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貪婪地遊走在書架與書架之間,看著那麼多喜歡的書不知該在哪裏停留。藏書的品味也是誠品成功的重要原因,除了經營方式的別具一格和經營規模的宏大之外,堅持推廣人文藝術類書籍是誠品推崇的原則之一,哪怕在長達十多年時間裏書店一直虧損,也不把所謂冷門的書籍打入冷宮。最終,誠品扭虧為盈大獲全勝,在網絡書店大行其道的今天穩若磐石。
確實,別看敦南誠品這午夜場的讀者還越來越多,可真正挑了書去收銀台付款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都把這書店當做閱覽室來用,尤其是如今的年輕人,看到喜歡的書回家網購再正常不過。
所以,如果不是誠品這樣實力雄厚並有其他產業補貼的書店,是經不起多年折騰的。
所以,每次到喜歡的實體書店,無論如何我都會挑幾本書帶回家,盡管很清楚那隻是杯水車薪,但至少表示了我的心意。在心中,希望喜歡的書店都能長久紅火下去。
因為見過許多書店的興衰,說起這個話題就有莫名的感傷和惋惜。
廈門的光合作用是陪伴我最長的一家書店。1995年,光合作用的第一家店在廈門開張之時,我還在讀大學。1997年,光合作用鬆柏店,一個朋友因為著實喜歡書店的氣氛,工作之餘到店裏做店員,我便時常出沒於書香四溢的那個小小書店。
之後的十多年時間,去光合作用看書成為了我業餘生活的重要部分。那時的我,廢寢忘食的工作之餘,就是旅行、讀書、看電影、聽音樂以及泡咖啡館,廈大邊上的曉風書屋和光合作用是固定看書的地方。兩家店的書都很對胃口,但後者的環境跟我常去的咖啡館不相上下,輕柔的背景音樂,地板上樓梯上都是坐著看書的孩子們,二樓還設有專門的“閱讀咖啡館”。光合作用有很多我那時喜歡的人類學書籍和引進版的音樂CD,在那兒買書會贈送咖啡券,咖啡券可以在二樓買咖啡,一杯咖啡可以消磨一整天,座位邊還有插座可以用自己的電腦。
那時的光合作用跟誠品書店極其相似。可惜,十多年之後,已經發展了30多家分店的光合作用還是因經營不善而關閉,消息傳來,眾多曾經廝混於彼的人們無不痛心惋惜。
這些年來壞消息接踵而至,單向街書店告別圓明園,鼓浪嶼曉風書屋無力繼續,藍旗營萬聖書園和醒客咖啡搬家。
我不懂經營之道,但卻異常羨慕台北人擁有誠品,尤其是24小時不打烊的敦南誠品。
我挑了兩本書去付款,都是台灣女作家關於咖啡館的作品,一本書吳美枝的《台北咖啡館人文光影紀事》,另一本是陳彧馨的《從東京到京都,我的咖啡時光》。兩位都是極其熱愛咖啡的女子,吳美枝的熱愛呈現在縝密的理性哲思之間,陳彧馨對咖啡館和電影的熱愛感性之至,都讓我著迷。
事先聽朋友說出示入台證在誠品買書有折扣,我詢問店員,果然不同種類的書有不同折扣,而且在誠品買書還能辦理退稅,雖然份額但也是對支持者的一點回饋吧,我這樣想。
誠品在蘇州和南京的店都將開業,屆時應該也會有其最富特色的24小時店吧。不過,我想我還是寧願來到台北,逛夠了夜市之後,再步行到敦南誠品,那樣的一個夜晚,是別的城市所不能給予。
小貼士:敦化南路的誠品書店以24小時不打烊為特色,誠品旗艦店則在信義區鬆高路11號。
§§第三章 台北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