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種竹養性(3 / 3)

亮節虛懷竹品質;

高風崇德鬆精神。

愛新覺羅·玄燁《庭訓格言》雲:“學以養心,亦所以養身。蓋雜念不起,則靈府清明,血氣和平,疾莫之攖,善端油然而生,是內外交相養也。”清人蕭搶在談到讀書能養心時有個精妙的比喻:“人心如良苗,得養乃滋長,苗以水泉溉,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此乃古人切身體悟。下聯極言讀半卷書就可以養心,如能養成讀書的癖好,則更會心安而壽永。

與此聯內容相近的還有三聯:

書能離爾俗;

畫亦養吾年。

獨坐每將書作伴;

閉門常與竹為鄰。

世間清品至蘭極;

賢者虛懷與竹同。

(均見清·梁章钜《楹聯叢話·卷之十一·集字》)

另一位清代學人則深諳養生之道,把讀書、靜坐、種菜、栽花與養身、養心聯係起來,給今天的老人養生以有益的啟示。

半日讀書,半日靜坐;

一畝種菜,一畝栽花。

(吳恭亨《對聯話》卷十一)

61.咬定幾句有用書,可忘飲食

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選自《鄭板橋詩詞文選》。

上聯談讀書要有選擇和書的有用性;所謂“咬定”,就是要牢固掌握,而且要全神貫注,抓住要旨。作者在《焦山別峰庵雨中無事書寄舍弟墨》中說:“魏·晉而下,迄於唐、宋,著書者數千百家。其間風雲月露之辭,悖理傷道之作,不可勝數,常恨不得始皇而燒之……吾弟讀書,《四書》之上有《六經》,《六經》之下有《左》、《史》、《莊》、《騷》,賈、董策略,諸葛表章,韓文杜詩而己,隻此數書,終身讀不盡,終身受用不盡。”對於“有用書”中的要旨,須精思涵詠,一旦領會其意,便欣欣然,樂以忘食。此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下聯講要像培育兒孫那樣養成新生竹。唐·白居易《養竹記》曾說:“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作者亦認為竹有“倔強不馴之氣”,“惟有此君醫得俗”,故要像培養兒孫那樣“養成數竿新生竹”。也要把兒孫教育成貞直不屈的人。

作者愛栽竹,也愛畫竹。他在題畫竹詩中道出了栽竹畫竹養性攝生的作用:“不是春風,不是秋風;新篁初放,在夏月中。能驅吾暑,能豁吾胸。君子之德,大王之雄。”(《鄭板橋詩詞文選》)這表明他畫竹,除了以畫寫意,表達他清高不俗的人格外,還治愈了他的抑鬱症,並成為他晚年養性的重要內容。一次,他的好友張衡來訪,見鄭氣色甚佳,病狀全消,感悟道:“你常畫竹,精神所托,情感得以宣泄,畫竹又須觀竹、品竹,以動生氣,凝神平氣,氣順暢達,抑鬱之疾也自然而解,真可喜可賀矣。”

作者還為北京廣安門外白雲觀華室題寫了內容相似的另一副對聯:

咬定一兩句,終身得益;

栽成六七竿,四壁皆清。

今人方予的詠竹聯,列舉曆史上與竹有關的典故,寫盡了竹的風姿和名士的仰慕,值得一並品讀:

亮節領風騷,品尊三友,名列四君,引高朋嘯傲林泉,六逸七賢齊拱手;

清流招毀譽,杜恨萬竿,鄭思一葉,任墨客激揚文字,千評百說隻搖頭。

(選自李文鄭、牛書友主編的《中國當代佳聯鑒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三章 調心養神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