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文化是我們黨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一麵旗幟。作為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優秀文藝作品,是一個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標誌。優秀作品數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文化發展的整體態勢,影響著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從這個意義上審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優秀作品的創造顯得格外重要。回眸過去,我們曾經生產過許多振人眉宇、爽人胸懷、足以流傳的扛鼎之作。其中既有如大海奔濤似的雄渾偉岸,又有若長空流雲般的明淨高遠,不乏激越昂揚之主旋律精品,亦見弘揚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佳作。放眼未來,時代呼喚更多的文化精品誕生問世,人民需要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糧。優秀作品的創造,更加任重而道遠。
當前,多出優秀作品,推動精品創作,就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首先大力倡導文藝創作要注重與時俱進,營造一種努力反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社會大狀況、唱響時代最為嘹亮的主旋律的風氣和思潮。因為,文藝與時俱進的精義,就是文藝在與時代俱進中創新,文藝在創作中與時代俱進。
需要指出的是,掃描改革開放以來這一領域的創作實踐,優秀和比較優秀的作品還不是很多,堪稱精品者就更為鮮見了。梳理其中原委,恐怕與一些文藝家尚缺乏大局意識、大的眼光、大的使命感不無關係。既然我們堅持把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放在第一位,那麼作為時代精神和民眾心聲再現的文藝創作理應“敏銳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趨勢和要求”。而優秀作品自然更應當濃墨重彩地去描繪這幅黨領導下的全國人民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促使國民經濟騰飛、綜合國力增強的璀璨絢麗畫卷;酣暢淋漓地謳歌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而不懈奮鬥、艱苦創業的波瀾壯闊曆程;同時也深刻揭示那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湧現的陣痛與思考,經濟體製轉型期難免的困難與探索。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作品,偉大的時代也鍛造偉大的作品。四化建設的無限風光,必將喚起文藝家的思緒靈感。紮根於這片沃土,讓這片沃土深處的隆隆脈搏造就我們文藝創作的嘹亮之聲,優秀作品定會異彩紛呈、競相綻放。再者,文藝創作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優秀作品的創造自然需要符合先進文化的要求。順應時代潮流,著眼於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文化藝術發展的前沿,充盈健康向上的主題內容,關注當今生活狀態中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所思所求,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爐,無疑是題中應有之義。還有,我們創造優秀作品,奉獻文化精品,其出發點與落腳點無不是置於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之上的。這就要求優秀作品的創造始終立足先進文化和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緊密結合的基點,貼近群眾,心聲共振,塑造出與現代化進程相適應的理想人格,以新的人文精神、人文情懷去關心人、鼓舞人、愉悅人。
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陝西的文化藝術事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產生了一大批優秀作品,形成了陝西的現代文化特色和創作優勢。僅“九五”期間,就創作戲曲、話劇、歌劇、小品、小戲等一千三百多部,在參加國際和全國各類文化藝術活動中,共獲獎一千一百零八項(個),在實施精品戰略方麵取得了可喜的收獲,特別是在2001年全國第八屆“五個一工程”評選中,大型歌劇《司馬遷》、戲曲《五味十字》雙雙獲得入選作品獎,標誌著我省藝術生產、精品創作實現了新的突破。隨著對“講話”精神的深入學習和深刻領會,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麵貫徹落實,陝西的文化藝術事業必將進一步發展高漲,優秀作品的生產定會繁花似錦。在陝西文化事業發展“十五”規劃中,我們提出在五年裏要在抓好普遍繁榮的基礎上,努力強化精品戰略,引導作家、藝術家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積極深入生活,發揮陝西資源優勢,大力表現現實生活,塑造新世紀陝西人的新形象,創作出一批能夠反映時代特征的、具有深遠影響力的、赤誠體現人民群眾心聲願望的優秀作品,要不斷拓寬題材領域,銳意豐富思想內涵,在藝術上充盈創新。全省要推出20個左右具有較高思想藝術水準的戲劇作品,並集中力量,抓出幾部堪稱精品的扛鼎之作,爭取在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獎”的評選中再創佳績。
要實現陝西文藝創作新的輝煌,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麵落實到我們的藝術創作之中,永不落潮地推動精品創作,結合我省藝術創作的實踐,我們還要注重和解決好一係列問題。一是要進一步增強精品意識。精品意識體現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質量是藝術作品的生命,隻有思想深刻、藝術精湛、具有強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才會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和歡迎。增強精品意識,首先要在深入生活上下工夫。深入生活就是要走向大地的深處,植根於生活的沃土。麵對中國走向現代化的今天,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人民中間、大地深處才是現代化的根基所在。來自人民中間、大地深處的每一個呼吸、每一次律動都攸關現代化的進程。在中華民族重大的使命麵前,放眼西部大開發的滾滾熱浪,我們的文藝工作者要努力培養自己博大的胸懷和熾烈的情感,與一項項氣勢磅礴的山川秀美工程、一幅幅雄渾壯麗的曆史畫卷、一首首意氣風發的奮鬥詩篇同呼吸、共命運,在廣大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中激發靈感,采擷素材,點燃才華,創作精品力作。同時要在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上狠下工夫,做足文章。深刻的思想內涵需要優美的藝術形式來承載,偉大的時代精神呼喚精湛的藝術形式來展現。堪稱精品之作,不僅要有曲折的故事情節,生動的人物形象,而且要有鮮活的語言,高超的表演,優美的畫麵,動聽的音樂。精品創作需要在精益求精上不懈追求,要從項目選題、腳本創作、舞台排練、人物造型、音樂旋律、場景設計、服裝道具等各個環節都精心運作,精雕細刻,苦苦打磨,把精品意識貫穿到精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二是要不斷突出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不斷發展的靈魂。增強創新意識,就需緊密結合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實踐,緊密結合宣傳陝西優勢、塑造陝西人新形象這個曆史新需求,不斷研究新的曆史條件下人民群眾審美情趣的新變化,探索藝術創造精神與群眾欣賞需求變化完美結合的新途徑,從而進行卓有成效的文化創新,增強創新意識,必須銳意更新思想觀念,激活藝術創作。麵對新的形勢,麵對現有的時代需求,我們在藝術創作上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創新意識,努力拓展視野。不僅那些搏擊社會高潮,在西部大開發中譜寫壯麗詩篇的人與事應當成為創作的主旋律,而且那些貼近生活,揭示社會矛盾,表現當代困惑,通過社會發展與觀念變遷的曆史來反思人生,深刻表現人類社會本質的東西和人類普遍關心的命運,觀照更為廣闊的時代社會生活的內容,也都可以呈現於筆端。這一點對繁榮、發展我省的藝術事業,推動精品創作有著不可忽視的現實意義。大家知道,我省的文化藝術創作曆來遵循兩個傳統,一個是悠久燦爛的曆史文化傳統,一個是延安革命文藝傳統。這兩個傳統的形式是由我省的曆史地位所決定的,成為世人眼裏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和創作優勢。我們應當異常珍惜,永遠繼承,半點不能動搖。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來,思想解放大潮促使文化藝術創作發生了極為深刻的變化,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全麵、準確、深刻地去理解這兩個傳統,充滿辯證精神地去思考這一筆精神財富。在理論思維的驅動下,以更廣闊的視野,來確定我們的藝術創作坐標。應該看到,在藝術創作的創新上,較之北京、上海,較之南方經濟發達省份,我們還是相對滯後的。一些作品視點平庸,缺少創新,缺乏思想鋒芒和震撼力。有的作者對藝術的教育功能、認識功能、娛樂功能認識還較為狹窄,表現力相對單一,對現代藝術缺乏足夠的了解和理解,難以運用整個人類的藝術成果來豐潤充盈自己。這就使得我們一些較為優秀的作品向最高點、向精品衝刺時顯得功力不夠、底氣不足、超越艱難。審視這種現象,恐怕問題多是出在我們的思想觀念、藝術觀念缺乏創新上。因此,我們說好的傳統一定要堅持,而且要很好地去發揚光大,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加強學習,尤其是學習那些我們尚缺乏的東西,進而不斷更新思想觀念,豐富文化底蘊,拓寬知識麵,努力使自己的作品達到主題鮮明、定位科學、內容豐富、形式活潑、賞心悅目,充分顯示出新時代文化創新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