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三 奧古斯都生平簡要年表(1 / 3)

(△號者為參考事件)

公元前63年(漢宣帝元康三年,戊午)。羅馬執政官:瑪爾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蓋烏斯·安托尼烏斯(Gaius Antonius)。

屋大維生於維利特萊(9月23日)。

△執政官瑪·圖·西塞羅發表反卡提利那的陰謀的演說。

△愷撒提出對c.拉比裏烏斯的指控並表示反對處決卡提利那派。

△龐培在東方攻陷耶路撒冷,征服猶太。

△西塞羅四十五歲,愷撒三十九歲(按生年為公元前100年計),安托尼烏斯約十九歲,賀拉斯兩歲,維吉爾七歲。

△阿格裏帕可能生於此年。

△米特裏達特斯在克裏米亞自殺。

公元前62年(漢宣帝元康四年,己未)。羅馬執政官:戴奇姆斯·優尼烏斯·西拉努斯(Decimus Junius Silanus)、路奇烏斯·李奇尼烏斯·穆列納(Lucius Licinius Murena)。

屋大維一歲。

△龐培返回羅馬,解散了自己的軍隊並舉行了凱旋式。

△愷撒任行政長官。

△卡提利那戰死。

公元前61年(漢宣帝神爵元年,庚申),羅馬執政官:瑪爾庫斯·普皮烏斯、皮索·佛路吉·卡爾普爾尼亞努斯(Marcus Pupius Piso Frugi Calpurnianus)、瑪爾庫斯·瓦列裏烏斯·美撒拉·尼格爾(Marcus Valerius Messalla Niger)。

屋大維兩歲。

屋大維的父親蓋烏斯任行政長官。

△愷撒任遠西班牙長官,他在這裏取得了巨額財富,清償了債務。

△龐培要求元老院批準他在東方的措施並安置他的老兵,但遭到拒絕。

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辛酉),羅馬執政官:克溫圖斯·凱奇利烏斯·梅特路斯·凱列爾(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Celer)、路奇烏斯·阿弗拉尼烏斯(Lucius Afranius)。

屋大維三歲。

△愷撒、龐培和克拉蘇斯結成私人性質的聯盟,史稱“前三頭”(有異說,姑係於本年)。愷撒取得任公元前59年度執政官的許諾。

公元前59年(漢宣帝神爵三年,壬戌),羅馬執政官:蓋烏斯·優利烏斯·愷撒(GaiusJuliusCaesar)、瑪爾庫斯·卡爾普爾尼烏斯·畢布路斯(Marcus Calpurnius Bibulus)。

屋大維四歲。

屋大維的父親蓋烏斯去世,身後有二女一子。

△執政官愷撒滿足了龐培自東方返回後提出的要求。

△曆史學家提圖斯·李維生(有異說)。

公元前58年(漢宣帝神爵四年,癸亥),羅馬執政官:路奇烏斯·卡爾普爾尼烏斯·皮索·凱索尼努斯(Lucius Calpurnius Piso Caesoninus)、奧路斯·伽比尼烏斯(Aulus Gabinius)。屋大維五歲。

△愷撒赴高盧,開始了長達九年的高盧戰爭。愷撒的嶽父卡爾普爾尼烏斯(本年度執政官)事實上成了愷撒在羅馬的代理人。

△愷撒在高盧作戰:他打退了埃爾維提伊人和日耳曼人(阿裏歐維斯圖斯領導的)的進攻,平定了高盧東北部分。

△克洛狄烏斯通過一法案,規定凡不經審判而殺死羅馬公民者均應被放逐,矛頭直指公元前63年西塞羅的行動。西塞羅被迫離開羅馬去馬其頓,他的三處產業被克洛狄烏斯一派洗劫。

公元前57年(漢宣帝五鳳元年,甲子),羅馬執政官:普布利烏斯·科爾涅利烏斯·連圖路斯·斯賓特爾(Publius Cornelius Lentulus Spinther)、克溫圖斯·凱奇利烏斯·梅特路斯·涅波斯(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Nepos)。

屋大維六歲。

△愷撒在高盧征服比爾吉人和沿今英法海峽之各部族。

△龐培取得管理糧食供應的權力(為期五年),但他失去了軍權和處理東方事務的權力。

△在米洛的支持下,龐培通過了召回流放中的西塞羅的法案。

△西塞羅在年底返回羅馬。

公元前56年(漢宣帝五鳳二年,乙醜),羅馬執政官:格涅烏斯·科爾涅利烏斯·連圖路斯·瑪爾凱利努斯(Gnaeus Cornelius Lentulus Marcellinus)、路奇烏斯·瑪爾奇烏斯·菲利浦斯(Lucius Marcius Philippus)。

屋大維七歲。

△愷撒平定高盧東南部。

△為了對付元老院的威脅,愷撒在4月同龐培和克拉蘇斯在盧卡會見,重新確認了他們之間的聯盟關係。會上內定龐培與克拉蘇斯為公元前55年度執政官。

公元前55年(漢宣帝五鳳三年,丙寅),羅馬執政官:格涅烏斯·龐培·瑪格努斯(Gnaeus Pompeius Magnus)(第二任,第一任在公元前70年)、瑪爾庫斯·李奇尼烏斯·克拉蘇斯(Marcus Licinius Crassus)(第二任,第一任也在公元前70年)。

屋大維八歲。

△愷撒渡過萊茵河進入日耳曼尼亞,並進攻不列塔尼亞。

公元前54年(漢宣帝五鳳四年,丁卯),羅馬執政官:路奇烏斯·多米提烏斯·阿埃諾巴爾布斯(Lucius Domitius Ahenobarbus)、阿皮烏斯·克勞狄烏斯·普爾凱爾(Appius Claudius Pulcher)

屋大維九歲。

△愷撒再次進攻不列塔尼亞。

△愷撒的女兒、龐培的妻子優利婭去世,愷撒和龐培的關係開始疏遠。

△龐培取得西班牙的統率權(為期五年),但他留在羅馬附近,通過他的副帥進行統治。

△克拉蘇斯取得敘利亞的統率權(為期五年)。他想征服帕爾提亞以取得榮譽,因此向美索不達米亞西部發動進攻。

公元前53年(漢宣帝甘露元年,戊辰),羅馬執政官:格涅烏斯·多米提烏斯·卡爾維努斯(Gnaeus Domitius Calvinus)、瑪爾庫斯·瓦列裏烏斯·美撒拉·茹福斯(Marcus Valerius Messalla Rufus)。

△愷撒再渡萊茵河。

△克拉蘇斯在對帕爾提亞的戰爭中於卡爾萊全軍覆沒,他本人也被殺死。

△西塞羅當選為占卜官。

公元前52年(漢宣帝甘露二年,己巳),羅馬執政官:格涅烏斯·龐培·瑪格努斯(第三任)、克溫圖斯·凱奇利烏斯·梅特路斯·皮烏斯·斯奇比奧(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PiusScipio)

屋大維十一歲

△年初由於克洛狄烏斯(行政長官候補人)被米洛殺害,民眾發動騷亂,焚毀了元老院會堂;元老院宣布緊急狀態而龐培被任命為沒有同僚的執政官,並同克·凱·梅特路斯的女兒科爾涅利婭結婚。

△夏天,龐培選定原候選人克·凱·梅特路斯為他的同僚執政官。

△高盧爆發由維爾琴格托裏克斯領導的大規模起義,但為愷撒所鎮平。

公元前51年(漢宣帝甘露三年,庚午),羅馬執政官:謝爾托裏烏斯·蘇爾皮奇烏斯·茹福斯(Sertorius Sulpicius Rufus)、瑪爾庫斯·克勞狄烏斯·瑪爾凱路斯(Marcus Claudius Marcellus)。

屋大維十二歲,他的外祖母優利婭(愷撒的姊妹,阿提亞的母親)去世,他在她的葬儀上發表送葬的頌詞(laudatio)。

△愷撒最後平定高盧。

△西塞羅出任奇利奇亞(在小亞細亞)長官。

△執政官瑪·克·瑪爾凱路斯發動反愷撒的運動,企圖中止愷撒在高盧的統率權。

公元前50年(漢宣帝甘露四年,辛未),羅馬執政官:路奇烏斯·埃米利烏斯·帕烏路斯(Lucius Aemilius Paullus)、蓋烏斯·克勞狄烏斯·瑪爾凱路斯(Gaius Claudius Marcellus)。

屋大維十三歲。

△龐培與愷撒談判破裂。

△執政官蓋·克·瑪爾凱路斯(屋大維婭之夫)未能使元老院下令召回愷撒,於是委托龐培領導卡普阿的兩個軍團並征募更多的軍隊。

公元前49年(漢宣帝黃龍元年,壬申),羅馬執政官:蓋烏斯·克勞狄烏斯·瑪爾凱路斯(Gaius Claudius Marcellus)(按此人與上一年執政官同名,但不是一人,是從兄弟關係)、路奇烏斯·科爾涅利烏斯·連圖路斯·克魯斯(Lucius Cornelius Lentulus Crus)。

屋大維十四歲。

△1月7日,元老院宣布共和國處於危急狀態,它要愷撒交卸統率權,否則以公敵論處。

△1月10日夜(有異說),愷撒率軍渡過魯比康河(當時為山南高盧與意大利之間的界河),事實上等於挑起了內戰。

△龐培和大部分元老倉促渡海去希臘。

△4月,西塞羅去希臘投奔龐培。

△夏天,愷撒又轉而去西班牙,8月2日,在埃布羅河以北的伊列爾達對龐培派軍隊取得勝利。在返回意大利途中,他又迫使瑪西利亞向他投降。

公元前48年(漢元帝初元元年,癸酉),羅馬執政官:蓋烏斯·優利烏斯·愷撒、普布利烏斯·謝爾維利烏斯·瓦提亞·伊掃裏庫斯(Publius Servilius Vatta Isauricus)。

屋大維十五歲。

△愷撒渡海去希臘,於8月9日以劣勢兵力在帕爾撒路斯一役戰勝龐培。

△龐培逃往埃及,但他則一登陸便遭殺害。

△冬天,愷撒被埃及人包圍在亞曆山大地區。

公元前47年(漢元帝初元二年,甲戌),羅馬執政官:克溫圖斯·富菲烏斯·卡列努斯(Quintus Fufius Calenus)、普布利烏斯·瓦提尼烏斯(Publius Vatinius)。

屋大維十六歲,這一年他穿上了表明業已成年的成年人外袍(togavirilis)並分享愷撒的戰利品。

△年初,愷撒在埃及得到亞細亞方麵的增援而擺脫困境。

△愷撒安排克列歐帕特拉及其弟托勒密十三世共治埃及,托勒密應和克列歐帕特拉同居。克列歐帕特拉廢黜其弟。

△愷撒去敘利亞,8月2日在吉拉打敗了進攻本都的帕爾納凱斯(米特裏達特斯六世之子)。他就此事給元老院寫的報告,就是那著名的三個詞:veni,vidi,vici(我來了,看了,勝了)。

公元前46年(漢元帝初元三年,乙亥),羅馬執政官:蓋烏斯·優利烏斯·愷撒、瑪爾庫斯·埃米利烏斯·列皮都斯(MarcusAemiliusLepidus)。屋大維十七歲,他在大病初愈後,隨愷撒去西班牙,途中表現了堅強不屈的精神,給愷撒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1月,愷撒在阿非利加登陸。

△4月,愷撒在塔普蘇斯打敗斯奇比奧統率下的龐培派軍隊。瑪爾庫斯·波爾奇烏斯·加圖在烏提卡自殺。

△愷撒被任命為任期十年的獨裁官,並被任命為風紀長官(Praefectus morum)。

△7月,愷撒在羅馬慶祝了四重的凱旋(對高盧、埃及、本都和努米地亞),然後去西班牙討伐龐培的兒子賽克斯圖斯和格涅烏斯。

公元前45年(漢元帝初元四年,丙子),羅馬執政官:蓋烏斯·優利烏斯·愷撒(第四任,無同僚)。補缺執政官:克溫圖斯·法比烏斯·瑪克西姆斯(Quintus Fabius Maximus);補缺執政官:蓋烏斯·特列波尼烏斯(Gaius Trebonius);補缺執政官:蓋烏斯·卡尼尼烏斯·列比路斯(Gaiuscaninius Rebilus)。

屋大維十八歲,隨愷撒在西班牙。

△3月,愷撒在西班牙的孟達徹底打敗龐培派的軍隊;9月,返回羅馬,慶祝凱旋(第五次)並被任命為終身的獨裁官。

公元前44年(漢元帝初元五年,丁醜),羅馬執政官:蓋烏斯·優利烏斯·愷撒、瑪爾庫斯·安托尼烏斯(Marcus Antonius)。補缺執政官:普布利烏斯·科爾涅利烏斯·多拉貝拉(Publius Cornelius Dolabella)。

屋大維十九歲。年初,屋大維同他的友人瑪爾庫斯·阿格裏帕和撒爾維狄耶努斯·茹福斯在伊利裏庫姆的阿波羅尼亞。屋大維到這裏一方麵是為愷撒的東征打前站,另一方麵是繼續深造,學習希臘文化。他在這裏得到愷撒被害的消息。

愷撒遺囑把屋大維過繼為繼子並定為繼承四分之三財產(exdodrante)的繼承人;屋大維開始使用蓋烏斯·優利烏斯·愷撒·屋大維亞努斯(GaiusJulius Caesar Octavianus)的名字。

4月底,屋大維以愷撒繼承人的身份來到羅馬。

屋大維以私人身份在愷撒的老兵中間征募了一支軍隊。

△3月15日,愷撒在元老院開會時遇刺身死。謀殺者自稱“解放者”,為首者為瑪爾庫斯·布路圖斯和蓋烏斯·卡西烏斯。

△3月17日,元老院開會,西塞羅提出妥協辦法、大赦凶手,但是批準愷撒的一切命令。

△瑪·安托尼烏斯受托處理愷撒遺留的文件。

△3月19日,公開展讀愷撒的遺囑,遺囑指定屋大維為繼承人。

△9月初,西塞羅發表反安托尼烏斯的第一篇演說。

△秋天,布路圖斯和卡西烏斯去東方征募軍隊。

公元前43年(漢元帝永光元年,戊寅),羅馬執政官:蓋烏斯·維比烏斯·潘撒·凱特洛尼亞努斯(Gaius Vibius Pansu caerronianus)、奧路斯·希爾提烏斯(Aulus Hirtius);補缺執政官:蓋烏斯·優利烏斯·愷撒·屋大維亞努斯;補缺執政官:克溫圖斯·佩狄烏斯(Quintus Pedius);補缺執政官:普布利烏斯·文提狄烏斯(Publius Ventidius);補缺執政官:蓋烏斯·卡爾裏那斯(Gaius Carrinas)。

屋大維二十歲。1月,在西塞羅的影響下,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元老稱號和同行政長官的統率權,這樣,他私人征募的軍隊就合法化了。

4月,屋大維在木提那戰爭中擊敗安托尼烏斯,使安托尼烏斯向北潰逃,但元老院歧視屋大維,不派他去追擊安托尼烏斯。

8月,屋大維同元老院決裂後,率軍開入羅馬,並使自己當選為執政官,後來這一月(原名sextilis月)就被改名為奧古斯都(augustus)月。據佩狄烏斯法,殺害愷撒的凶手被宣布為公敵,反安托尼烏斯和列皮都斯的命令均被取消。愷撒對屋大維的過繼正式得到批準。

11月,月初,屋大維亞努斯同安托尼烏斯與列皮都斯在波諾尼亞會見,締結“三頭”(史稱“後三頭”),決定實行公敵宣告,列皮都斯任公元前42年度執政官,其餘二人去東方對付“解放者”以及行省的分配等。月底,三頭進入羅馬。保民官普布利烏斯·提奇烏斯提出並通過一項法律,在五年間授予三頭以無限的全權(至公元前38年底)。

△年初,安托尼烏斯去山南高盧,由於戴·布路圖斯拒絕讓出,安托尼烏斯便於4月把他包圍在木提那。

△12月7日,西塞羅在卡普阿附近被殺害(因他被列入公敵宣告名單之內)。

△詩人奧維狄烏斯生。

公元前42年(漢元帝永光二年,己卯),羅馬執政官:瑪爾庫斯·埃米利烏斯·列皮都斯(第二任)、路奇烏斯·穆納提烏斯·普蘭庫斯(Lucius Munatius Plancus)。屋大維亞努斯二十一歲。元旦,愷撒正式被崇祀為神,屋大維亞努斯隨之取得“神之子”(divifilius)身份。

秋天,屋大維亞努斯和安托尼烏斯渡海東去,並在菲利皮(在馬其頓)擊敗布路圖斯和卡西烏斯的共和派軍隊。戰後,屋大維亞努斯取得了西班牙和撒地尼亞(一個時期裏還有阿非利加),此外,他還要返回意大利為老兵解決土地問題。

屋大維亞努斯同富爾維婭的女兒解除婚約。

△秋天到冬天,安托尼烏斯去小亞細亞,直抵奇利奇亞,並把克列歐帕特拉召到那裏去。然後兩人一同來到亞曆山大。

公元前41年(漢元帝永光三年,庚辰),羅馬執政官:路奇烏斯·安托尼烏斯(Lucius Antonius)、普布利烏斯·謝爾維利烏斯·瓦提亞·伊掃裏庫斯(第二任)。

屋大維亞努斯二十二歲。

年初,屋大維亞努斯到羅馬。

屋大維亞努斯對路奇烏斯·安托尼烏斯和富爾維婭作戰。路奇烏斯曾利用屋大維亞努斯因強占土地而引起的不滿情緒來反對他。路奇烏斯曾一度占領羅馬,後來才退向北方。

△瑪·安托尼烏斯在亞曆山大同克列歐帕特拉生活在一起。

公元前40年(漢元帝永光四年,辛巳),羅馬執政官:格涅烏斯·多米提烏斯·卡爾維努斯(第二任)、蓋烏斯·阿西尼烏斯·波利歐(Gaius Asinius Pollio);補缺執政官:路奇烏斯·科爾涅利烏斯·巴爾布斯(Lucius Cornelius Balbus);補缺執政官:普布利烏斯·卡尼狄烏斯·克拉蘇斯(Publius Canidius Crassus)。

屋大維亞努斯二十三歲。

2月,屋大維亞努斯在長期圍攻佩路西亞之後,迫使路奇烏斯·安托尼烏斯和富爾維婭投降。

為了改善同賽克斯圖斯·龐培的關係,屋大維亞努斯同龐培的妻子的姑母斯克裏波尼婭結婚。

10月,屋大維亞努斯、安托尼烏斯和列皮都斯締結了布倫狄西烏姆協定,重新分配了行省;安托尼烏斯娶了屋大維亞努斯的姊妹屋大維婭。屋大維亞努斯舉行了小凱旋式。

△希羅德斯大帝逃往羅馬。

△安托尼烏斯離開亞曆山大的克列歐帕特拉。

公元前39年(漢元帝永光五年,壬午),羅馬執政官:路奇烏斯·瑪爾奇烏斯·肯索裏努斯(Lucius Marciùs Censorinus)、蓋烏斯·卡爾維西烏斯·撒比努斯(Gaius Calvisius Sabinus);補缺執政官:蓋烏斯·科凱烏斯·巴爾布斯(Gaius Cocceius Balbus);補缺執政官:普布利烏斯·阿爾菲努斯·瓦魯斯(Publius Alfenus Varus)。

屋大維亞努斯二十四歲。

屋大維亞努斯同斯克裏波尼婭離婚,不久後就娶了提貝裏烏斯·克勞狄烏斯·尼祿的妻子利維婭。利維婭生於公元前58年,她同屋大維亞努斯結婚時,第二個兒子杜路蘇斯尚在腹中(或降生不久)。

春天,三頭同賽克斯圖斯·龐培達成米塞努姆協議。龐培保證不再接受逃跑的奴隸,但已被編入他的軍隊的奴隸則獲得了自由。龐培對西西裏等地和艦隊擁有為期五年的統治權。此後,他應擔任執政官並取得他父親的財產。

公元前38年(漢元帝建昭元年,癸未),羅馬執政官:阿皮烏斯·克勞狄烏斯·普爾凱爾(Appius Claudius Pulcher)、蓋烏斯·諾爾巴努斯·弗拉庫斯(Gaius Norbanus Flaccus);補缺執政官:路奇烏斯·科爾涅利烏斯·連圖路斯(Lucius Cornelius Lentulus);補缺執政官:路奇烏斯·瑪爾奇烏斯·菲立浦斯(Lucius Marcius Philippus)。

屋大維亞努斯二十五歲。

屋大維亞努斯開始對賽克斯圖斯·龐培的戰爭。

公元前37年(漢元帝建昭二年,甲申),羅馬執政官:瑪爾庫斯·維普撒尼烏斯·阿格裏帕(Marcus Vipsanius Agrippa)、路奇烏斯·卡尼尼烏斯·伽路斯(Lucius Caninius Gallus);補缺執政官:提圖斯·斯塔提利烏斯·陶路斯(Titus Statilius Tau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