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咖啡香裏的閱讀時光(2 / 2)

這似曾相識的風格,跟廈門南華路的老黑糖咖啡館一樣讓我喜歡。黑糖的老板是個台灣人,大家都叫他老麥,老麥喜歡旅行,漂泊多年之後到廈門開了黑糖。黑糖開在南華路上一個花園老別墅裏頭,在我的印象裏,那裏有讀不完的書,聽不夠的JAZZ音樂,還有薰衣草茶和奶油西紅柿雞腿飯,以及跟學生床單一樣花色圖案的棉桌布。有段時間我和朋友經常跟老麥聊天,夜色中我們坐在黑糖院子裏,他銜著煙鬥跟我們聊電影,聊旅行,聊咖啡館裏形形色色的客人。

十多年前的廈門,黑糖簡直就是文藝青年們的天堂,彙集著寫詩的、寫小說的、畫畫的、唱歌的、攝影的、做設計的各路人馬,相識不相識的朋友在這裏相聚,沉迷在現實之外的精神空間之中。當然也有像我這樣無所事事的,一杯咖啡或一壺花茶就能消磨大半天,享受老別墅裏的陽光圖書音樂和一段屬於自己的安靜時光。

十多年之後,我在波黑米亞咖啡食堂找到舊時的感覺,追想自己對咖啡館的迷戀,究根結底來自台灣。

我的咖啡來了,確實份量很大的一杯,差不多是通常的兩倍。就著橘黃的台燈讀本什麼書好呢,據說波黑米亞書架上的很多書籍都是客人所捐,將喜歡的書放在常去的咖啡館,把咖啡館變成自己的書房,這是個一舉兩得的好主意。

我拿出在誠品書店買的《台北咖啡館人文光影記事》,準備也將這裏暫且當做自己的書房。作者吳美枝年少時期對咖啡館的文藝想象來自西蒙波伏娃和羅蘭巴特,總想嚐試著在咖啡館裏找尋自己建構自己,她大學畢業後曾經一邊在意式咖啡館上班,一邊準備研究所的考試。她的序言標題是“不隻喝咖啡,也要酗文藝”,酗文藝,我驚歎於這個“酗”字被作者運用得如此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把它放到波黑米亞也如此貼切。

咖啡館,從它延生之日起,一直就不隻是單純喝咖啡的場所,透過那杯滾燙的褐色的液體,一些深邃而執著的東西在流淌和蔓延。

而閱讀,是咖啡館裏最私密最愜意的事情。在波黑米亞咖啡食堂,你可以在任何時間離開,在任何時間過來,讀任何一本你想讀的書。

地址:台北市溫州街48巷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