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陶弘景養生之道(3 / 3)

君曰:“欲得延年,當洗麵清心,日出三丈,正麵向之,口吐死氣,鼻吸日精,須鼻得嚏便止,是為氣通,亦以補精複胎,長生之方也。(《真誥》卷六)

東卿司命曰:先師王君昔見授《太上明堂玄真上經》,清齊休糧,存日月在口中,晝存日,夜存月。令大如環,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黃色,有白光十芒,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無數。(《真誥》卷九)

關於服日月法大多集中在《真誥》的卷九、卷六,共有七處之多,方法各異,但總的可以看出來,是用意念存思的方法將日、月的精華引入人體,以補自身陰陽,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仙術秘庫》雲:“采補之法,為晚年修持所不廢。以采日、月之精華,奪天地之大氣,心思意想,望結丹砂,以補胎息之不足”。《上清握中訣》、《諸病源侯論》也有相似的說法。采服日月法是一種很普及的養生方法,隻不過方法上各有特點,從道理上講是一樣的。

存星法與服日月法道理相通,五星為:東方歲星、南方熒火星、西方太白星、北方晨星、中央鎮星。五星配五行,分別方位配以木、火、土、金、水。存思將五星按五行相生順序咽入咽中,可補五行之不足,調節五行的偏盛偏衰。

2.服藥餌法。在道教人物中,陶弘景是精通藥性的,所以他對礦石類煉製“仙丹”非常謹慎,持懷疑態度。事實證明,他的謹慎小心並沒有錯。同理,他對服食的藥餌也有著精深的研究。

我國最古老的藥物經典《神農本草經》,據傳是神農所作,載上、中、下藥物三百六十五種,經過兩漢魏晉的傳抄錯並,到陶弘景時代早已麵目全非,陶氏參考了許多書籍圖譜,對此作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又增加了當時名醫常用的藥物三百六十種,稱名醫副品。在藥物學理論上,還把藥物之間的關係,分為單行、相須、相伎、相畏、相惡、相反、相殺七種,稱為“七情”,據此合藥,可用相須、相伎、單行,餘者應用時須根據情況特別小心。

對於服餌,依循藥性,當然會條理分明,有功無過。

對於養生術,陶弘景的最大成就莫過於《養性延命錄》,在這部書中,“或鳩仙經真人壽考之規,或得采彭鏗老君長令之術,上自農黃以來,下及魏晉之際,但有益於養生及招損於後患,諸本先皆記錄,今略取要法,刪棄繁蕪,類聚篇題。”自上古到魏晉的養生長壽方法,陶弘景都多方采集,去其繁蕪,分類整理,加以編次,分為六篇:教誡篇、食誡篇、雜誡忌攘害祈善篇、服氣療病篇、導引按摩篇、禦女損益篇。其中教誡篇講的是養生的道理,如莊子、列子的言論,其道理多為少思、寡欲、製動、守靜一類,是道教的根本思想。食誡篇是講飲食的注意事項,細嚼慢咽,與飽食過度等,以及一些飲食中的禁忌,何物不能食,並引起什麼後果等。雜誡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這三篇為上卷。下篇從題目就可以看出講的是養生方法、按摩導引、服氣、禦女損益。下卷的養生原則和道理占了很大的篇幅,具體方法卻不多,這說明陶弘景認為原則道理最為重要,隻有明白了道理,才能養生,方法雖多,總歸其類,卻不過三種,隻要依道理去實行,長期堅持就能有好的結果。

《養性延命錄》的意義還在於這是道教對養生術作的第一次大的總結,也是曆史上不多見的一次,它反映了道教學者對養生長壽的重視,反映出了當時養生的內容,至今仍多有借鑒之處。

§§第七章 健康指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