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市井聊齋(2)(3 / 3)

唐僧取經

《西遊記》第九十八回中寫道,唐僧師徒曆盡千辛萬苦到了西天,雖然佛祖親自批準賜給真經五千零四十八卷,但因掌管經書的兩位天尊一名阿儺、一名伽葉的“要人事”而領了一擔“白卷”(想不到如來竟說那是“無字真經”,比有字的還好呢……真是佛光普照,踅順有理!)差點前功盡棄……

什麼是“人事”?“人事”就是人情事理,人為之事,泛指人世間的事情,這裏作為禮物的代名詞,換句話說,阿儺、伽葉要收禮!

唐僧師徒暗暗叫苦,出家人以慈悲為懷,原本憑一張嘴吃遍天下,身上從來不帶錢,也沒收過讚助……一路乞討到西天,不知西天也要錢!早知如此,就該收下那烏雞國王的銀子,省得這會兒閑話……沒奈何,隻有苦苦哀求:希望天尊體諒我等不省“人事”罷了……

二天尊雙手合十,口念“阿彌陀佛”:晦氣!這五人(此時白龍馬也幻化了人形)也實在淒惶得很,算了算了,你們實在沒有銀子,那就交出紫金缽盂吧……

想那紫金缽盂,原是太宗皇帝親手所贈,不說含金量有無數個9999,也不說出自哪位名匠之手,科技含量多少,單是這個品牌的價值就無法計算,好比普普通通的一個玻璃杯坐上“神舟”飛船在太空遊了一圈,其身價便不一般,更何況唐僧師徒返回東土的路上仍然要靠它沿途化齋,這是出家人的通行證,相當於現今的護照加信用卡……這不等於奪了唐僧師徒的飯碗嗎!

師徒五人立馬在藏經樓後麵的菩提樹下,尋陰涼處席地而坐,召開了一次緊急常務會議,商量的結果,一致認為阿儺、伽葉行風不正,竟敢敲詐勒索我等,不知我大唐的和尚也是有行政級別的,竟敢向我禦弟唐三藏討要什麼“人事”,這樣做必定有損佛祖名聲,還是速速去找如來投訴得好……

誰知等見了如來佛祖,這師徒五人原本憋了一肚子的氣,竟好像吃飽了氣的輪胎被拔掉了氣門芯,嗤的一聲,前胸便貼了後背……

原來佛祖聽了三藏師徒七嘴八舌的訴說,竟拊掌嗬嗬大笑,立馬說出一番話來,眾人聽了大驚……

佛祖說:“他們二人問你要‘人事’的事情我已知矣……經不可輕傳,也不可空去,這話是我說的……前一向我們去舍衛國的老趙家念經,隻念得一遍,就要收他三鬥三升米粒大的黃金,這還是優惠價,打了折的……忒賣賤了,隻怕後輩兒孫沒錢使……”原來是這個道理,空手來取,隻能給你無字的白本……要取真經,就要來真的,這叫做“真經”要用“真錢”買,等價交換,合情合理……你還有什麼話說?

佛祖如此說道,這事看來是沒有商量的餘地了……一直沒有開口的白龍馬這時候說話了:“師傅,我看還是忍痛割愛吧,咱不遠萬裏幹啥來了?取經要緊,再說大不了咱原路返回,也不去其他風景區考察了,熟人熟路,想必也餓不了肚子……”唐僧一想,也是道理,於是交了紫金缽盂,果然順利拿到真經……這事到此也就結束了,至於後來西天到底還有沒有開展糾風運動,傳經活動還收不收費,對於掌管經書的阿儺伽葉們的“人事”活動搞沒搞過“清理整頓”等等,吳承恩先生也沒有交待,隻是說:“大藏真經滋味甜,如來造就甚精研;須知玄奘登山苦,可笑阿儺卻愛錢!”看來這事讓吳承恩先生也有些過意不去……

照理說,西天刻印佛經原是攤了成本的,起碼要紙要墨,收個成本費也是應該的,可是當初觀音大士招聘取經人時並沒有講清,再說,傳揚佛教,西天也應當有一筆宣傳費的預算,偏偏要等唐僧師徒經過了五千零四十八個日日夜夜,遭受了九九八十一難,行了十萬八千裏路,千辛萬苦到了藏經樓前卻節外生枝,要什麼“人事”!要是早知道“經不可輕傳”,恐怕要算一算經濟賬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