織建設薄弱的表現。

因此在強化對人口和計劃生育的行政管理方麵,首要的就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建設。要對農村各級黨員幹部進行黨風黨紀教育,加強勤政、廉政建設,不斷提高黨員幹部的自身素質。黨員幹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率先垂範,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頭樹立文明之風,以身作則,做好計劃生育工作。此外,農村基層組織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帶頭人,因此,各級黨員幹部如果能在生產建設方麵發揮帶頭人的作用,帶領農民致富,就會從側麵促進“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生育狀況的改變,促進農民生育觀念的改變。

5.提高農村婦女的社會地位,豐富婦女的文化生活。婦女是生育的主體,而在農村中婦女的社會地位比較低,她們的生育意願是受社會氛圍、家庭要求等左右的。同時,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內容單調,一切活動都是以家庭為中心,缺少自主意識。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更使得女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減少了她們的受教育機會。這種現狀不容忽視,因為今天的女童就是明天的母親,而且據有關專家研究,婦女的受教育水平與生育的子女數量成反比。婦女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擺脫傳統生育觀念的束縛,越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支持現行計劃生育政策。中國農村婦女生育水平高於城鎮,與她們的文化素質低有關。母親一代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對下一代的撫育水平,影響到下一代人口的素質。假如母親一代缺乏應有的文化知識和素養,必將不利於對其子女的撫養教育,而新生一代能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又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因此,對農村婦女進行宣傳教育,增加農村婦女和女童的受教育機會,促進她們對社會活動和社會勞動的參與,豐富她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提高婦女的生活質量和自我意識,並能充分轉移她們的時間和精力,降低她們的生育意願。

此外,以適當的經濟和行政手段鼓勵晚婚晚育,特別是對晚婚晚育的家庭在科技、貸款、項目等發展機會方麵的傾斜;杜絕近親結婚,建立婚前檢查製度;製定控製人口增長的有關法規和法律;加強對農村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等等,也都是解決農村人口問題的具體措施。

總而言之,農村人口問題的存在是多種製約因素疊加的結果,因而解決農村人口問題需要有綜合的措施。我們認為,在實施各種具體措施解決人口問題的同時,需要大力實施城鎮化戰略。現有的農村人口問題中,絕大部分在城鎮生活當中得到了較好的解決,因此實現農村人口的城鎮化,是綜合解決農村人口問題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