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組織結構
(一)影響組織結構的決定因素
我們了解了組織的一些形式,但在衛生管理中每個組織在確定自己的組織結構時其決定因素是什麼呢?
1.環境
組織所處的環境是指對組織績效足以發生影響,而組織又難以控製的機構、勢力或其他各種因素。如政府機構、自然條件、規章和法律、文化背景、技術設備及發展水平、經濟環境等等。
由於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均依賴於外在環境的支持,所以組織結構的外在環境常受到重視。組織首先需適當劃分組織與外界環境間的界線;其次必須順應環境的變化和要求,係統地考慮外部環境的影響,進行各種相應的、必要的自我調整,甚至變革自身的結構。
如果環境是穩定的,為了提高效率,組織可以采取相對穩定的結構,不必過於敏感和富於應變力。反之,如果環境是不穩定的,組織結構的複雜化和集權度就相應降低,以使組織的各級職能及時適應環境,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環境與組織結構的關係不是絕對的,組織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環境變化進行消化,而不一定要改變組織的結構。
一個良好的組織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才能適應環境變化:①必須具備良好的意見溝通係統。②組織內部必須具有足夠的靈活性和創造性;靜止的、片麵的態度則無法適應環境變化。③實行參與製。④在組織內需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使職工無壓力的威脅。⑤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盡可能地滿足職工的個人需要,充分激勵職工。
2.策略
策略是影響組織結構的又一重要因素。因為組織結構是協助組織達成目標的重要手段,而組織目標的製定又是依據組織策略的。當組織策略改變或調整時,組織結構就應當作出相應的變化。
策略變化對不同部門和不同種類的組織,影響程度是不一樣的。策略的影響主要發生在組織的中、高層,越到低層(基層)則影響力越小。在衛生管理中,醫學院校、醫院、防疫站等服務性或非營利性組織,策略的影響力不是很明顯。
3.組織規模
組織規模的大小影響著組織結構的選擇。組織規模大,就選擇複雜的組織結構;反之,則選擇簡單的組織結構。但是,組織的規模對組織結構的影響力不是恒定的,組織結構的發展速度與規模的發展速度不是同步的。規模的發展對結構發展的影響呈遞減規律。當組織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時,結構不再變化。組織的規模與集權度呈負相關的關係。規模越大最高管理層不可能事事親為,則基層管理者具有一定決策權。
4.技術
技術是指組織將投入轉化為產出的方法。即組織為了將人力、物力、資金等各種資源轉化為產品或服務,所必須運用的一係列技術。
技術可導致組織結構的改變,如電腦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管理結構。有時,技術僅僅是使管理者的思想或決策受到某種限製。
組織中的不同部門,技術與組織結構的關係可能是不同的。越是接近組織核心,組織結構越容易受到技術的影響。
5.權力與控製
權力與控製是影響組織結構的主要原因,其影響力甚至可達總影響力的50%。
一般來說,沒有絕對的、唯一的一套完全適宜的、有利無弊的組織結構,通常我們所選擇的組織結構都具有相對性。管理者總會選擇那種能夠可靠地維持自己對組織的控製的結構。因此,組織結構的變化是比較緩慢的、有限的、明顯滯後於環境變化的影響。這就是組織權力發生變動之後才有組織結構調整的原因。
在衛生管理中,以上幾種因素交互作用,互相影響、互相製約,需要全盤考慮。
(二)組織結構與工作績效、工作滿足的關係
不同的組織結構所起的作用不同,組織規模越大,工作滿足感越低。這是因為職工參與管理的可能性越小,組織目標相對於個人來說越來越難統一,目標認同越來越難,個人努力與獎酬的關係越來越模糊,個人在組織中的地位、影響力越來越微小。
組織的層級越多,層級越高的員工工作滿足感越大;反之,層級越低工作滿足感越小。
管理者控製的範圍越大,權限越大,管理者本身的工作滿足感越大,但被管理者的工作績效與滿足感無明顯變化。
不同結構因素對不同的個體影響不同。組織結構對職工的工作績效或工作滿足感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個體的心理因素,特別是知覺過程(是否知覺到結構因素以及如何知覺)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