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是我國傳統醫學寶庫中獨有的強身保健方法。中老年人通過調身(調整姿勢)、調息(調整呼吸)和調心(調整精神)的鍛煉達到協調身體各部的作用,增強體質,增強防病和抗病的能力。練功時應擺好姿勢,坐、臥、站可按各人習慣選取,均需使身體端正和肌肉放鬆,達到"調身"的姿態要求;然後作均勻、深長的腹式呼吸,周而複始,進入"調息境界。練好氣功的關鍵是練"意誌",有意識地集中思想,排除雜念,將"意誌"集中在身體某一部位(如丹田),達到"調心"的目的。"調心"和"調息"要互相配合,做到"意""息"合一,常對增強身體健康,延緩衰老,防治一些慢性病發揮較好的作用。采用何種氣功方法,遵循哪個氣功流派,均應采取科學的態度,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必有功效。應避免道聽途說,把氣功說得玄乎和神秘莫測,甚至有一迷信和愚味的宣傳來欺騙大眾,這是在發揮氣功的保健作用時應要注意避免的問題。
傳統健身法還有八段錦(一套由八套運作組成的保健操)、保健按摩(依次自我推拿、拍打和按摩身體各部位)和武術鍛煉等,都有益於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的老年人根據本人身體的條件,自己設計出一套保健操,長期堅持鍛煉也能發揮良好的保健作用。
適合中年人身體特點的運動項目有太極拳、五禽戲、慢跑、散步、遊泳等。但無論從事哪個項目運動都應做到環境適宜,方法得當,強度適中,心情舒暢,持之以恒。隻有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1.環境適宜
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有較大的影響。所謂環境適宜就是要選擇基本沒有汙染、無噪音幹擾、空氣清新的環境。一般來說,清晨在公園、街道及庭院等綠化地帶健身比較好,這時空氣中負離子的濃度較高,有益於身體健康。
2.方法得當、強度適中
運動健身的方法多種多樣,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身體狀況的人運動方法有所不同。中年人身體各部位的機能和精力已不如青少年旺盛和充沛,運動時要選擇適宜的運動項目,合理安排好運動量,遵循“全麵、經常、漸進”的原則,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鍛煉。運動過輕,起不到鍛煉效果;運動過於劇烈,往往會加速體內某些器官的磨損和某些生理功能的失調,從而導致壽命的縮短。
3.心情舒暢
運動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開朗樂觀。祖國醫學十分重視精神調養,強調“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素問?上古天真論》)要求人們思想上要樂觀、安靜而質樸,不貪欲妄想,如此則正氣充盛,拒邪於外,而不會罹患疾病。運動時心情舒暢可促使人體氣血通暢,髒腑組織功能增強,從而提高運動效果。
4.持之以恒
要想通過運動達到養生目的,貴在持之以恒,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或“一曝十寒”,更不應在剛剛取得一些效果後過早地放棄鍛煉,以至前功盡棄。鍛煉者必須有“滴水穿石”和“鐵杵成針”的精神,長期堅持不懈的鍛煉才能收到預期的養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