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台北最早自己烘豆的咖啡館之一,蜂大咖啡在烘焙方麵的技藝聞名業界,很多想要開設咖啡館的新人都會前來學習,老板也很樂意傳授其道,這也是蜂大這麼多年興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參觀完一樓上二樓,樓梯口同樣有個吧台,吧台上也放著冰滴咖啡的濾器。狹長形的廳裏座無虛席,幸運的是正好有靠窗一張小桌的客人結賬離開,給我倆騰出個好座位。
招牌冰滴咖啡還有一款是加了冰淇淋的,我想了想還是要了原味的,然後再要一塊原味芝士蛋糕,都說冰滴咖啡味道濃烈,來份甜點調和一下口感。同行的朋友點的是一份冰淇淋和一杯蜂大咖啡,店裏自己的拚配豆做成的濃縮咖啡。
說蜂大好似中國式茶樓,不隻因為一樓好像一個老式糕點鋪,還因為整間咖啡館的裝修風格極其簡單,跟茶餐廳差不多,不大的空間裏擺滿簡單的桌椅,幾乎就挨著旁邊陌生的客人。服務生見不到年輕優雅的靚男靚女,給我們點單的是位四十來歲的中年女人。裝咖啡的杯子和盛蛋糕的盤子也都是最簡單的式樣。我的芝士蛋糕需要自己去櫃台那裏單獨點單,看看有什麼才可以點。沒有背景音樂,客人們自由自在地大聲說著話。這裏也不是年輕人專場,各個年齡段的人都自得其樂。
所以,蜂大也是台北給予我的關於咖啡館的重大顛覆。一間看起來跟浪漫、優雅、文藝等名詞絲毫不搭界的咖啡館,卻是台北人說起咖啡館必提的老字號。
我的冰滴咖啡上來,竟然上麵加了份冰淇淋,看來確實很多認覺得比較苦,老板才煞費苦心。害怕苦味又想嚐試冰滴咖啡的話,可以選擇冰淇淋冰滴咖啡那一款。
我們邊上是幾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看到他們桌上盤子裏的杏仁粒和核桃酥,我奇怪為什麼在菜單和吧台都沒有見到它們的影子。一個男生告訴我,這些中式的點心需要自行到一樓去單獨購買,二樓隻有咖啡和西點。
幾個年輕人很熱情地讓我給他們的點心拍照。聽說我們有去九份的計劃,便七嘴八舌開始給我們建議,怎麼去玩什麼吃什麼,邊上另外一桌的兩個女孩兒也加入進來,那情形仿佛我們是多年的朋友。
這也是台北人喜歡蜂大的一個原因吧。
我看著窗外車水馬龍的街道,咖啡館正對麵是台北天後宮,“台北天後宮媽祖圖書館”的牌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想起福建泉州承天寺裏的廣欽佛教圖書館,這個媽祖圖書館也十分讓我向往。
咖啡館和中國式茶樓,商業街和宗教圖書館,看似互不相連的這些東西一起留在我的西門町記憶中,揮之不去。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成都路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