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繇打開素絹細細觀看,隻見上麵字跡正是樊能的親筆所書。
書信內容如下:主公在上,能之罪將樊能請罪。今我等與陸毅大軍對戰,奈末將等技不如人,為對方所擒。末將等本應以死謝罪,但有一言不告知主公,雖死難安。陸毅兵多將廣,皆是能征慣戰之將。主公切不可與之相戰,戰則必敗,即便放我等歸還,亦不能取勝。陸毅對我等勸降,我等願誓死為主公盡忠。然其對主公所提條件甚為優厚,允諾主公仍可占據現有之地。特此相告,望主公定奪,若主公有意,我等必繼續追隨主公。如主公不願,我等亦以死明誌。
書信的後麵寫著樊能張英薛禮等幾員大將的名字。劉繇辨認,的確是他們親手所書。
看完此信,劉繇隻感覺晴天打了一個霹靂,腦袋一陣發暈。
此信疑宣告了他的最終結局,即便放那幾員大將出來,他們也不可能戰勝陸毅。更何況陸毅根本不可能戰勝他們。
樊能張英等人是劉繇最為倚重的部將,如今這幾人都落在陸毅的手中,他心裏真有一中力感。
所謂千金易得,一將難求,就是用兩萬兵馬換這幾員大將他也甘願。陸毅真的就那麼可怕嗎?這些大將幾乎是他全部的家底,沒有了這些人,他仿佛感覺的全部力量都失去了一般。
信中說得很清楚,這些大將都承認了陸毅的力量,換句話說,他們一定對歸順陸毅動心了。而他們的心裏卻放不下,隻想能一起投靠。
劉繇理解眾將的心思,他這些將領的確是心中掛念。如果他們將撇開來,徑自投奔陸毅,以他們在軍中的影響,所占之地,會輕而易舉落入陸毅手中。
而樊能和張英都沒有那樣做,劉繇的心裏還是生出了一些感激。
先前星夜兼程率軍趕往石亭城,隻想早日抵達,也好抵擋住陸毅的進攻,營救樊能。現在看來,這一切都不必要了。
大勢已去,徒勞益。
劉繇揮手令那幾名軍士起身,他緩緩向前行進。
身後的兵馬亦步亦趨地跟在身後,誰都沒敢出聲詢問。
如此走了良久,劉繇思來想去,覺得除了歸降一途,別選擇,但願陸毅能如信中所說去做。
打定了主意,劉繇的心情稍微好了些,他依舊帶著兵馬不徐不緩地行進著。他可沒有那麼好的心情急著趕著去歸降。
翌日,陸毅正在大營中歇息。
有軍士進帳稟報,“報主公,揚州牧派人前來,在石亭城外約主公一見。”
陸毅微微一笑,沒想到來得這樣快。
他帶著諸將,率領並馬稍微做準備便出營向石亭城行去,樊能薛禮等人亦跟在身後。
張英因為傷勢未愈被留在了軍中。
行到石亭城下時,劉繇已早早地等候在城下。
陸毅令樊能等被俘的大將離陣回到劉繇身邊,此舉令樊能等人深為不解,難道陸毅就不怕放虎歸山,重新在劉繇帳下與他作對嗎?
即便張英還在他的營中,那的確是因為行動不便才沒帶來,說都算不上是人質。
幾人心中如此想法,劉繇亦是有些不解。
旋即,他想明白了,這算是一個信號,或者說陸毅給他的一個麵子。
這個信號就是,陸毅想要告訴他,即便這些人重新回到他的帳下,即便劉繇不歸降,他也有信心將劉繇擊敗。而這次擊敗後,劉繇將會麵臨極為淒慘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