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龍虎山是天一道道統所在,也是華夏道教起源之地。龍虎山因其地質地貌所致造成它山雖不高,卻十分險峻。經過政府開發讓一些旅客可以近距離的去了解它,探索它的奧秘。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地方不是人們能夠接觸到的,上清觀的所在地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上清觀,聽名字就知道觀內供奉的是上清真人靈寶天尊。道觀掌門太虛道長已有八十歲高齡,可樣子看上去也就相當於普通人家五六十歲的老人。可能是多年修習道法再加上山上空氣質量好的緣故,雖已達古稀之年,太虛道長卻無病無災身體十分硬朗。每天早起先練一遍道家養生拳法,然後吃早飯;飯菜多是自家觀內種植沒有汙染,雖是粗茶淡飯但營養十分均衡。今天,是上清觀舉行晉升大會的日子。所謂的晉升大會,就是觀內年齡在十二歲和十二歲以下的道童裏選出一些資質好的由觀內長老收為門下傳授道法好讓道統傳承下去。被長老收為弟子的道童還不是真正的道士,首先需要等到學習道法和符咒;等把這些做到熟能生巧了並通過師父和掌門的考核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道士。尤其是考核這一項道觀要求極為嚴格,一但發現有人作弊立刻逐出道觀今生不得再踏入道觀半步。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不讓觀內弟子害人害己,畢竟他們要做的事都有很大的危險弄不好會出人命;不但有損道觀聲譽還會給他人帶去傷痛。上清殿門前的空地上此時早就有一群小道童等候了,他們內心雖然激動但都不敢表現出來免得給長老們留下不好的印象。要知道今天是決定他們能否繼續留在道觀的重大日子,他們可不敢亂來。因為道觀有規定:不能晉升的道童要被送回各自家中,不得留在道觀免得惹是生非。這些道童都是父母托關係送進來的,為的是以後可以出人頭地。一但被送回家中定會被父母狠狠教訓還要被同齡之人嘲笑,他們可不想活在別人的嘲笑之中。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一靜就不怕這些。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誰,他是被掌門太虛道長下山遊曆之時抱回來的,當時還是一個呱呱啼哭的嬰兒,就算不能晉升他也可以繼續呆在道觀。在其他道童羨慕的時候晉升大會開始了。首先由掌門的大弟子清羽道長開始選。隻見他在人群中看了看說道:“一靜,一空,一能你們三個從今天開始就是我的弟子了,希望你們三個用心學習道法將來除妖驅魔捍衛正道,不要辜負我對你們的期望,你們三個站到我身後來。”“是,徒兒定不會讓師父失望。”三人一起答道,然後站到清羽身後。接下來其餘幾位長老各自挑選了幾名弟子晉升大會眼看就要結束,當然了沒有被挑中的道童麵上露出失望和不甘,但規定就是這樣誰叫你天生資質不好呢,注定隻能做一個平凡的人。這時,掌門太虛說道:“今天還有一件事情宣布,那就是我將上清觀掌門之位傳與清羽,幾日後去後山閉關修煉不在過問觀內一切事務;希望你們師兄弟幾人同心協力管好觀內一切將我上清道統發揚光大,不要給祖宗丟臉。好了散會。”說完太虛向大殿走去。清羽師兄弟幾人雖早已知道師父會將掌門之位傳下專心閉關修煉,可沒想到事情會來的這麼快,急忙向師父追去想要問個明白。大殿內太虛像是知道清羽幾人要來一樣,正盤膝坐在大殿內等候。不等幾人發問,太虛首先說道:“我已算到塵間將有大事發生,所以才如此匆忙將掌門之位傳下好抓緊時間修煉應付此劫,以免讓我上清道統遭到毀壞,你們幾人也不要落下修煉也不要忘了教授門下弟子他們是我道統的未來。”師兄弟幾人聽完師父的話沉默了下來,清羽想了想說道:“師父難道此劫不能避開嗎?”“此乃天地大劫怎能避開,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我隱約間領悟一絲天機,我上清觀要想避過此劫還得靠一靜,這也是我將他留在山上的原因。”“一靜,他能做什麼?”清羽問道。同時一靜心中也自問道。太虛說道:“我也不知,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一靜你回去後一定要好好修習道法,你的資質是這代道童中最好的不要懈怠將來我上清觀的道統說不定還真要靠你才能保存,你記住了嗎。”“是,一靜一定會好好修習道法將我上清道法發揚光大。”一靜回答道。從大殿走出回去的路上一靜還在思考太虛說的那些話,他想不明白為什麼他可以幫助上清觀避過劫難,要知道他可是一點到發都不會啊,不過太虛說他的資質在同輩中最好他還是橫高興的,畢竟他才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被太虛誇獎難免有些小驕傲,不過僅僅是一瞬間就被他在心中祛除了,他決定努力修習道法。不為別的就為報答太虛這十二年的養育之恩。時光飛逝,轉眼間距離晉升大會已經過去三年了。在這三年裏,一靜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刻苦鑽研道法,上清心法總共十二層他已練到第五層達到小成了,這讓同代師兄弟們十分羨慕,就連他的師父清羽道長都有些驚訝。因為每次他講解的時候一靜都是一點就悟,甚至還能舉一反三,這讓他不得不佩服他師父的眼光,這小子豈止是資質好悟性也是極強的,簡直就是天才。這樣的時光沒過多久就被一陣鍾聲打破了,一靜知道這是有大事發生了,一靜急忙向大殿跑去。來到大殿,一靜看到師父和幾位師叔早就到了。就連已經閉關的師祖太虛道長都出關了,一靜不禁想道三年前師祖說的那場大劫,難道這麼快就來了,不知道這場劫難會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又有多少人可以活下來。想到這些一靜心中不免一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