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簇新長征(下)(1 / 3)

“神五”首席人選

作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之一,於1998年1月,楊利偉帶著他的夢想與追求,被送到北京航天員訓練中心,進行更加嚴格的訓練。

一座一座的山要攀登,一條一條的河要跨越。更高的要求在麵前,更難的巔峰敞向他。

楊利偉首先要翻越的第一道階梯:打下夯實的基礎理論。當了10多年飛行員,進行的都是實際操作,現在必須重新坐進課堂,著一個老老實實、紮紮實實的學生,重新開始30多門課程的學習。比如《解剖生理學》、《星空識別》等等。

第二道階梯:強化航天環境適應性。這是一項非常艱巨而苦差的訓練。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訓練為例,在飛船處於彈道式軌道返回地球時,超重值將達到8.5個G,即人要承受相當於自身重量十幾倍的壓力。通常情況下,這很容易造成人呼吸極度困難或停止,意誌喪失,甚至直接影響生命。楊利偉必須通過訓練來增強自己的超重耐力。

楊利偉進行的“離心機”訓練,是航天員提高超重耐力最有效的形式。訓練開始了,楊利偉在圓形的大廳裏,他坐進一隻8米多長鐵臂夾著的圓筒裏。在時速100公裏高速旋轉中,他不僅要練習緊張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負荷動作,還要隨時回答提問,判斷信號,保持敏捷的判斷力和反應力。

“離心機”在高速旋轉,負荷從1個G逐漸加大到8個G。楊利偉的麵部肌肉開始變形下垂、肌肉下拉,整個臉隻見高高突起的前額。做頭部方向超重時,他的血液被壓向下肢,頭腦缺血眩暈;做胸背方向超重時,他前胸後背像壓了塊幾百斤重的巨石,頓時心跳加快,呼吸困難。每訓練一次,他都要消耗巨大的體力,忍受許多的不舒服……

楊利偉懂得教員所講授的抗負荷方法,主要靠個人在實踐中體驗和摸索。每次訓練他都自己體驗,然後按適合自己的方法練習,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在實踐中獲得新的啟迪。

漸漸地,楊利偉琢磨出一套規律和方法,使這項極具挑戰、嚴格而艱苦的訓練逐漸變得輕鬆合快樂起來了!比如“轉椅”訓練,一般是常人難以隱忍的,可楊利偉做得十分出色。難怪對航天員訓練要求十分嚴格的老專家無不自豪地稱讚他。

“楊利偉在轉椅訓練上成績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學生,他也是我的驕傲!”

“階梯”訓練還有許多,比如體質訓練、心理訓練、專業技術訓練、救生與生存訓練等等。楊利偉以懷著對航天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執著追求,終於成了同伴中的佼佼者,也成了專家們的安慰與自豪。於是,“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準備階段,經專家組無記名投票,楊利偉以其優秀的訓練成績和綜合素質,被確定為首席人選。

於是,猶如槍上足了子彈,射擊就沒有後怕了。楊利偉更有信心,更加強化訓練了。他幾乎大部分時間都泡在了飛船模擬器中,那個“飛船模擬器”是在地麵等比例真實模擬飛船內環境、對航天員進行航天飛行程序及操作訓練的專業技術訓練場所。

俗話有雲:台上1分鍾,台下10年功。飛船從發射升空到進入軌道,再調姿返回地球,持續時間幾十個小時,甚至上百個小時,飛行程序指令上千條,操作動作有100多個。艙內的儀表盤紅藍指示燈密密麻麻,各種線路縱橫交錯,各種設施星羅棋布。要熟悉和掌握所有,並能進行各種操作和故障排除,隻有靠反複演練,反複熟識,他把能找到的艙內設備圖和電門圖都找來,貼在宿舍牆上,隨時默記,像小時候背英語單詞和數學定理那樣。唯恐漏掉一字一點。他用小型攝像機把座艙內部設備和結構拍錄下來,輸入電腦,專門刻錄了一個光盤,隻要有時間就循環放,邊看邊默念默記。

每次考核後,教員都要問楊利偉。

“操作有沒有失誤?”

他總是自信地響亮回答:

“報告教官!沒有失誤!”

教官滿意地笑了,楊利偉也滿足地笑。

他是有自信的資本的,因為每次訓練,楊利偉總是很用心地查看各項指標,每個動作總是特別到位。“共產黨人怕就怕‘認真’二字”,他以十分嚴肅認真的態度,十分嫻熟的技術贏得了教員的一致稱讚。

即使在最後階段的專業技術考核中,教員為他設置了許多的故障陷阱,他都能很快地發現,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排查。比如在5次正常飛行程序考試中,他獲得了2個99分、3個100分的好成績,專業技術綜合考評排名第一。

嚴格的訓練,執著的精神。經過無數次訓練的楊利偉對飛船飛行程序和操作程序倒背如流。

“現在,我隻要一閉上眼睛,座艙裏所有儀表、電門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隨便說出艙裏的一個設備名稱,我馬上可以想到它的顏色、位置、作用;操作時要求看的操作手冊,我都能背誦下來,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不看手冊,也完全能處理好。”

在正式發射前夕,楊利偉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參加“人、船、箭、地”聯合測試演練。成績非常好,狀態非常棒!

中國太空往返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楊利偉輕盈的一躍,世界矚目。他乘上“神舟”五號,開始了中國人征服太空的偉大之旅。

20多個小時後,楊利偉在做完他此次飛行的最後一個操作動作----割斷降落傘傘繩後,跨出飛船返回艙,那一刻,他為中國人首次太空之行劃上了圓滿的句號。正如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道,歐洲航天局科技室主任戴維·索思伍德教授在今年9月稱:“當中國人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後,它將改變一切。”

真可謂太空往返第一人,驕傲中華五千年。

楊利偉的兒子小寧康心目中最大的英雄就是自己的爸爸。《爸爸的雄姿》一文寫道:“看到照片上爸爸為祖國航天事業無私奉獻、刻苦訓練的雄姿,我就非常自豪。”

那一刻,每一個中國人都因小寧康心目中最大的英雄爸爸而非常自豪!因為楊利偉這個名字與曆史一起永恒,他開啟了中國人的太空時代,他是中國太空往返的第一人,他是我們的航天英雄!

●楊利偉肩上的兩杠四星代表什麼軍銜?

●航天英雄楊利偉在訓練中是怎樣做的?

●你知道我國“神舟”五號飛船前後的飛船嗎?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特級航天員。曆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係統副總指揮,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在中共十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楊利偉在原空軍部隊安全飛行1,350小時。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

●第二章現役軍官軍銜等級的設置

第七條軍官軍銜設下列三等十級:

(一)將官:上將、中將、少將;

(二)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三)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第八條軍官軍銜依照下列規定區分:

(一)軍事、政治、後勤軍官:

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海軍、空軍軍官在軍銜前分別冠以“海軍”、“空軍”。

(二)專業技術軍官:

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在軍銜前冠以“專業技術”。

挑起苦難奮然前行

前麵一雙小腳丫,妹妹啊!

你是哥哥的小小女孩,我是你的哥哥爸,

無論你來自垃圾旁,還是水溝邊,

後麵跟著的大腳丫,就是你永恒的依賴。

淺一腳深一腳,我們相攜走。

前麵一雙大腳丫,爸爸啊!

你是爸爸孩子,我是您的兒子大人,

無論你是瘋癲,還是窮困潦倒,

後麵跟著的小腳丫,就是您永遠的依靠。

深一腳淺一腳,我們一起走。

苦難的經曆,不是博取同情的資本,

奮鬥才是最重要,讓我挑起苦難奮然前行。

——題記

當他還是一個13歲的孩子時,就開始了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承擔起了責任,而且撐起了岌岌可危的家,學會了友善、勇敢和堅強。由此,他從一個不諳世事的男孩變成了抗擊磨難的男子漢。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文弱書生的他,在精神上分明是一個強者。

他的一句名言:“苦難的經曆並不是我們博得別人同情的資本,奮鬥才是最重要的。”

在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東夏鎮洪莊村,1982年的夏天,一個乳名叫全會的男孩降生了,也許是爸爸媽媽希望自己的孩子超凡,什麼都會,所以就叫了這個“全會”的名字,也就是後來名噪一時的洪戰輝。

小妹妹被摔死

12歲之前的洪戰輝,和眾多農村的男孩一樣,天真爛漫、自由逍遙的童年,父母親和弟妹,一家四口組成了一個平凡而安寧的家庭,日子一天天過去,一天天長大了他們。生活是艱苦些,但也幸福怡然。

可是,命運往往就是這樣不隨人願。轉眼到了1994年,8月底的一天,人生的急轉彎就在了洪家。

那是一個悲慘的中午,震驚全村的事情發生了。洪戰輝的父親突然發瘋,家裏僅有的值錢的東西一一都砸得稀巴爛,連吃飯的幾個碗都碎了一地,母親嚇得渾身發抖,不敢說話,可是已經沒有意識的父親,輪起扁擔就是一頓亂揮。母親被打得青紅紫綠,一邊忍疼,一邊跑出去叫人。驚恐萬狀的母親,卻把隻有1歲的小妹妹留下了。等左鄰右舍趕到時,1歲的妹妹已被瘋瘋癲癲的父親摔在了地上,送到醫院時早咽氣了。父親間歇性精神病發作,小妹妹永遠地離去了。此時不滿12歲的洪戰輝,才小學五年級。

瘋顛父親撿來了“小不點”

1994年臘月23,瘋瘋顛顛的父親快中午了還沒回家吃飯,洪戰輝和母親一起東家西家去找。

大聲喊:“爸爸回家吃飯啦!爸爸回家啦!”

突然,在離村大約五裏地的一棵老白楊下,遠遠看見父親手捧著什麼,口裏還在伊伊呀呀些什麼。走進一看,嚇一跳,父親不知什麼時候,從哪兒撿來一個棄嬰。媽媽掀開嬰兒,好似一個女孩。這時,父親混沌的目光裏,依稀透出一份慈祥溫和的父愛。

母親和戰輝麵麵相覷,不知所措,父親倒是嗬嗬地笑,也許父親以為找到了他摔死的女兒。也許人雖然瘋了,但潛意識裏無法泯滅一種父愛天性的溫情。

天漸漸黑了,母親使勁拽著父親,連拖帶推,洪戰輝懷抱著小女孩,一抱上小女孩,小女孩就直往他懷裏鑽,他想起了被活活摔死的妹妹,淚水一下子就泛出了眼眶,緊緊抱著撿來的妹妹,像抱著一個世代單傳的嬰兒。女孩子又瘦又小,當時家人都親切地叫“小不點”。

媽媽不要我們了

又是新的一年來了,1995年8月20日午飯後,母親不知道為什麼,沉默不語,手不停腳不停地忙著。直到蒸出的饅頭,足夠一家人吃好幾天,她才停頓下來。可是,第二天,孩子們睜開惺忪的眼,他們的母親卻不見了。

“我要娘,娘你去哪裏了?”弟弟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

“娘,回來吧!你去了哪裏?不要我們了!娘!”戰輝的哭聲在絕望中哀嚎。

蒼茫夜色裏,沒有母親,沒有生活的依靠的小兄弟姊妹,四處尋找媽媽,走啊!走啊!腳都痛了,人都倦了,還是沒有媽媽。此刻,戰輝似乎明白了點什麼,媽媽那些老高老高的白饅頭,是媽媽最後為我們做的,媽媽走了,媽媽不要我們了……

一夜之間,13歲的年齡似乎已經應該長成大人了。是的,戰輝便是長大了。他柔弱的肩膀開始接過全家生活的重擔:撫養洪戰輝起名叫洪趁趁的“小不點”妹妹,還有年幼的弟弟;伺候瘋瘋癲癲時好時歹的父親;尋找出走的母親;繼續學業……

掙錢買小妹妹的奶粉

洪戰輝就讀西華縣東夏鎮中學初中,學校離家有兩三公裏。每天上學的時候,怕患病的父親傷害小妹妹,他就把小趁趁交給自己的大娘照看,放學回到家裏,再忙著準備全家人的飯。“小不點”妹妹太小了,還是吃奶的嬰兒時代,無奈的戰輝隻得抱著妹妹到奶孩子家的阿姨們那討口奶吃。可是,天天討奶也不是辦法,洪戰輝開始學著積攢一個個雞蛋,然後叫賣;進來冰棍賣掉。掙的錢買奶粉滋養妹妹。

後來電影《洪戰輝》主題片尾曲:《我的哥哥爸》——

前麵一雙大腳丫

後麵跟著小腳丫

深一腳、淺一腳

一路走到我的家

家中沒有爸爸

家中沒有媽媽

隻有我的哥哥呀

隻有我的哥哥爸

哥哥、哥哥

妹妹不哭、妹妹聽話

妹妹不要花糖糖

妹妹跟著你回家

前麵一隻大手呀

牽著後麵的小手呀

風雨裏、不回頭

一路走到夢的家

夢中的花兒開

夢中的草發芽

夢中的太陽升起來

夢中的妹妹已長大

哥哥、哥哥

妹妹高啦、妹妹胖啦

妹妹看見你笑啦

可是妹妹卻哭啦

我的哥哥呀!我的哥哥爸

“我要掙錢讀書,我要掙錢養家!”

在讀初中的3年中,洪戰輝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早中晚,行色匆匆,步行在學校和家之間,照看著爸爸啊!照管著全家人的飯菜。

1997年7月,洪戰輝初中畢業,成為東夏鎮中學考上河南省重點高中西華一中的3個學生之一。

“我要掙錢讀書,我要掙錢養家!”這就是小小年紀,大大誌向的戰輝。

當時讓戰輝感動涕零的是,清醒的父親用家裏的一袋小麥口糧換了50元錢,顫顫巍巍遞給戰輝。

“娃兒呀!爸對不起你!考上了學卻沒錢上。”

16歲的洪戰輝懷揣50元錢,隻身一人闖天下的豪情,走進酷暑裏,跑到周口、漯河等地,又瘦又小的他,3天3夜連刷盤子洗碗的活也找不到,身無分文的他隻好返回西華縣城。

可是,戰輝不服輸,繼續在縣裏尋找事情做,執拗的性格引起了當地一個好心中年人的同情。在軟磨硬泡了兩三天後,那位中年人終於答應在自己承建的裝雨棚的工地上,給洪戰輝一份傳遞釘槍的工作。笑得有點安慰的洪戰輝,開始了拚命地幹,實心眼地幹,一個暑假下來,他竟然掙到了700多元,也就是人生第一筆自己勞動換來的最多的錢。

9月1日這天,戰輝終於能按時到西華一中報到了,他用自己攢的錢讀書了!而且,通過競選,他當上了班長。

“唯有自救!”

漸漸地更像大男人的戰輝,在學校逐漸安定下來後,洪戰輝就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從家裏把妹妹小趁趁接到了身邊。他又開始像上初中時一樣,每天奔波在學校與住處之間。一早,他要讓小妹妹吃早點,再叮囑她不要外出,然後上學。中午和晚上,他從學校打了飯,帶回租房和小妹妹一起吃。

縣城讀書還是不能和鄉下比,一切開支都大了,再加上高中的學習壓力大。但懂事的戰輝知道,如果失去了經濟來源,父親的病情就無法談治療,弟弟妹妹們的生活費就沒有保障。

“沒辦法,我要讀書,我要養家,就必須想辦法掙錢!”

“唯有自救!”於是,打工掙錢無疑成了戰輝繁重學業之外最大的任務。

從此,洪戰輝在校園裏,利用課餘時間賣起了圓珠筆芯、書籍資料、英語磁帶等,不怕別人笑,不怕吃苦的戰輝什麼小生意都做。

“鞋墊、襪子,隻要能掙錢我都賣!”

正如戰輝說的,用微薄的收入維持全家的生活是我的責任。他也明白,高中生像小商販一樣搞校園推銷是被人瞧不起的事,甚至引起了一些師生的反感。一次,在某班推銷的過程中,該班班主任老師毫不留情地將他趕出教室。

“你是來讀書的還是來當小販的?你家庭再困難,這些賺錢的事情也該你父母去做,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

戰輝沒有辯解,強忍住淚水,收拾東西悄悄地走了。但他還是堅持“自救”是沒有錯的。隻要學校張貼停電通知,他就趕緊跑出去批發蠟燭,然後一個班一個班去零售。他賣的圓珠筆芯油多筆頭小,價格又便宜,自己用著感覺不好時還主動包退包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