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鏖戰神電――神木電廠擴建工程報道之三(2 / 2)

他們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千方百計,想方設法提高工程質量。冬季冰天雪地,混凝土的防凍凝固質量至關重要。他們購買了新型複合抗凍劑,采用炒沙子,水加溫,用塑料、草簾遮蓋保溫等方式,確保混凝土凝固質量。

愛拚才會贏。經過三隊職工10個多月盡心盡力的工作,土建工程按期交付使用,主體工程被評為優質工程,混凝土基礎和煙囪施工均符合標準。

為了搶工期,保證神木電廠早日投運,三隊人上下一心,扭成一股勁。

付萬雄,這位軋鋼工人出身的隊長,給人們的印象是思維敏銳善決策。他常常不顧勞累,來回奔波,協調各方關係,解決現場難題。不論是審核圖紙,還是現場檢查,凡是發現不符合要求的事項,他總是反複叮嚀,決不放過。他太忙了,自進入工地,就沒有回過家,以至於此前他負責的地區二院工程決算都未及參加,使一些該算回的資金都白白放棄了。在他腦子裏,除了工程還是工程,連睡覺說夢話還在布置工作。短短幾個月,付隊長就掉了十幾斤肉。

架子工張文福,已是年過半百的人了,麵對繁重的勞動,他一點也不甘示弱,扛鋼管,別人扛一根,他扛兩根,晚上收工累得連腰都直不起,可第二天照樣幹。

技術員劉長林,小偷幾次“光顧”他家,家人擔驚受怕,妻子打來電話,苦苦懇求他回去,他說:“幹的這份工作走不開。”話是這樣說的,可他的眼睛卻澀澀發酸。

在建築工地上,艱苦的工作環境和超負荷的勞動,讓許多男子漢也難以承受,可在這裏,卻有一些女同誌頭戴安全帽,身披工作服,和男人們一樣在工程的浪尖風口上摸爬滾打。

從塔吊底部到頂部的控製室高達35米,許多男同誌望而生畏,然而吊塔司機賀利清卻每天沿著垂直的豎梯爬上攀下,有時風大,塔吊長臂晃晃悠悠,俯看地麵,令人膽戰心驚,可她卻堅持了下來。張月芳是工地惟一的女技術員,每天早出晚歸,奔波在施工現場,無怨無悔。

黨支部書記兼會計黨銀綏激動地說:“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這是我們三隊的精神。為了工程,我們建築工人把家都撇了,我們的工人同誌太好了。”

這些樸實、直率的工人們不是完人,工餘的時候,免不了喝醉酒紅著眼爭吵幾句,有時也不免搓幾把麻將解除寂寞,但當工作需要的時候,他們都全神貫注地投入,全身心地奉獻著。

正是有了忘我的工作和犧牲精神,才有了這非凡的市場業績。

收獲篇

1994年5月17日,榆林地區質檢所、榆林供電局電廠管理科和廠方,共同對主體工程進行驗收評定。在經過嚴格的檢查鑒定後,主體工程被評為優質工程。

從放線開工到工程竣工,隻用了十個多月時間,他們創造了榆林電建史上的一個奇跡,也鑄起了榆建人的新形象。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黃土地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灰白色的主廠房、高大的煙囪巍峨地矗立在眼前。麵對這一切,付萬雄隊長深有感觸地說:“為了拿下這項工程,我們投入了許多,付出了許多,特別是工人同誌們。但我們成功地拿下了6000機組施工任務,實力增加了,信譽增強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站住了腳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是的,迎著初升的太陽,付隊長將和他們的隊員們一起去迎接新的挑戰。

(原載1994年7月1日《榆林電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