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研究的緣起和意義
二、資料及研究成果評述
三、結構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清末新政前寧夏社會與教育狀況
第一節 社會概況
一、行政建置與社會環境
二、同治年回民起義與民族分布新格局
第二節 寧夏傳統教育與教會教育
一、官學
二、私學
三、經堂教育
四、教會教育
第二章 寧夏近代教育的產生與初步發展
第一節 清末新政時期寧夏近代教育的產生
一、近代教育管理機構及新式學堂的創建
二、近代教育的師資培養及經費來源
三、近代教育形式的引進
四、改良經堂教育的呼籲
五、教會教育的突進
六、寧夏教育變革的意義和局限
第二節 民國初期寧夏國民教育的興起與發展
一、國民教育行政機構的建立
二、初等教育
三、中等教育
四、留學教育
第三節 寧夏經堂教育、教會教育與社會教育
一、經堂教育的滯後發展
二、教會教育的變革
三、社會教育的興起
第三章 寧夏建省後的教育政策與教育管理
第一節 教育政策
一、邊疆教育政策
二、義務教育政策
第二節 教育行政管理
一、建立健全省教育行政機構
二、調整各縣教育行政機構
三、組織發展教育視導工作
第四章 建省後寧夏國民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第一節 初等教育的發展
一、建省初期義務教育狀況
二、師資隊伍之建設
三、教育經費之籌措
四、初等學校之發展
第二節 中等教育的發展
一、中等學校之管理
二、中等學校之發展
第三節 留學教育與高等學校的籌建
一、國內留學教育
二、國外留學教育
三、高等院校的籌辦
第五章 學校式社會教育、變革的經堂教育與教會教育
第一節 以識字掃盲為主旨的社會教育
一、民眾學校
二、民眾識字班
第二節 經堂教育的變革
一、中阿學校
二、阿訇教義國文講習所
三、*教研究所
第三節 教會教育的再發展
一、教會中小學
二、國籍神甫與師資
三、教會學校立案及其轉變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