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暫居阿根廷(1 / 2)

當張大千正感到前途茫茫,走投無路之際,彈丸之地的香港,以於斌為首的天主教會,倡導不願意在香港的中國同胞,可以去美洲發展,這使生活在香港的許多人有了一種希望。一股移民美洲的熱潮由此而生。

於斌主教與張大千私交甚好,得知張大千的現狀後,力勸他去南美諸國發展。張大千後來發現,南美洲的阿根廷氣候不錯,又多信仰天主教,治安狀況良好,而且幫他聯係去南美洲的人還興衝衝地告訴張大千,歡迎他最近去辦一個中國畫展。

張大千帶著畫,獨自去阿根廷舉辦畫展。1952年2月,張大千來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在該地天主教會的幫助下舉辦了畫展。由於阿根廷人對中國文化很不了解,特別是東方藝術,在他們看來非常神秘,所以,對代表中國頂尖傳統文化的“張大千畫展”十分好奇、新鮮,來觀看展覽的各界人士絡繹不絕,十分熱鬧,購畫者也十分踴躍,畫展取得巨大成功。

阿根廷的山清水秀及富足深深吸引了張大千,他從阿根廷回香港後,就向全家宣布準備移民阿根廷。徐雯波聽了後,雖然心裏十分不樂意,但嫁雞隨雞,自從她嫁給張大千後,就隨著丈夫四處奔波,她對上海、北平等地的生活都很不習慣,印度、香港的生活就更加不適應了。現在又要去聽都沒聽說過的阿根廷,心裏有擔憂也是難免的。但從大局著想,徐雯波勸丈夫找張目寒來好生商量一下,因為他經見的事多,辦事又穩妥,請他代為考慮一下。因為這一去,道路太遠,前途如何,現在都很難說。

張大千覺得妻子說得有理,於是就請張目寒來香港相商。張目寒根據張大千目前的處境,設身處地地為他考慮了方方麵麵:印度已經去過,不必再去,大千對日本非常反感,日本是不能去的,而南洋以及歐美諸國,要麼是地域狹小,要麼排華思想嚴重,很難打入其主流社會。所以,經過再三推敲,張目寒覺得張大千去南美是行得通的。

張大千之所以要去南美,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南美無親無友,可以避免許多沒必要的應酬。還有,可以將中國的書畫藝術介紹到西方去,因為上次在阿根廷搞展覽時,很多外國朋友表示十分希望有高質量、高規格的中國畫展,以便他們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國藝術,張大千此行也是為了彌補這個缺憾。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在阿根廷一些富人家裏,偶然看到了很多中國古代十分珍貴的法書名畫,很是震驚,因此有個心願,如果條件允許,他將盡可能地讓這些珍貴文物完璧歸趙。即使不能實現這個願望,他也可以增加一些觀摩和學習的機會。

麵對張目寒所流露出來的擔憂,張大千雄心勃勃地說:“我以前給別人寫對子的時候,常愛寫‘人到萬難須放膽,事當兩可要平心’這句聯話。現在,經過了我們的‘平心’思索討論後,既然作出了決定,那就是要‘放膽’去幹的時候了!我張大千,就是要去沒有中國文化的地區,去宣揚與開辟中國文化!我手中所僅有的,隻不過幾支小小的羊毛筆而已,可我就是要靠我手中的這杆筆,去叱吒乾坤,為中國藝術在海外打天下。”

在去南美之前,張大千想到自己所收藏的珍貴名畫《韓熙載夜宴圖》及董源的《瀟湘圖》等,這些自己視若生命的寶貝,如果隨身帶到阿根廷去,很是不妥當。萬一發生什麼意外,他個人的損失事小,但如果國寶受到什麼損失,世上僅存的古跡不可能再生,這個損失不可為不大,自己將抱恨終身,對不起祖國、前人和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