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之後,風調雨順,皇帝特許良王王妃芮氏歸寧省親三日,良王陪行。偌大的芮府結彩張燈,從元宵過後就籌備了近一個月的王妃歸寧之期,就是今日了,良王文琅竟與王妃芮連袖的儀仗於期從王宮出發。芮府上下無不恭謹,除了芮老公爺和夫人,因爵顯望重於芮府內恭候,其餘排得上位分的芮氏族人早早恭候在雄偉的城門下。
芮氏一族官高爵顯,芮老公爺兩朝重臣,更是本朝的開國功勳,早年封爵頤養天年。芮老夫人是當朝太後的族妹,其長子芮向洐官居一品重臣,太子太傅。次子芮向昇封了平南將軍,手握重兵長年駐守軍事要地,三子芮向鄺兵部尚書,管皇城護衛。一文二武可謂是當朝肱骨,黃金三角,牢不可破。良王妃芮連袖是芮氏長子芮向衍的大女兒。芮向衍一支還有一子一女,嫡子芮綏麟年前高中狀元,皇帝欽點賜婚琅琳公主,婚期已定。二女兒芮連弦年僅十六,待字閨中,此時也跪伏在父親母親身後。
遠遠望見良王王妃的儀仗芮氏族人與道旁百姓立即跪地俯身,車馬隊伍甚是壯觀,開道十六騎士後跟隨宮女十二人手執引路香爐,稱生香宮女,隨後就是良王文琅竟與王妃芮連袖所乘的宮駕,兩人盛裝華服盡是皇家氣派。後跟歸寧宮人太監侍衛共六十人,浩浩蕩蕩,緩緩朝著城樓行進。
臨近城樓,十六騎士、十二宮女自分行兩旁,良王與王妃的宮駕緩慢靠近芮氏眾人。
一眾族人俯首齊呼:“良王長泰千歲,王妃福瑞金安!”
芮向衍垂手起身,低頭上前恭謹高聲道:“臣,芮向衍攜家眷恭迎良王、王妃!”後又跪地俯身。
隨侍的太監宮人麻利的將階梯置於宮駕旁,輕紗覆蓋的宮駕內良王、與王妃起身,良王先下階梯,又回過身攙扶王妃款款踏著階梯行至踏實的地麵,行動目光都小心翼翼,連袖亦向夫君報以含情的微笑,可見夫妻恩愛和契。城樓下至芮府的路麵鋪上了紅毯,這是皇帝特賞的殊榮。
良王與王妃踱步緩行至芮向衍跟前,良王柔聲道:“太傅免禮。”
“臣,謝良王、王妃!”話音未落,雙臂已然被連袖接在手中,被連袖俯身攙扶起來,慌忙道“王妃不可,臣惶恐!”四目相對,王妃連袖的眼中早已沁出淚花,“父親言重,若不是禮製緣故,女兒萬萬不敢受父親如此大禮,實在不孝!”
“天地君親,兒已嫁入帝王家,就是皇族,於父親族而言就是君,君臣之道娘娘與為父都應謹遵!”芮向衍撤手重新作揖垂首,鄭重答道。
連袖又欲多言,良王輕撫她的肩上,柔聲道:“眾人已跪拜許久,甚是疲累了,還是先了了這些縟節禮數,回府後再好好言表敘舊吧!”連袖溫馴頷首,隨良王步向眾人。又一輪請安告禮之後眾人皆起身,整齊退讓到紅毯兩側,良王扶過連袖的手臂,欲牽引她返回宮駕上繼續前往芮府。此時連袖的目光正在人群中尋找芮連弦,十分專注,被文琅竟一碰稍稍驚了一下,立即回過神來,隨他回到了宮駕上。輕紗漫漫,由騎士與生香宮女帶領,宮駕、宮人、侍衛隨後,芮氏一族人按規製順序跟隨儀仗,走向芮府。
芮連袖嫁與良王文琅竟大婚已三年,文琅竟是當今皇帝的三皇子,雖未被立為太子,卻也是頗具才幹膽識,又因母妃賢德妃頗得聖心,雖在他成年後仙逝,卻讓他的父王多年哀戚,念念不忘。因此文琅竟成年後不久就封了良王。良王為人勤謹恪守本分,正直不阿,又十分重情重義。幼時曾與芮連袖有過一麵之緣,太後做主為良王求得與芮氏聯姻,便也欣然接受。琅竟與連袖婚娶三年恩愛非常,且不曾再納妾室。這在帝王家也是鮮有的,或者說,如此專情又不擅權術的人,注定是與王位無緣的。
連弦身著為臣女的吉慶服飾,跟在父親母親身後,踏著紅毯隨著長姐的儀仗緩緩前行,道路兩旁的百姓仍是跪地俯身垂首不敢舉目望一望這氣派的儀仗。長姐雖為女子,卻也受到嚴格的教導,琴棋書畫無一不精,熟讀女則女訓,仿佛由她降生之日起,就已是被規劃好了人生,必是要成為貴族的典範,融入到皇室中去的。或者父母原本更加希望連袖會嫁於太子,將來母儀天下。而太後卻極力的促成了她與良王文琅竟的因緣。好在姐夫待長姐也是極好,身為女子,不求名利權勢,但求嫁得賢良夫婿,相夫教子,安穩的過一生也就足夠了。何況她的姐夫又是那樣的儀表堂堂,風姿出眾,溫柔體貼…….想到這裏連弦露出了會心一笑。但願自己此生也可得如此一人,一心,白首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