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同悲,山河掬淚。
2003年9月3日,天空陰沉,秦嶺山中的寧陝縣城沉浸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
上午9時,寧陝電力局家屬院內,花圈羅列,哀樂低回。人們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胸別白花,手舉條幅,揮淚惜別為抗洪搶險而英勇獻身的城關供電所職工孔兵。
36歲,短暫的生命之花開得何等絢爛、何等壯烈。孔兵用青春奔騰的熱血、年輕無悔的生命,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詩篇。
這是一個讓人心裏流血、眼裏流淚的悲壯一幕。
8月29日上午9時,大雨滂沱,群眾來電話反映,縣城北幸福村的配電線路被大樹壓斷,十多戶群眾家裏斷電。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使孔兵沒有半點猶豫,他不顧昨夜抗洪搶險的疲勞,立即帶上工具與同伴周安倫緊急奔向故障現場。
兩人艱難地來到靠近西萬公路的故障點,隻見茶缸般粗的樹枝壓在電線上,由於短路,電線發出“吱吱”聲並冒著藍光。兩人前往200米遠的變電站切斷電源後,奮力用杆子把樹枝挑開。電通了,用戶滿意地笑了。
雨越下越大,好心的群眾勸他們躲躲雨再走,孔兵卻說局裏還有任務,便匆匆地踏上了返回的路途。當兩人走到寧陝縣汽車站時,發現前方被泥石流擋住去路,他們趕緊跑上地勢較高的土產公司三樓,兩人手牽手防止衝散。誰料,突如其來的一股無情的泥石流將大樓衝垮,周安倫被木板砸傷,左胳膊骨折,被群眾發現後及時報告縣電力局送往醫院;而孔兵瞬間被強大的泥石流吞沒,以身殉職,兩天後戰友才在河堤邊找到他的屍體。孔兵用實際行動和寶貴的生命忠實地履行了一名電力職工的神聖職責。
瞬間並非偶然。孔兵打骨子裏喜歡電工這個職業。在孔兵14年的工作當中,他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以深厚的感情對待群眾,以紮實的作風對待事業,以高尚的情操對待人生,真正實踐了他說的“有工作就是幸福的,能工作就是快樂的”!
孔兵走了,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崗位、戰友和親人!留給人們的是深深的懷念和一個個讓人揮之不去的感人事跡。
電力局維檢站的職工回想起孔兵當站長的那段日子,仍然記憶猶新。2003年5月1日,孔兵在家休假,晚上12點多,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將他從睡夢中驚醒。局裏通知,石泉至兩河35千伏輸電線路出現故障,直接影響佛坪縣城供電。孔兵放下電話,二話沒說就帶著工具與同誌們一道趕往距縣城3千米的湯坪T接點。暴雨傾盆,長安河水暴漲,同伴說:“孔站長,水這麼大,夜裏施工危險性很大,還是等天亮了再說吧!”孔兵說:“佛坪縣城停電,故障又發生在我們這裏,不及時搶通,那咋行!”說話間,他已經把電線拴在了自己的腰間,吩咐同伴拽住自己,準備渡河。站在身邊的李元春也提出一同前往,孔兵一把將他推到岸邊說:“你是關中人,不清楚我們山裏水的脾氣!”說著,就跳進滔滔的洪水中。
譚定貴是維檢站的老大哥,家境困難。他身體不好,愛人又遠在長安縣。2001年6月的一天,譚定貴突然接到愛人病重的電話。考慮到眼下正是巡線的關鍵時候,站裏徐孟軍和李元春兩人年輕,又是關中人,不熟悉山裏的路,他幾次想請假,但欲言又止,最終沒有開口。他知道自己一旦請假,那份工作任務又將落到孔兵的身上。可細心的孔兵還是看出了他的心思,孔兵說:“譚大哥,有啥事吧?”譚定貴支支吾吾始終不開口。孔兵急切地問:“是不是病了?”看到孔兵焦急的樣子,譚定貴終於說出了自己準備請假的事。孔兵說:“譚大哥,這是個啥事嘛!你放心地回去吧,等嫂子病好了再來,我不就是多在線路上轉幾天嘛!”那一次,孔兵硬是在野外巡線整整半個月沒有回家。
徐孟軍怎麼也忘不了2001年6月21日的那一次巡線。那天,炙熱的太陽照得苞穀葉子發卷。徐孟軍走著走著腿一軟就暈倒在了路上,等他醒來時已是日落西山的時候。他從農民家的床上一下爬起來,急切地說:“哎呀!我5千米的線還沒巡視呢!”孔兵拍拍他的肩膀說:“孟軍,安心休息,那段線我已經巡視過了。”原來是徐孟軍中暑後,孔兵將他背到一戶農民家裏休息,並替他完成了巡線任務。第二天,孔兵又一直從上午11點幹到晚上8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