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是經由你的反複行為,而變成你本能的那部分,如果你經由反複練習,在你的思想中創造某種觀念時,宇宙中的習慣力量就會接收這些思維模式,並使它們變成一種永恒而發揮效用,在物理學中的慣性作用上也有相同的現象。
改變你成人的心態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每個人天生都有豐富的想象力。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們都有能力與彈性,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世界。因為我們注意周圍的每一件事物,享受生活的能力可以說是相當了不起的。
從童年的某一天開始,大多數人就漸漸失去了這些能力。社會以及父母不斷地告訴我們什麼是我們所要預期的,為了獲得認同,人們就慢慢地被影響、被製約了。為了能在人際中被接納,我們不再問為什麼,失去了心智上的彈性,並且也停止了發自內心的關注。
如此所造成的結果是,我們的思維變得十分結構化。結構化的信念與價值,導致錯誤、片麵與落伍的認知。這些扭曲的認知阻礙了我們的創造力的發揮,使我們無法以本來麵目享受人生。
有沒有創造力和是否能保持健康的態度是一體的兩麵。在任何奮鬥的領域中,有創造力的人總是耐戰常勝,因為當別人眼中隻有無法克服的問題時,他們卻看到了大好的機會。
從事心理研究的人發現,在富於創造力者與缺乏創造力者之間主要的不同是,有創造力者自認他們很有創造力,而缺乏創造力的人則因為思想過於結構化與公式化,於是誤以為自己不具備所謂的創造力。
要有健康的態度,一定要持續不斷地挑戰現狀,避免自己陷於充滿錯覺妄想的外在世界。人們若不經常審慎檢查自己所堅持的信念,並且養成一種習慣,他們就可能會以不切實際的方式來看待世界。這種不健康的方式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輕則失望沮喪,重則造成精神疾病。
某些人對於自己的態度與信念會阻礙個人成功這一觀點頗感不安。對他們來說,最可怕的事莫過於他們無法為自己贏不了人生的競爭找借口。但是根據有關的觀察,那些最堅決拒絕改變、最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想法或許有錯的人,卻最需要改變他們現有的想法,使其人生恢複滿足與喜樂。
唯一阻礙我們學習新行為與新態度的是我們自己,年齡常被用來當做借口,而會用年齡大做借口的人經常是那些早年思考就已僵化的人。
換言之,阻礙他們、使他們無法改變的,不是他們的年齡,而是他們抗拒改變的心態。成年之後還能維持思考彈性的人是不會受年齡所限,且能夠適時發展新的價值與新的行為的。
把新奇的事物重新帶回你的生活
生命是一條湍急的河,經曆人生難免會有刮痕淤傷,我們一定要學會順流而行。順流而行的意思就是要懂得順應自然的法則。太多意料之外的變化會毀掉最完美的計劃。
有創造力、有活力的人會順流而行,當他們順流而行的時候,便領悟到“掌握此刻”的重要性。
和大多數人不同,有創造力、有活力的人活在此刻;同樣的,和大多數人不同,有創造力、有活力的人能夠順其自然。
著名的人類心理學家馬斯洛相信,順其自然是人們變老的時候經常會失去的一種特質。他說:“幾乎所有的孩童都能臨時作一首歌或一首詩,跳一個舞,畫一張圖,編一出戲,或者玩一個遊戲,不用事先計劃或構想。”
根據馬斯洛所說,大部分成年人都失去了這種能力。可是,馬斯洛發現有一些成年人,他們並沒失去這種特質,就算他們曾經失去,不久他們還會恢複。這些人就是能夠自我實現的人。自我完成是心理健康的一種極高境界,馬斯洛稱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人為自我實現者。他發現,實現自我的人能夠順其自然,無處不自得,而且在邁向成熟的過程中具有高度的創造力。
順其自然是活得有創造力的同義詞。活得有創造力的人不受壓抑,他們能夠表達真正的感覺,就像小孩一樣,可以玩樂,可以扮傻瓜。他們也可以隨心所欲,決定做一些原本沒有計劃要做的事情。有創造力的人隨時都可以即性演講,他們說話的時候像小孩子,不像是大人。
你能否順其自然?你是不是總是拘泥於自己一天的計劃?你是否經常拋開計劃,做些不一樣的事?當我們順其自然地做某件事的時候,就會有些意外又有趣的事發生,我們經常會從中獲得一些有益的經驗,若是拘泥於計劃就永遠得不到那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