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會計與三個工程師到外地去開會。三個會計買了三張火車票,而三個工程師隻買了一張票。三個會計很納悶,便問那三個工程師,工程師說:“上了車就知道了。”
六個人上了火車,三個會計各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而三個工程師就躲在車廂的廁所中,火車開動後不久,驗票員到各個座位上收票,最後走到廁所,敲了敲門,說:“驗票!”廁所門打開了一條縫,從裏麵遞出了一張車票……
六人在外地開完會後要返回本地,會計們覺得工程師們的做法不錯,於是也隻買了一張車票。但這次工程師們卻一張票也沒買!會計們又納悶,問道:“這回你們怎麼不買票?”工程師說:“上車後你們就知道了。”
六個人上了火車,三個會計躲進了車廂一頭的廁所中,而三個工程師躲進了另一頭廁所中。火車剛剛開動後不久,一個工程師走到三個會計躲著的廁所門口,敲了一下門,說:“驗票!”
應當承認,在現實中,有些人做人做事的策略,的確是非常高超精明的,他們總是能高效率、巧手段地利用一切資源為自己創造各種方便,且絕不留下任何甩不掉的“尾巴”。這種高水平的做人的境界,無疑是值得羨慕的,也是值得學習的。
然而,在很多時候,精明的靈活多變性,又決定了它是不可被僵硬複製和刻意模仿的,否則,就有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落得個被“套”其中而苦不堪言的結果,那就誰也怪不得了。
上麵故事中那三位會計,在看到三位工程師省錢的絕妙方法後,也決定照樣學樣。然而,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工程師們在他們“東施效顰”之時,已就勢把他們當成了第二次玩精明的道具。看來,這三位倒黴的會計,恐怕直到被真正的驗票員揪出藏身的廁所,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
在生活中,精明的機會其實存在於每一處細節之中,是否會用,就在於人們能否抓住時機,以靈活巧妙的方法運用。真正的精明,確實能令人事半功倍,大呼“夠爽”,但一定要注意,在這個過程中,既不能犯暈,也不能耍奸,更不能傻乎乎地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否則,精明將會變成一把雙刃劍,既傷了別人,也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