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掌燈“電官”――記陝西省勞動模範、眉縣電力局局長徐掌恒(1 / 3)

年逾五十,五尺身材,長得敦敦實實,寬闊的額頭裏集聚著智慧,炯炯有神的雙眼含著堅毅光波,看上去頗具儒將風度。這就是眉縣電力局局長徐掌恒。

1996年9月,組織任命徐掌恒為眉縣電力局局長,成為掌燈“電官”。數年如一日,他守土一方,腳踏實地,盡心盡責,不辱使命,贏得上上下下的一片喝彩,使眉縣電力局一步步走向柳暗花明:企業固定資產由1996年的722萬元增長到2001年的2899萬元;售電量由6200萬千瓦時增長到1.2億千瓦時;2001年實現利潤455.2萬元,比1996年翻了兩番;上繳國家稅金210萬元,也翻了兩番;電費回收上解連續11年達到100%。1998年被陝西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示範單位。眉縣電力局已成為關中乃至全省地方電力係統一顆璀璨的明珠!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眉縣電力局之所以能取得這些成績,離不開該局廣大幹部職工的奮力拚搏和無私奉獻,也離不開徐掌恒的努力。正如該局職工所說:“關鍵是有一個好帶頭人。”

讓我們走近徐掌恒,走近他萬家燈火總是情的內心世界。

身體力行抓“網改”

眉縣是一個以農為主,旅遊、商貿、民營企業發展較快的農業縣。縣裏提出“建設旅遊大縣、經濟強縣”的發展戰略,而該縣電網大都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設備陳舊,供電質量與可靠性較差,與縣裏要求相差甚遠。徐掌恒清醒地認識到,農村電網建設和改造工程,是關係農村脫貧致富、帶動全縣經濟發展的大事。發展才是硬道理。在全局“網改”工程動員大會上,他慷慨表態:“我們不能愧對30萬眉縣父老鄉親,即使脫皮掉肉,也要把這項德政工程幹好。”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998年“網改”戰役打響後,身為局長的徐掌恒不是坐在辦公室聽彙報,而是竭盡所能,誌在必得。他積極爭取項目,落實資金,做好前期準備,並帶隊深入各鄉(鎮)村組,摸底子,搞調研,根據實際情況,製定出“網改”方案。

湯峪上王35千伏變電站建設工程,是保證國家太白森林公園供電的重點工程項目。這裏施工環境惡劣,資金到位不足。徐掌恒深入施工一線,了解分析情況,研究辦法,很快拿出了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中,他與施工人員同吃、同住、同勞動,幫助施工人員熟悉圖紙,把一道道工序交代清楚,一幹就是10多個小時。為節約開支,加快進度,他與有關部門協商,將15.2千米的35千伏線路以補償形式提供給變電站作為進線電源使用,加快了施工進度,節約資金300多萬元。在緊張工作的80多天裏,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身著工作服,頭戴安全帽,爬杆登高。在他的帶動下,施工人員不辭勞累,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工地上,使該項工程提前35天竣工,並一次投運成功。徹底解決了多年困擾國家太白森林公園用電難的問題,滿足了“太白登山節”和旅遊旺季用電,受到寶雞市委、市政府的嘉獎。

在農網建設與改造的1300多個日日夜夜裏,徐掌恒早出晚歸,廢寢忘食,幾乎都泡在農網建設工地上。安全問題、質量問題、進度問題時刻牽掛著他的心,一天不到工地,他心裏就不踏實。他想農民之所想,幹工作之所需,堅持少花錢多辦事,工程幹到哪裏,鍋灶、床鋪就搬到哪裏,不給地方政府和村民添麻煩。真誠的服務,換來了各方麵的讚譽,村民看在眼裏,記在心上,給他們送來了牌匾、錦旗、慰問信,深表感謝。

長期的奔波,不規律的生活,他的腎結石病又加重了,有時痛得直不起腰,職工們心痛地多次勸他去醫院看病,他都因工作忙,一拖再拖。2001年11月份,病情嚴重了,職工們硬把他送進醫院。手術後,僅僅休息了五天,他就悄悄返回了工地。他瘦了、黑了,有些顯老了。“那是操心操的。”“不,那是累的!”職工們這樣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