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掙死牛 不能翻了車(1 / 2)

記者:值此新年新世紀,陝西人民出版社迎來了自己的五十華誕,作為總編輯,您有何感想?

朱:感想很多。我在《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50周年紀念文集》中所撰寫的那篇《建社50周年感言》,就是有感而發。作為總編輯,仍感言猶未盡。這裏再談三點感想:一是感到自豪。經曆了50年的風風雨雨,陝西人民出版社已由一個弱小的幼苗,長成了參天大樹。50年中,職工隊伍由原來的幾十人發展到現在的近200人,出版圖書近40億冊,擁有資產過億元,共有1310種圖書獲得省、部級以上優秀圖書獎,從一個單一的圖書出版社發展成集圖書、電子音像、報紙為一體的綜合出版單位,先後被中共陝西省委、省政府、新聞出版署授予省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最佳單位”、“良好出版社”的光榮稱號。所有這一切,都拋灑著自己的點滴汗水,這怎麼能不使人感到自豪呢?二是壓力很大。我們至少麵臨著兩大挑戰。首先是國際資本的挑戰。眾所周知,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近在咫尺,外資介入我國圖書市場不再遙遠。一俟外資進入我國的圖書市場,勢必向我們進行挑戰,引發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置我們於更加困難的境地,屆時,我這個總編輯肩上的擔子將更加沉重。其次是隨著出版體製改革的深化,國內圖書市場的競爭會越演越烈,加之學生減負、國家明令降低教材成本和利潤,我們將麵對如何生存的挑戰與壓力。對於這兩個挑戰,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必須采取積極的措施予以應對。三是尚有遺憾,截至目前,我社的圖書雖然獲得了許多大獎項,但“國家圖書獎”至今與我社失之交臂。作為總編輯,這始終是壓在心頭的一塊石頭。在新的世紀裏,我們一定要為實現我社圖書在國家圖書獎上零的突破而作出百倍的努力。

記者:陝西人民出版社的在職職工中,您已經稱得上是元老了,作為資深望重的編輯家,您認為一個優秀的編輯應當具備哪些方麵的條件?

朱: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圖書編輯,必須具備五個基本條件:(1)善於學習,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較高的文字駕馭能力;(2)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3)創新意識強,在選題策劃上敢於開曆史和理論的先河;(4)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5)要有較強的攻關能力。成為優秀編輯應該具備的素質很多,我隻強調其主要素質而已!

記者:隨著新的世紀的到來,陝西人民出版社在編輯工作方麵將有什麼樣的新舉措?

朱:我們將采取以下四個主要措施:(1)加強編輯隊伍建設,提高編輯人員的綜合素質。圖書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有了伯樂式的編輯人員,就能選擇出拔尖的作者和具有新意的作品。因此,我們今後要有計劃地接納一些品學兼優的碩士生、博士生,充實到編輯隊伍中。此外,我們還將選送編輯人員到高校進行再學習。盡管我們在經濟上並不寬裕,但對編輯人員外出參加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出版社還是鼓勵和支持的。(2)加大本版圖書選題的策劃力度,壓縮自費出書的品種。圖書的競爭,是圖書質量的較量,優勝劣汰,以質取勝。因此,在新世紀的開始和“十五”計劃期間,我們要在圖書選題的策劃上,下大力氣,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使我社圖書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為了使編輯人員把更多精力用在圖書質量的提高上,我們已經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對自費出書的品種進行了約束。(3)擬組建對外合作出版的編輯機構,以應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所出現的新形勢,並將對外合作出版作為一個產業來發展。(4)抓好“十五”及其以前尚未完成重點圖書的編輯出版,將其培育成我社的名牌產品,進而形成具有我社特色的圖書品牌,使我社的圖書出版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記者:作為老資格的編輯,您總共責編過多少圖書?有哪些圖書獲獎?

朱:單就編齡而言,我可以稱得上老資格了。當了近30年編輯,可以說我把青春獻給了圖書出版事業,共責編圖書150餘種,終審書稿近1500種。所編輯的圖書獲得省、部級以上圖書獎48項,其中主要獎項有:《’98長江大決戰》獲“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獎;《世界珠算通典》獲“亞太地區出版家聯合會(APPA)出版獎學術類圖書金獎”;《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1985年修訂本”獲“(國家級)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1988年修訂本”獲“國家教委第二屆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1995年修訂本”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1988年修訂本”獲“國家教委第二屆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青年經濟學博士研究叢書》獲第八屆“中國圖書獎”。此外,還有《通貨膨脹概論》、《國有資產組織論》等6種圖書獲全國性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