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二)(3 / 3)

這是多年後我對人性的感悟,因為我也是人,所以很多時候我對自己都失望,人啊,你真是猴子變的嗎?

在我們小時候,我和哥哥一樣,也沒個長性——這不是說長大後就有了長性,如上所述,長大後隻是這“長性”長了點而已。

隻有我們三個的時候,我、姐姐和哥哥,那是一個小三國,和曆史上的三國一樣,用於外交上的各種策略時常出現在我們身上,時交時攻,時戰時和。比如,當某個時候我哥哥和我姐姐鬧了矛盾時,他就對我格外親熱,攬著我的肩膀故意有說有笑熱鬧非凡,以此把我拉入他的陣營孤立姐姐,使姐姐備受冷落,心裏難受。同樣,如果他和我交惡之後,就故意拉攏我姐姐,和她有說有笑,同氣相求,以便使我孤苦伶仃。我們之間基本上是不斷地分裂和交合,不斷地重組,無休無止。盡管隨著年齡越來越大這種整合越來越少,間隔的時間越來越長,但一直沒有徹底停止過,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是三個,如果隻有兩個,這種情況應該會好些。

稍大一點,我姐姐就退出了我們的圈子,她更喜歡和其他女孩子一起玩。這時我們和大熊之類鄰居小孩都是玩樂的對象,隻要在一起也會發生矛盾。這個分別是很明顯的,隻要是我和哥哥任意一人與外人有了矛盾,一般情況下我和哥哥都會團結一致精誠對外。如果是我和哥哥發生了矛盾,哥哥就會拉攏大熊作為支援以壯聲勢,親熱地攬著大熊的肩膀把他拉出去玩,然後回過頭來很得意而且挑逗地看著我,當然,這樣的做法我也實施過。似乎是無師自通,也許我們中國人本來就有這個基因。

我哥哥這種連橫合縱之術是隨機應變的,隨著形勢的發展而采取什麼策略,可以說幹的是外交家兼政治家的活。比方說,當隻有我們三人時,當然是遠交近攻,有外人時就可能以鄰為壑。記得有次我和哥哥才發生了矛盾兩天時間,另一個小子欺侮我,然後我哥哥就幫我揍了那小子一頓,我媽媽知道後大為感慨,近乎誇獎地說:“到底是親兄弟啊,有外人欺負的時候還是會幫忙!”

這也說明了我們是正宗的中國人。

我哥哥幫我、給我出氣的時候,我當然很高興,可是這個事也有後遺症,因為你後來不可能不和他發生矛盾,勺子總有碰著鍋碗的時候,當我們發生矛盾時,我哥哥在父母麵前不能出手打我,隻有私下裏出氣,說:“哼,上次 ××揍你,活該!”然後裝出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扮各種嘲諷、挑逗的鬼臉氣我。

這還是輕的,重一點就是,他會氣咻咻地說:“哼,忘恩負義!白眼狼!當初 ××把你打成那樣,還不是我幫你,你能把人家怎樣?活該!哼,打死了活該!”

總之,忘恩負義、薄情寡義、恩將仇報、不知好歹等經典詞彙就專門為你準備,就像孫猴子頭上的金箍圈,平時金光閃閃,煞是好看,可唐僧一念緊箍咒,你不痛也要發暈。

這就是當哥哥的優勢,他可以施恩於你,獲得父母和別人的讚歎;在另一麵他又能及時把這恩抖出來,收回去。從這個角度講,他的恩就像遠程飛鏢一樣——後麵係著一個繩,扔出去,射回來。

說起來那是我五歲時的一個夏日午後,當時我打著赤腳,媽媽讓我們把幾隻剛孵出不久的小雛雞逮回來關在籠子裏,這事太有趣了,我活蹦亂跳地追逐,一不小心右腳踩在石刀上,腳底被割出一道很長的口子,鮮血直流。我疼得在地上抱住腳哭,我媽媽一下子驚慌了,急忙把我抱在懷裏,給我包紮、止血,安撫我。那段時間我下不了地,每天就被父母抱過來放在椅子上,也得到了他們盡情的嗬護,並為了讓我的傷口好得快些會給我額外做一點美食享用,不過多半情況下這美食也會分給哥哥姐姐一點,但很明顯我是主角,占據了主要位置,這引起了哥哥姐姐的嫉妒,他們的嫉妒不僅在那點好吃的,關鍵還是父母對我備加嗬護的態度。

還有一次,我在河邊沙灘上暖柿子。那時我們愛把樹上的青柿子摘下來,在靠近水邊的沙地上挖一個洞,把柿子埋在裏麵,過上七八天取出來就能吃,很甜、很脆、很香。這一次,我去取柿子時,回來要爬一麵石坡,不小心腳滑了一下,我一頭磕在石頭上,用手一摸全是血,於是哇哇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往回跑,雖然事後證明這隻是很小的一個傷口,可是母親很慌亂,給我慎重處理,我又得到了他們的“重視”和“優待”。記得哥哥當時麵對此景無動於衷,心裏酸溜溜的,並且對我陰陽怪氣地說:“哈,誰讓你好吃呢!”

因為小孩都是極敏感的,希望得到父母最多甚至是全部的愛,占據家裏的主要位置。一般情況下老幺得到父母更多的寵愛是常見的,這也是造成大的壓製小的原因之一,而我還有更特別的地方,就是我自小身體弱,人老實,所以就得到了更多的嗬護,因而因福得禍。這就同兄弟眾多的皇子一樣,某位得到父皇多一點寵愛和賞識,可同時他也得到更多的平輩兄弟間的敵意和攻擊。

這麼說是因為兄弟多引的禍?有兄弟就有了比較,所以從這個角度我擁護計劃生育,覺得獨生子也未嚐不好,盡管寂寞一點,獨立能力似乎差一點,可也沒有那麼多勾心鬥角,連橫合縱,攻擊排擠。

所以小時候當我母親看到我和哥哥鬧矛盾,並且互相惡語中傷時,心懷擔憂,她最害怕的便是我們要遺傳祖上的遺德繼承祖上的遺誌,說到底我們是顏家莊的子孫,而那裏的人都是兄弟相殘,手足反目,以相互攻擊為樂事,尿不到一個壺裏去。

不過我和哥哥沒發展到這一步,我們隻是一般的孩子間鬧矛盾而已,沒有將矛盾隨著年齡一起成長,沒有將祖先的“精神遺產”發揚光大。後來他北上我南下,他弄武我從文,我們幾乎背道而馳,也許是空間阻隔,我們見麵一趟不容易,反而格外親熱。

多年後我已是“半個學者”了,對中國的兄弟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我發現就內因來說,兄弟之間是最容易發生矛盾的,兄弟如手足,是並列關係,又挨得那麼近,你說牙齒不碰舌頭才是怪事;又因為是並列關係所以愛拚比,由拚比到比拚,看誰厲害,總想人上人,當然聰明人都和外人比,不和自己人爭高下,但隻要你有點成就有點人狗模樣總有人或多或少把你們放在一起比較,這就不僅不引起自豪反而引起嫉妒。從外因看,各自的位置不同也會造成矛盾,老大一般從父母那裏被賦予了老大的權利,一旦獲得父母信任就可以背著父母為所欲為,這就像皇帝身邊的太監,一旦獲得皇帝的信任就可以行使專權,懲治大臣,並在懲治中暗藏了私心。一方麵老大有照顧的權利,另一方麵老大有處理事務、行使老大的權柄,並讓兄弟們尊重的權力,即使他是錯的,從某種角度你也不能公然反抗——這是中國幾千年宗族文化流傳下來的。別人會說他是大哥(或哥哥)啊,你就應該聽他的,否則就是對他不恭。在另一方麵作為小的,在某種程度上也容易形成依賴和依靠哥哥的心理習慣,這也是一貫的傳統,你是哥哥啊,你就應該幫我!另外,小的如果多受到父母的寵愛和照顧也會激起大的反感和不滿,盡管這種反感和不滿常常裝在肚子裏,但這未嚐不是下一次某個矛盾的出發點。

就兄弟本身來說,還有這樣一種情況,大的十有八九都壓製過小的,尤其是小時候,不聽話時捶你一頓,你就信服了;或者即使在父母麵前受斥責,背後也有機會找你出氣。總之,小的沒有受過大的拳頭教育的幾乎沒有。所以有些哥哥的權威是在拳頭下建立的,至少有一部分是。這就像村幹部管理村民,恩威並舉。長大後哥哥的這種權威當然一直還在,但這時候已經不同於小時候了,可以隨便用拳頭,這時候不是所有的意見弟弟都聽,而一旦發生齟齬,哥哥忍不住舊時的習慣,一瞪眼,弟弟盡管很不滿,但本能地感到害怕,甚至感到脖子上冷颼颼的,就是小時候捶你留下的後遺症。另外,弟弟雖然可能表麵上服從了,但這時已經不同於小時候,所以反抗的情緒仍然很強烈,心底是十分不舒服的,所以造成了兩人內心長久地分裂、貌合神離的情況。

還有一方麵,如果小的長期受壓抑,沒有了自主性、獨立性,被大的頤指氣使慣了,敢怒不敢言,又不能暴動,所以他會把這種頤指氣使的獨斷權力轉移到下一個身上——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我手上也有兵了,你聽我的!我就見過一個死懶的家夥,當年他哥哥經常捶他,可現在他指使起弟弟來格外好精神,一套一套的,一天可以發表政令一百條,並且可能朝令夕改。他在逍遙自在地指使弟弟幹了很多活後,為了犒勞他拿出一個梨來,弟弟高興地吃時發現哥哥手中有個更大的,而哥哥正吃得虎虎生風,汁水橫流。弟弟覺得委屈,因為相比起哥哥的大梨來他這個梨分明是孫子輩的,太小了,而他和哥哥是兄弟關係,不是爺孫關係,所以弟弟表示不滿,發出質疑的申訴。但哥哥無動於衷,傲然地說:“你不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嗎?學都上到狗肚子去了,你是小的怎麼能吃大的呢?”

弟弟說:“這不是孔融讓梨,是孔融讓棗吧?”

哥哥不屑地說:“不論是梨還是棗,起碼現在你都沒有吃大的資格,有我在,大的還輪到你吃?”

這倒是實情,如果弟弟執意要吃大的,他會動用拳頭維護自己老大的地位。

可是這廝在同一天就表演了兩個不同版的孔融讓梨,那天下午吃飯前,他媽媽從廚房扔出兩隻烤紅薯,這紅薯一大一小,明眼人一看小的紅薯香甜而大的口味差,關鍵是不久要吃飯了,誰都不想多吃要把空間留出來,這哥哥飛快地挑了個小的捏在手裏,將大的分配給弟弟。外人一看,多麼友愛啊!可弟弟也不是傻子,因為小的顏色鮮紅,大的灰白,弟弟堅持不想要大的紅薯,他還記得上午孔融讓梨的故事,他說:“現在你怎麼不孔融讓梨了?你是大的就應該吃大的呀!”

哥哥笑嘻嘻的,很無恥地說:“我又不是孔融。”

弟弟說:“那為什麼上午你就說孔融讓梨,現在又不說?”

哥哥一邊吃一邊說,“孔融讓的是梨,可沒說紅薯。”

弟弟拿著個碩大的紅薯表情很無奈。

但我和我哥哥在吃上還是比較客氣的,我們從不爭,還算相敬如賓。在這一點上我父母挺自豪,也許是受他們的教育影響,不過話說回來,有的父母教育得再好,子女仍然做不到,這就不是教育的問題了。那麼,拋開兄弟本身,當他們成人後,我發現兄弟間的矛盾還有另外一個來源,這就是女人的作用。眾所周知,女人的心眼是很狹小的,一般說來又十分自私,目光短淺,處處維護自己那個小家庭,在某些事務、利益上,就會發生矛盾,兄弟之間即使沒有矛盾也會被她們挑撥得發生矛盾。枕頭風是非常厲害的,何況現在陰盛陽衰,每個女人都慣於玩心計耍手段,一哭二鬧三上吊,男人往往招架不住,這也是兄弟間矛盾的根源之一。要我看這世界如果真由女人來統治,不是說戰爭會減少一半,而是增加一半,到時候有可能因為家裏的一隻寵物貓都能扔起原子彈。

剛說這些還是父母相對公平的,在正常一碗水端平的情況下兄弟間的矛盾,這是大前提,如果大前提壞了,結果就更糟了。更有矛盾的根源出在父母身上,後來我見得多了,我對為人父、為人母的本質產生了懷疑。現實中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愛不一而足,有的喜歡對他好的,這無可非議;有的喜歡有本事的;有的喜歡長得好看的……諸如此類,自然冷落了另一部分,說什麼手心手背都是肉,我看腳心腳背也是肉。可此肉非彼肉,肉的部位不一樣。我就曾見過一家有四個子女,這母親隻喜歡老二和老四,老大和老三上學拿的幹糧都與老二、老四不同,除了老二和老四長得比較伶俐外,我實在找不出還有其他什麼原因可以忽視另外兩個的存在。還有子女當官的,給父母爭了光,不管他實際是否孝順,每次回來父母總像老爺一樣接待,而他身邊常年伺候的子女反而不受待見,不給好臉,父母啊!

從這些可以看出人性,都說人生在世以利相投,連父母和子女都少不了利害關係,何況兄弟呢?我從有些父母身上真看出了人性之涼薄,父母對子女都這樣算計、勢利,做子女的相互間怎麼會不受影響?

人啊,活在這世上真是孤單單一個。正如佛教裏說的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你和誰有關係呢,都是暫時的,還是利用關係,連父母兄弟都不可靠,誰能靠得住?隻有利益是最可靠的,它永遠不會背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