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平凡的事做好,你就不平凡;
把簡單的事做好,你就不簡單。
――題記
沒有驚人之舉,卻在平凡的崗位上無私地奉獻;沒有以功臣自居的傲氣,卻有著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電力工人吃苦耐勞的風采;沒有顯赫的官銜,卻深受大家的擁戴。
一個渺小的他,一個無聞的他,可是當你走進他的人生世界,才覺得他淳樸而又為常人所不屑的故事裏,飽含著對事業的赤子之心。他就是府穀縣電力局城郊供電站擔負饋路維護兼倉庫保管工作的普通工人――丁孝。
在20多年的工作中,丁孝以不變的誠摯與熱情,善待每一位用戶;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一絲不苟地擦亮行業服務的“窗口”,並用行動實現了“人民電業為人民”的服務諾言。他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老黃牛”。
“無論我幹什麼,總得幹出個樣子”
丁孝常說:“無論我幹什麼,總得幹出個樣子。”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或許是質樸無華的秉性緣故,1974年,丁孝由一名建築工人改行來到了電力行業,開始了他從事饋路維護兼倉庫保管工作的生涯。從那時起,他就對自己的工作有了一種特殊的熱愛,他立誌把一生奉獻給電力事業,工作崗位成為帶給他最大樂趣的地方。
二十多年來,他跑遍了府穀縣城郊的每一條巷道、胡同,每一個溝岔、坡窪。在他的腦海裏,現在已深深烙上了府穀縣城郊地理圖和城郊供電饋路圖。正是憑著這兩幅圖,丁孝能夠準確及時趕到現場,快速找出故障原因並熟練地處理,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有一次,水泥廠饋路跳閘,站裏打發幾個年輕人去處理,可怎麼也找不出故障原因。丁孝得知此情況後,不等領導發話,便急忙背上所需的工具,火速趕赴現場,很快就查清了故障原因,及時進行處理,減少了用戶的損失。以後每每遇到不好找的地方和不好查的故障,領導往往第一個想到的便是他,而他也是樂此不疲。
二十多年來,他幾乎沒有休過節假日,更沒有上下班的確切時間,分內分外一個樣,領導安排不安排一個樣,上班下班一個樣,哪裏有故障,就衝向哪裏。十多個除夕之夜他都是在線路故障現場和水泥杆上度過的。1995年除夕夜9時,一用戶打電話說線路出現故障停了電,讓他去查看一下。為了讓更多的人過上一個祥和愉快的春節,他放下年夜餃子,快速趕往現場,仔細查找原因,並上杆處理,直幹到淩晨3時多,終於排除了故障。1996年的春節,他也是在電杆上度過的。十多年來,他已習慣除夕在水泥杆上看萬家燈光,觀火樹銀花,把它看做自己特殊崗位上一大引以為豪的樂事。
二十多年來,他始終保持著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哪裏有作業現場,哪裏就有丁孝的身影。在他和同誌們的共同努力下,站上從未發生過安全事故。1984年秋季的一天,城關饋路進行停電檢修,由於這條饋路和氮肥廠饋路平行靠近,站上的郝候維冒失地誤登上帶電饋路的電杆,當丁孝發現時,郝候維已登上了半杆,再向上一二米就有觸電的危險。他立即責令郝候維下杆,避免了一起傷亡事故的發生。郝候維感激地對他說:“是你救了我一條命哪!”
在他擔任倉庫保管的十多年中,從未損壞過一件東西,沒有丟失過一件工具。用完的工具及時收回,哪怕是一根裸鋁線頭也從不輕易丟掉,他深知站裏經費緊張。在他看來,倉庫管理不嚴格就是對工作的失職。有的年輕同誌不理解,說他“老摳”,他總是麵帶憨厚的笑容,耐心解釋說:“穿衣吃飯趁家當,單位和我們居家過日子一樣麼!”僅此一項,為站上節約資金3萬多元。
在丁孝維護的饋路中,設備完好率達到100%,一類設備占有率達90%以上。二十多年來,由他著手處理的故障達500多起,減少經濟損失達數十萬元。
“對用戶負責就是最大的奉獻”
丁孝常說:“對用戶負責任,就是最大的奉獻。”為此,在從事線路維護工作的20多年間,丁孝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地在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心裏裝著用戶,府穀城郊的男女老幼人人皆知電力局有個丁孝。
為了方便用戶,及時處理線路故障,丁孝向家人提議給家裏裝上一部電話。可家人不同意,原因是自費裝電話要2400多元不說,用戶出故障光撥打電話,就會擾得全家人睡不成安穩覺。為此,丁孝耐心做家裏人的思想工作,終於使8715399這幾位數成為丁孝為用戶排憂解難的“熱線”電話號碼。城郊方圓幾十裏,無論哪方電力設施發生故障,隻要撥通這個號碼,丁孝就會出現在事故現場。他常常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不論用戶地位高低、職務大小,隨叫隨到,有求必應。
1996年盛夏的一天,天下著大雨,官井溝一用戶直接把電話撥到他家,說有一根電杆有被洪水衝倒的危險。丁孝二話沒說,披起雨衣便往外走,老伴說:“你這麼大把年紀了,一個病身子,又下著大雨,讓站裏派個年輕的去吧!再說又不是你當班。”他說:“時間太緊了,還是我去吧!”說完就直奔現場。處理完故障後,對饋路上的其他杆子還不放心,於是,冒雨把附近的電杆都查了一遍,才坦然回家。事後同誌們開玩笑說:“站裏常把丁孝當小後生用,丁孝也把自己當小後生看。”丁孝笑著沒說話。諸如這種加班加點的事,三天兩頭有,究竟加了多少班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