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光點台北最好的時光(2 / 2)

我聽見尋找自己兒時原住民保姆的男子喃喃自語:

一張不是很清楚的臉/不全的音樂/一個在陽台曬衣服的身影/一些醒來也哼不出的歌/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味道/這樣的影響/不隻出現在夢裏/有時出現在生活裏/走動的時光裏/和其他的記憶交錯/這些不知道來自何處的記憶/是屬於什麼樣的謎/有時想起/讓我疑惑/但是又給我溫暖的感覺/我喜歡想到這些/但不知道這些是什麼。

我喜歡想到這些,但不知道這些是什麼。當這些聲音穿透黑暗傳到我的耳中,看著屏幕上泛黃的人影和風景,我驀然明白了那是些什麼。可我如何將它們說得出來。

那情景,讓我想起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的紀錄片《樂滿夏灣拿》,講述古巴一群國寶級音樂家擺脫種種束縛,受邀走進美國音樂聖壇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唱的故事。同樣是熱愛音樂如生命的人們,同樣是質樸熱烈自由奔放的人們,同樣是一個走出藩籬燦爛綻放的故事。

我看著那群快樂的人們在舞台上盡情歌唱,不由得想起我所熱愛的木卡姆和侗族大歌,什麼時候也能有一部電影說一說它們的故事。

電影結束,片尾字幕緩慢滑動。別的觀眾都已退場,我一個人坐在已經亮燈的電影院裏久久沒有離開。

我走出光點電影院,頓時被外麵明亮的陽光刺痛雙眼。剛剛結束 那場紀錄片,仿佛很久之前的記憶,隔著漫長的距離卻銘刻心底。

朋友剛好來到,這才記起尚未吃午飯,便到一樓的咖啡廳坐下。翻開菜單,一眼看見名為“最好的時光”的東西,問過服務生得知這跟侯孝賢先生電影同名的飲料原來就是蘋果柳橙冰沙,立刻決定就喝它了。

咖啡廳裏很多人,每張桌子都坐滿,我們坐在臨窗的牆邊,放眼出去看見神態各異的臉龐。一張桌前的女子吸引了我的目光,她身著白色短袖上衣,頭戴藤編窄邊小圓帽,手捧白色瓷質的咖啡杯,抿著嘴唇聽對麵的人說話,那安靜的摸樣,讓我想起湄公河邊遇見中國男子的法國女孩兒。

她的身後,咖啡館的落地大玻璃被白色窗欞分隔成一個個小方塊,玻璃外麵,庭院裏的綠色植物在陽光下煥發著勃勃生機。

最好的時光,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表達我當時的心情,這樣的一個咖啡館和電影,這樣的一個女孩兒和帽子。我喝了一口服務生送上來的酸酸甜甜的飲料,蘋果是甜的,柳橙是酸的,我的心便被這些酸甜可口的滋味所填滿。

到了離開的時候。走出咖啡廳大門,我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看見大門裏的一張桌前,一男一女對坐在那裏。男的背對著我,女的戴著眼鏡的笑容被遮擋住一半,他們身後的牆上,是侯孝賢先生的電影《咖啡時光》的海報。這也是他們最好的時光罷。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