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任師傅家不需要錢嗎?不是!他上有老,下有小,兩個兒子都上學,妻子單位效益也不好。如今,鄉裏農民進城也是西裝革履,任錦彪卻依然是黑布鞋,一年四季一身深藍色衣服。有時為了省幾個錢,連頭發也讓妻子理。
任錦彪心中有條堅定不移的原則:違反原則的事不幹,不正當的錢財不要。
1989年,魚河鎮響水村電工竊電,被他查出後,村電工托鎮領導說情,他當眾講明章程,按章罰款2000元。
一次,他在檢修電表時,發現青雲鄉王家圪堵村電表鉛封有異常痕跡。他用放大鏡反複端詳查看,確認是偽造。他及時將這一情況報告榆林供電局公安科,經過進一步調查落實,按照國家有關用電法律規定,拘留了該村電工,沒收了造假工具並罰款3000元。
岔河則鄉楊家灘村電工竊電,被他查出後,該電工送他50元想私下了結,遭到他嚴詞拒絕,並照章罰款611.8元。
僅1990年至1993年,他就查處竊電、漏電27起,補罰電費13340元。
家住城裏的任錦彪,親戚多、熟人多,知道他是校表班長,心想找他校電表,一定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但他們卻失望了。
1993年8月,他的三哥來校表,滿以為親兄弟不會收費,不料他照樣開票收款,他三哥生氣地說:“你真是六親不認。”任錦彪說:“三哥,這是製度,你不付款我來付。”他三哥隻好照付。
有時,同事拿來親友所托電表讓他校驗,圖省幾個錢,但他牛脾氣上來,誰也不認,為此,得罪了不少人。為了杜絕此類現象發生,他給妻子吩咐,不許私自承攬關係表,還給兩個兒子叮嚀,別人問起,就說爸爸在外地工作。許多同誌不理解,認為他過於“認真”、“呆板”,不近人情,可他依然是那句老話,“咱吃公家飯,可不能自己砸自己的飯碗。”
最令他尷尬的是,有一次到街上買粽葉,賣主竟是曾被他處罰過的竊電者,那人居然冷眼相看,執意不賣給他粽葉。然而,他還是他,一個永遠盡職盡責的校表工。
四
他艱苦創業、勤儉節約、無私奉獻的精神更讓人折服。一點一滴,在人們眼裏是微不足道的,可在他眼裏,哪怕發現地上一個螺絲釘,他也要彎腰揀起來。局庫房內存放著多年積累的淘汰表和報廢表,為了修舊利廢,他不怕髒,不怕累,不厭其煩地把電表上所有可利用的零部件卸下來,一件一件分門別類存放在工具櫃裏,作為檢修電表的備用件。幾年來,他用這些零件為270多個用戶解了燃眉之急,為單位收回檢修費1800多元。
當公事與私事發生衝突時,他總是把公事放在第一位。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修房建屋是僅次於婚喪嫁娶的大事。1989年夏天,他把建房的事交給了妻子,由於操勞過度,妻子突然病倒。本來他有十多天輪休假,完全可以回家去料理一下家事,可當時正值校驗台進入組裝階段,有許多農村用戶表等待校驗,他全然將家事拋在了一邊,於是,房子蓋了個半拉就停了下來。他的弟弟實在看不過眼,跑到單位找他,可看到哥哥賣命幹活的情形和黑瘦的臉龐,又不忍心,隻好幫襯著把房子的主體建起來。
對同誌他真誠相待,有求必應。班裏同事劉綏梅因事請假兩個月,他便一人肩挑兩副重擔,別人已下班回家了,他還在校表室整理當日所收校表費、繞線圈、配電表零件,從不把工作拖到第二天。
由於他心靈手巧,技術全麵,以誠相待,所以職工及附近群眾,經常找他修理家用電器、自行車、架子車等,他總是利用節假日和空餘時間,無償地盡量為大家服務,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老黃牛”、“萬能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辛勤勞動,無私奉獻;他的堅持原則,剛直不阿;他的助人為樂,與人為善,深深地影響和帶動著班裏的每一位同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表班年年被榆林市電力局評為先進班組,連續三年被榆林供電局評為先進班組,還被西北電管局授予“先進班組”稱號。
幾分耕耘,幾分收獲。他以一個普通工人高度的責任感,一步步走過了28個年頭,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好評,贏得了同事的信任,也贏得了榮譽。1987年到1993年,他先後被榆林市電力局、榆林供電局評為先進生產者、優質服務先進個人、學雷鋒積極分子。1989年到1991年,他連續三年被西北電管局評為優質服務先進個人、陝西電力係統行風建設優質服務先進個人。1992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部授予全國電力係統電力營業先進工作者稱號。那一摞摞紅色的證書,一枚枚金色的獎章,無不記載著任錦彪在平凡的崗位上所走過的不平凡的道路。
麵對這一切,任錦彪平靜以待,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炫耀,更沒有止步,還像昨天一樣,依然默默地耕耘著、奉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