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卷祖統製顯靈救駕(3 / 3)

旅邸相逢非至親,一言相托便為真。

封金藏墓誠千古,勝似當年管鮑人!

後來祖真夫做了殿前統製官,就把曹龍江的兒子舉薦他為官,把他女子也擇一個好人家嫁了,真千古義氣人也。

但祖真夫性氣一味剛直,再不肯阿諛曲從於人,凡遇冤枉不平、貪官汙吏,他便暴雷也叫將起來,要與之廝挺。常常拍著一口寶刀大叫道:“寶刀哥,汝是我之知己,我若有些不是,你便殺了我罷。”後來性氣太直,人世上畢竟難容,以此官星不顯,歸到田間,專一以濟人利物為心。常常說道:“我見做官的人,不過做了這篇括帖策論,騙了一個黃榜進士,一味隻是做害民賊。掘地皮,將這些民脂民膏回來,造高堂大廈,買妖姬美妾,廣置莊園,以為姬妾逸遊之地,收畜龍陽、戲子、女樂,何曾有一毫為國為民之心!還要詐害地方鄰裏,奪人田產,倚勢欺人,這樣的人,狗也不值!”所以他每遇饑荒之歲,便自己發出米糧以救饑餓之人。又搭造篷廠,煮粥於十字路口,使饑者都來就食。又恐怕饑餓過火之人,一頓吃上十餘碗,反害了性命,隻許吃三五碗便住,吃三五碗之後,又要他暫時行走數步,以消腹中之食,行走之後,方許再吃。費了一片心,方得饑餓之人無患。如此設法救饑,不知救活了多多少少百姓。如有死者,又與他葬埋骸骨。鄉裏之中,如有倚勢欺人或不便百姓之事,他便對府縣官員說,定要革去了不便之事,鋤強扶弱,斷不許有錢有勢之人得以害民。裏中如有婚喪不能成禮之人,都周之以財帛。人家子弟貧窮不能讀書者,立一個義學,請一個先生在內,終日教這些子弟。凡遇人,隻勸人以“孝悌忠信”四字。祖真夫後來無疾而終。終之日,鄰裏見他門首車馬、旌旗、甲兵之人甚多,隻道他那裏赴任去做官。次日方知其死,沒一個不磕頭禮拜,號淘痛哭,如喪考妣一般。

皇佑二年,鄉人感其恩德,遂建造廟宇在忠義鄉之福慶裏。凡祈禱者無有不應。若是有病的祈禱,實時病愈;有火起的祈禱,實時返風滅火。種種靈效,不可勝言。元佑年間,一個鄧琪,一個徐寶,泛舟海外,不意狂風驟起,黑雲如墨一般,簸浪掀天,舟中之人幾為魚鱉。鄧琪、徐寶隻是望空祈禱,大叫:“祖統製救命。”隻聽得半空中應了一聲,忽然見一塊鬥大的火從桅上墜將下來,狂風頓息,黑雲如洗。起視所在,已在祖統製廟下矣,遂救了這一船人的性命。

話分兩頭,且說一件前定事。話說宋徽宗皇帝聽信宣和六賊,害盡天下蒼生,以致金兵打破了汴京,徽、欽二帝被金韃子搶擄而去。幸得高宗不在圍中,逃了性命。那高宗始初在潛邸之時,曾遇著一個道士徐神翁,有未卜先知之術。高宗甚是禮敬,徐神翁臨別之時獻首詩道:

牡礪灘頭一艇橫,夕陽西去待潮生。

與君不負登臨約,同上金鼇背上行。

高宗看了這首詩,不知詩中之意。不意遇著金韃子之難,高宗急走忙奔,避於海島。一日船到了章安鎮地方,把船泊在沙灘之上,以避晚潮,問船夫道:“這是什麼灘?”船夫稟道:“這是牡礪灘。”高宗遙望前麵有一閣甚是巍峨,問居民道:“前麵是什麼閣?”居民稟道:“此是金鼇閣。”高宗遂走到閣上一遊。見壁上有詩一首,其字甚大,墨痕如新,就是徐神翁昔年所獻之詩。高宗毛骨悚然,方知事皆前定,遂沿海而行。高宗禦舟到於崎頭,金兵探聽得消息,提兵數千沿海追來。將近禦舟,喊聲動地,旗鼓喧天。高宗驚惶無措,正在危急之間,金兵忽然見紅旗數萬蔽於海上,旗上都有“祖師”二字,金兵知是埋伏之兵,恐遭毒手,登時撥轉船頭,吹風胡哨而去。高宗見金兵將到,甚是慌張,忽然見金兵撥轉船頭而去,不知是何緣故,有此僥幸,心中測摸不出。是夜睡於舟中,夢見一紅袍金甲將軍,腰懸弓矢,手執寶刀,跪於帳下自稱道:“臣太祖時殿前統製祖域也。上帝以臣能守忠孝大節,封臣為神,以救災捍害。今陛下有難,臣統陰兵數萬特來救駕。”高宗夢中點頭許他道:“朕明日便當加封官爵。”那尊神道叩謝而去。次日,高宗感其功德,問領海舟張公裕道其神異,遂敕封為“文惠侯”,賜廟額為“景佑廟”。把像都塑過了,蟒袍玉帶,極其莊嚴,豬羊祭祀。後高宗經苗、劉二賊之難,二賊正要下手,祖統製現出真形,腰懸弓矢,手執寶刀,殺氣騰騰,立於帳前。苗、劉二賊驚懼而遁。

從此到元大德十二年,明州瘟疫競起,死者枕藉,百姓不堪其苦。祖統製附神在人身上,教百姓盡飲廟內小井中之水,飲者瘟疫實時而愈。次年瘟疫又來,居民都見祖統製率領陰兵與瘟疫之鬼大戰,瘟疫之鬼戰敗而逃,竟保平安。一年蝗蟲蔽天,官府捕捉蝗蟲,日日限定鬥斛,不及數的便加責罰。居民苦不可言,遂到廟中泣訴,霎時間,大風呼呼數陣,蝗蟲飛積廟前,其高數丈,並不飛動。居民遂盡數搬去輸與官府,得免其責罰,餘外蝗蟲自投海水而死。至正十一年,海盜群起,將來搶擄。祖統製顯靈,大風揚沙,咫尺不能辨視,海盜盡迷失道路而退。過了幾時,海盜又來,搶擄民財,竟無所得,海盜大怒,要放火燒毀其廟。走到廟邊,聞得廟裏有弦誦之聲,海盜驚駭,相顧而不敢犯;才出廟門,又見金盔金甲、青臉獠牙陰兵數百,從廟中一直殺將出來。海盜慌張,自相蹂踐而死,從此再不敢犯其地方。二十二年,又有妖蝴蝶大如巴鬥,螫著身體,實時昏暈而死,死者無數。百姓遂事之如神明,把這個妖蝴蝶迎到廟中,香花燈燭;供養虔誠,若少不虔誠,便立刻螫死。祖統製附身在太保身上,把手撲而死之,從此百姓平安。地方耆老卓在明等將此事奏聞,元朝遂敕封“昭烈侯”。

至我洪武爺登基,以為凡神之封爵宜命於天,非人所敢與,海內諸神一概都用本色稱呼。遂詔禮部易祖統製為“故義士祖公之神”。看官,你道這位神道可不與金龍四大王一樣麼!宋景濂學士有詩讚道:

鑾輿狩南濟大川,追者十萬犬羊膻。

身率以君將樓船,赤幟塞島虜愕然。

璽書褒忠禮彌虔,坐秉躬珪冠貂蟬。

癘鬼跳踉民告癲,以藥投井飲輒痊。

飛蝗蔽野禍大田,神氣一噓舞翩翩。

如蛾赴火積成山,立使凶歲為有年。

海盜操矛口垂涎,揚沙撲麵懾以還。

巨蝶為妖大如鳶,家趨巷祭陳豆籩。

以掌擊之民害蠲,疾害不作福佑綿。

公名不朽同坤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