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每一個人的生存狀態與其生存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當下的生存狀態不滿意,就應及時反省、檢視一下是不是生存方式的某些方麵出了問題。生存不能固步自封,學會適時換一種生存的手段,人生也許會就此改觀。

那麼,需要在哪些方麵變換生存的手段呢?

第一,做人做事要有一套。我們吃了那麼多的米和鹽,過了那麼多的橋和路,都不能白吃白過,必須由此學會在心裏盤算好自己的小九九,在待人處事上形成自己的一套,以不變應萬變,知道該何時向左,何時往右;何時抬腳,何時止步。做到不吃虧、不冒傻,讓自己的精明時刻顯露,使那些妄圖算計你的人望而卻步。

第二,該精明時不要犯暈。做人要有原則,辦事要講規矩,但“精明”並不能因此而被排斥。事實上,它與“原則”和“規矩”並不對立,其內涵所強調的是靈活和巧妙。精明是一種經過曆練和驗證的、高妙的為人處世方法。倘若人被所謂的原則和規矩禁錮,在該變換思維途徑時,仍不知所以然,反而會“好心”辦成“壞事”,使局勢朝不好的方向發展。這種“犯暈”,既會讓別人在當時非常惱恨,也會令事後明白過來的自己追悔不已。

第三,不該耍滑頭時就一定要正經做事。世事也並非像偏激思維中那樣沒有規則,有好多事情,是人們必須、同時也值得拿出嚴肅認真的精神去看待的。當需要正經態度的時候,倘若你還玩世不恭,耍滑頭玩花招,最終吃虧受損失的,可能還是自己。記住:精明隻是一種手段,而正經則是一種精神。前者該怎樣實施,應當由後者支配。

第四,不能毫無顧忌地精明。任何事物都有其客觀規律性,即所謂的“道兒”。在它的製約下,倘若在不該過分精明的事情上也大耍手腕,在該裝糊塗的時候也細察秋毫,而沒有任何顧忌,弄不好就可能玩出“烏龍球”。做人要精明,但沒有禁忌的精明就變成了奸詐。而奸詐的結果,不是惹來更大的奸詐報複,就是被防備躲避,從而失去“奸詐”的資源。

第五,不要錯把奸詐當精明。由於“奸詐”確實能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麵產生巨大的能量,甚至所向披靡、路路暢通,因而很容易讓偶爾嚐到它甜頭的人大上其癮。而一旦如此,它所腐蝕和改變的,將是人的全部麵目和內在本質。並且,任何一種手段,無論它怎樣孔武有力,想對所有的事情通吃,都是不可能的。有所得則必有所失,奸詐也不例外。而且由於其極端性,決定了它一旦遇上麻煩,就是大問題。這時,即使使用再多的精明來補救,恐怕也為時已晚。

生活中往往存在這樣一種悖論:當一種手段讓你嚐到甜頭時,便會抱住它死死不放,最終它又會讓你吃盡苦頭。在世俗的眼光裏,做人做事的過分精明就屬於讓不少人既吃到甜頭也必定會吃到苦頭的生存手段。

換一種手段生存,是生活的智慧,是拓展生存空間、提升生存層次的有效途徑。

作者

2007年3月於北京

第一章 理性生存:換一種表現自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