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設要根據時代發展的特點,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在發揮黨、政職能的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好工會、共青團及其他群團組合作用,齊抓共管,形成合力。首先,企業要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把握和處理好集體利益與國家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係,營造依法經營、誠信為本、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其次,大力推進企業民主管理。要積極推進廠務公開,增加工作透明度,對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改革方案等職工關心的問題,要在做好廣泛宣傳的同時,自覺接受監督部門和職工代表大會的監督,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開。第三,構建奮發向上的企業文化。要根據企業的發展規劃製定企業文化的發展問題,並從企業精神、製度建設、品牌建設、員工培訓等環節入手,提升企業的綜合素質,增強企業的親和力和凝聚力,使職工加深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增強與企業同甘苦、共命運的主人翁責任感。第四,建立和完善激勵機製。在廣泛征求職工意見的基礎上,可根據企業具體情況,製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文明公約》,並按照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原則,設立一定的獎勵基金,進行必要的獎懲,倡導文明健康的道德習慣,使道德建設逐步走上經常化、製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四、堅持以人為本,強化主題教育,提高職工綜合素質

道德建設歸根結底要靠每個人來實現,因此以人為本,根據人員的類型和特點,積極創造條件,努力提高其自身素質是實施道德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企業要對所有員工盡可能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並在學習、工作中給予必要的引導、關心和幫助。

黨員及領導幹部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認真學習並努力實踐“三個代表”思想和《綱要》,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提高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清正廉潔,勤政為民。開展WTO知識、市場經濟法規等教育培訓,促使黨員幹部積極適應形勢,轉變思想觀念,提高黨員幹部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見微知著的預見性和敏銳性,並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在職工中樹立起表率作用。對新進企業的職工要重點進行企業曆史、企業文化和職業道德教育,使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成長。對科技人員,經常性組織開展技術交流,聽取他們對企業發展的意見,營造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對青年員工要發揮共青團的作用,通過開展適合青年特點的活動,從中達到教育目的。對技術骨幹要給予更多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促使其早日成才。對老職工及困難職工要從生活上給予關心和幫助,做好理論宣傳、觀念引導和思想流通工作,使他們能感受到企業的溫暖和與企業同甘共苦的艱辛與輝煌。

五、堅持內外結合,實行整體推進,實現企業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公民道德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社會係統工程,要靠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每個社會細胞,每個社會成員實力與整個社會風氣的養成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因此,企業在圍繞發展的目標任務抓好內部道德建設的同時,還要積極參與社會行動,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創造協調的外部環境,為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作出應有的貢獻。一是要深入開展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體的創建文明行業活動,把企業建成行業認可、社會滿意的實體;二是要積極參與“希望工程”、“送溫暖”、“誌願者”、“手拉手”等公益活動,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