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他們生活在與我們同行的路上――講述陝西地方電力人自己的故事(3 / 3)

幾十年如一日,這位當過大隊會計、學校教師、鄉放大站站長、橫山電廠前期施工員的老同誌,身殘誌堅,以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忘我工作,無私奉獻,表現出了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

合陽縣電力局東雷變電站站長楊智敏的故事

癡情不改

提起合陽縣東雷變電站,可能知道的人並不多。可說到關中東雷抽黃一二級水站,則聞名遐邇。建於1977年的東雷抽黃一二級水站,是國內惟一的大型高揚程水利工程,其容量之大,揚程之高,居亞洲第一。它灌溉著周邊五縣近百萬畝農田。東雷變電站擔負著水站的供電任務。

1981年,剛滿18歲的楊智敏,被安排到合陽縣電力局東雷變電站工作。這裏東臨黃河,西靠群山,交通不便,通信不暢,條件艱苦。

這裏的工作有很強的季節性,每到灌溉運行周期,要晝夜值班。電機啟動電流達8000千瓦,一旦有什麼閃失,後果十分嚴重。有一次夜間運行,開關突然跳閘,用戶機房一片漆黑。原來是用戶10千伏母線鼠害短路,他和用戶很快查出原因,恢複了供電。2001年春灌時,用戶8000千瓦電機即將啟動,2號主變因差動保護動作,在1號主變因故障不能投運時,他配合檢修人員從晚上11點忙到淩晨3點,對事故開關檢修,對2號差動保護校驗後,迅速投入2號主變為用戶供電,受到用戶好評。

誰不想擁有一個溫馨的家,誰不熱愛自己的母親、疼愛自己的兒女,然而在常人眼裏再平常不過的這份感情,對他來說,卻成了奢望和夢想。好多人認為,電力係統職工收入高,待遇好,對象好找,然而,他的婚事卻姍姍來遲。原因是他工作環境太艱苦。母親為此操碎了心。當他品嚐到愛情的甜蜜時,已是近30歲的人了。為了工作,他把家撇在了一邊。有一次,由於運行時間長,他一個多月沒有回家,60多歲的母親放心不下,趕了幾十裏山路來看他。女兒在縣城上學,也隻能靠高齡的母親接送。提及這些事,楊智敏眼睛裏閃動著淚花。

楊智敏為之傾注心血的東雷變電站多次被評為縣局“先進班站”。兩次被陝西省農電管理局評為“先進班站”,1998年被團省委授予“青年文明號”光榮稱號。

20多年,外麵精彩的世界換了多少模樣,流行的時尚轉換了多少輪回,而楊智敏卻勤奮依舊,不改初衷。

富平縣莊裏變電站站長嶽道帆的故事

深深的眷戀

今年48歲的嶽道帆與變電站有不解之緣。老嶽原是西安市的老三屆知青,1968年下鄉到渭南,1971年招工進入電力係統,在變電站一幹就是26年。他的一雙兒女,女兒叫“站站”,兒子叫“光雨”,名字都與他的行當有關。

兩個孩子都是在變電站出生的。女兒站站,生於1976年。如今女兒長大了,女承父業,進了富平變電站。女兒嫌父親起的名字沒有詩意,自作主張改名為嶽湛。兒子光雨生在一個雷鳴電閃、大雨滂沱的夜晚。嶽道帆那晚正趕上當班,安全運行在他心裏重如泰山。事後他不無遺憾地對妻子說:“委屈你了,誰讓咱是站長,肩挑一副重擔,得對五鄉一鎮的供電負責啊!”1984年以來,連每年春節他都是在站上度過的。

老嶽是有名的老先進,連續多年被陝西省農電管理局和富平縣電力局評為先進生產者。截至1997年3月底,他所在的莊裏變電站安全運行累計達6887天,保持了渭南地區最高記錄。26年枯燥、寂寞的變電運行生涯中,嶽道帆最難忘的是1989年6月的一件事:那是他創造安全運行記錄十周年時,縣裏組織了慶祝活動,陝西省農電管理局、渭南供電局的領導都來了,親切的關懷和殷切的囑咐,使老嶽一晚上難以入眠。

很多當年落戶到渭北旱塬上的老知青,都想方設法調回西安了。嶽道帆說:“作為西安人誰不想回自己的家鄉,可是真要讓我離開變電站,我還是舍不得。”人,有時像樹一樣,對足下的土地有很深的眷戀之情。

澄城縣電力局交道鎮供電所所長郭樹榮的故事

好人郭樹榮

2000年夏天,村電工劉忠保的三個孩子,一個考上大學,一個升入高中,一個升入初中。本是高興的事兒,可劉忠保卻緊鎖眉頭。三個孩子的學費壓在心頭,使他陷入深深的憂愁和焦慮當中。一整宿,他沒合眼,直到曉風殘月、雞唱五更。正當山窮水盡時,郭樹榮跨進了他的家門。“忠保,這2000元是我的一點心意,供娃上學是大事,千萬不敢停娃的學……”劉忠保緊緊握住郭所長的手,哽咽著說不出話來。他知道,這2000元是郭所長近半年的工資。

在郭樹榮的帶動下,所裏其他同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共捐款4500元。送大女兒上大學的那天,劉忠保飽含深情地說:“娃,緊要關頭是你郭伯伯他們幫了咱家,你要好好讀書,報答他們……”

郭樹榮在供電所一幹就是六年,他任所長的頭兩個月,由於過度勞累,體重下降了六公斤。每年春節,他都和值班同誌在所裏一同度過;家裏的蘋果樹花錢請人修剪;麥子收割、拉運、碾打、入倉、交公糧他也幫不上忙,而為群眾夏收防火安全用電,他宵衣旰食,日夜巡查,無一絲懈怠。六年來,交道供電所年年被澄城縣電力局評為先進班站,他本人也多次被評為鎮、縣優秀共產黨員。

大夥對老郭的評價也是那樣的淳樸:好人!對此,老郭已經心滿意足了。

一段經曆,一行眼淚,一串歡笑,一分辛勞,都記錄著我們地電人一個又一個平凡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是一首詩、一支歌。

然而,正是在這不起眼的平凡中,我們卻看到了不平凡的信念和美麗的希望,看到了他們質樸的品格和未曾泯滅的人生光彩……

他們,不正是新時代陝西地方電力人“脈搏”跳動的真實節奏嗎?

因為平凡,所以偉大;因為平凡,所以長駐心中。

他們就生活在與我們同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