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中國農村社會分化與分層的意義(3 / 3)

(2)建立有效的調節各階層利益的機製。各階層的利益差別是客觀存在的,對於追求社會公平的社會製度和政策,重要的是形成一種有效的協調各階層利益的衡常機製。從發展和保持社會活力出發,相關的政策而後製度要充分保護各階層的合法利益,同時要致力於形成公平合理的分配機製,限製而後消除各種非法收入,縮小各階層的差距。應該看到,不同社會個體在社會中競爭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社會各階層的流動中他們實際上所麵臨的機會是不平等的,社會製度、政策必須在創造公平的社會結構方麵發揮作用,目前最為迫切的是建立公正配置公共教育資源的製度,製定提高普通社會成員(尤其是弱勢群體)的教育與培訓政策,提高他們的競爭能力。同時國家要加大地區之間的轉移支付力度,縮小地區之間的不平等。

(3)建立健全基本的社會保障體係。從形成合理的社會階層結構出發,建立社會保障體係是與每一個社會成員利益攸關的事,特別是保證貧困階層獲得基本生存的條件是合理社會階層形成的不可缺少的環節。

2.為製定支持不同階層發展的具體社會政策提供依據。處在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不僅社會地位不同、職業性質不同、收入不同,其生活方式、需求特點,工作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對社會不同階層的人應該有不同的發展政策。

農村的社會管理階層是一個重要的社會主導階層,在農村社會、經濟、政治方麵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國家的許多方針政策需要他們去落實,地方經濟的發展也要他們去領導,在發達地區,村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同時也是集體企業公司的負責人。在相關政策安排和政策選擇時,既要充分考慮他們的利益,使他們的收入和所得相適應,從而使他們獲得滿意感,這樣有利於形成一支高效自律的管理隊伍。同時要建立強有力的他律機製,防止他們濫用權利,以權謀私。

新興的私營企業主階層也是一個重要的主導性階層。首先,要承認這個階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所起的不可或缺的實踐者、組織者和推動者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致力於擴大這一階層的規模;在政治上和法律上要切實承認他們的合法權益,把他們當中代表先進生產力的先進分子吸收到執政黨中來;同時還要注意提高私營企業主階層的素質,促使他們向現代企業家轉化,使他們不僅可以應對加入WTO的挑戰,也能夠運用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來管理企業,能夠善待雇工,充分尊重雇工的利益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要防止他們利用非法手段和途徑謀取非法的權利。

對廣大的農業勞動者和農民工階層,要增加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提高他們的社會競爭力和適應能力。首先要加快教育體製改革,動員社會各種力量,發展各級各類教育,特別是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對農民開放高等教育,提高他們的文化科技素質。其次,各個農村教育支撐體係和地方財政製度,從體製上解決農村教育農村辦的狀況,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把農村基礎教育辦好。最後,要加快科研體製的改革,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為農村提供大量有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

對於農村農業勞動者階層的製度安排和政策選擇的最終目的,是大規模地減少農業勞動者,從而富裕農民。因此,相關政策的製定、創新首先要考慮增加農民的收入,減輕農民的負擔,要實現這一目的,必須依據農民分化的現實,解決好增誰的收,減誰的負的問題,在政策的選擇上要真正保護那些低收入的農戶利益。其次,要從法律上穩定地權,既可防止對農民土地的無償或低償剝奪,也有利於土地的合理流轉和農民的轉移。再次,要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那種人為地減少農民就業機會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滯留在農村不僅影響了農民的收入,也延緩了中國城鎮化的進程,必須取消各種分割勞動力市場的就業政策和行為,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勞動市場,使進入城鎮的農民能夠真正地融入城鎮社會。

§§第八章 農村土地問題與土地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