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處在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階段,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難免會產生步調不一致的情況。所以,一些不道德的行為可能成為某些人謀利的手段。比如,從事網上色情活動,製造假冒偽劣產品,以及商家為了利益而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事情時有發生。
在掌握分配權的官員內部,分配權也是絕不平等的。官級越高,享受的公共財富越多,官級越小,享受的公共財富越少。所以誰能竊取公共財富越多,誰獲得的利益越多,誰越保護集體財富,個人利益就越受損。
不過,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將獲取財富與社會公德相聯係的商人。在他們看來,社會公德並非是對他們追求利潤的製約,而是能夠與他們的商業追求相融合的。
麥克納馬拉,1916年7月9日出身於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市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23歲時,麥克納馬拉獲得了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年後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成為學校當時最年輕的助理教授。
1943年,麥克納馬拉被任命為軍官,加入了一隊研究供給控製新領域的年輕軍官行列。之後,麥克納馬拉和他的同事們一起跳槽到福特公司工作,並且使福特公司重新充滿活力,麥克納馬拉即將成為福特公司中第一個不是亨利·福特家族的總經理。
很早以前,麥克納馬拉就開始擔心汽車的安全問題。當他擔任福特公司的總經理後,他注意到了一項關於車禍的統計數據:1956年,全美因為車禍而喪生的人數,超過4萬人,受傷人數150萬人。而15歲至24歲的美國公民,死亡原因第一位就是車禍;25歲至29歲的死亡原因,車禍占第二位,這是個可怕的悲劇。不過做這項研究的莫爾告訴麥克納馬拉,這主要是如何包裝的問題。如果關緊車門,加強車內防護裝置,例如安全帶、安全玻璃、儀表板加裝防護墊等,事情會好得多。
既然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這麼簡單,並且事實又具有這樣的說服力,麥克納馬拉想當然地認為沒有理由不將安全帶進行推廣。但是這個問題當時在公司十分不受到重視,甚至有些反感,公司的領導層隻會關注汽車美感與浪漫,不希望大眾注意到受傷、死亡的問題,當然更不願意承認汽車製造商對這個問題有任何責任。
公司的態度讓麥克納馬拉感到十分憤慨,因為他認為即使是通用汽車,也必須關懷公眾利益;但是並非無可奈何,在安全問題上,麥克納馬拉相信他可以改變一些市場規矩,並為這一改變而努力。
他要求行銷人員推動一連串的福特汽車安全廣告,這在底特律是前所未聞的。但是,他的支持者隻有寥寥數人。當時更多的人對麥克納馬拉這項行動抱著懷疑的態度,甚至福特內部都有人質疑,亨利·福特自己就喜歡開快車。不過,麥克納馬拉還是把他部門出廠的汽車都裝上了安全帶。
麥克納馬拉的安全帶受到了來自各個方麵的反對、誤解與攻擊。然而,加裝了安全帶的福特汽車,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那些攻擊是大錯特錯的。統計資料中包括這樣一個事例:一位駕駛人在395號公路上翻車,他開的是一部雷鳥,時速120公裏,但是因為係了安全帶,使他能夠毫發無損地走出車子。
這個例子使麥克納馬拉深深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所引起的社會關注也給了麥克納馬拉以豐厚的回報。麥克納馬拉實現了他的承諾:賺錢和社會公益可以同時兼顧。
顯然,要民眾具有公德心,首先是一個經濟學問題。要讓民眾從遵守公共規則,維護公共財富中受益。其次要讓民眾有國家主人的心態。而要達到這兩點,唯有讓民眾成為國家和集體真正意義上的主人。唯有具有獨立人格的國民,才會感覺到人格尊嚴,才會努力去維護作為人“體麵”的尊嚴和榮譽。唯有享有平等權利的公民,才會主動對社會盡責任和義務。而一群活得沒有尊嚴沒有自由的奴才,一個思想被鬮割的民族,是無法建立起一個公民社會的,又從何談起社會公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