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軍聽著,主將張鬆被擒,歸降者免死,抵抗者殺無赦。”楊鬆大聲地喊著。
以楊鬆為中心,喊聲逐漸擴散,更多的軍士喊了起來,到後來幾乎整個戰場上響遍了勸降的喊聲。
喊聲響了幾遍,而後突然停止,整個戰場一下就靜了下來。
似乎兩軍形成了默契,互相停止了射箭,楊任的大軍紛紛圍攏過去,益州軍順從地放下兵器蹲在地上。
長長的戰線都出現了相同的情景,戰局剛一開始就進入尾聲,楊任毫無懸念地勝了。
雖然他的軍士也有損傷,無疑這是他取得勝利最容易的一次。
最大的戰場塵埃落定,然而這裏的人,沒有人知道,戰場之外還進行著一番角逐。
於禁和高覽在楊任包圍張鬆的糧隊之前,便四下裏散開,呈大包圍圈狀態,將戰場四周封鎖住。
主要是防止張鬆的漏網之魚。
隻是還沒等那邊戰局結束,他們便發現了張鬆派出的一前一後兩個隊人馬。這些人發現張鬆遇襲,沒敢歸隊,迅速向四方逃竄。
可是,偏偏就遇到了於禁和高覽的兵馬,這些人加起來也就千餘人,他們沒落入裏麵的保衛圈,卻被外邊的人給遇個正著。
一番追堵,全部被擒。
這一天,李嚴的大營外來了數人馬,旌旗招展,號帶飄揚,人喊馬嘶。一眼望去,邊際,浩浩蕩蕩。
李嚴將隊伍的主將接進大營,將漢中的情況向對方做了詳細介紹。
來的這支大軍正是荊州劉表所派的援軍,主將是蔡瑁。
二人談了許久,而後蔡瑁率領大軍繼續向北行進,出山三十裏後紮下大營。而後李嚴拔營起寨,與蔡瑁相距十裏左右紮下大營。兩座營寨遙相呼應。
三天的休整,盡管大軍沒有完全恢複,但蔡瑁決定與李嚴一起發兵,先攻打於禁高覽,而後攻取南鄭城,進而收複漢中。
蔡瑁此次出兵,劉璋承諾給出一半糧草,但畢竟隻是一半,大軍用度都要從遙遠的荊州運,需要耗費相當的人力物力。
十裏的路程,兩支大軍行走,亦用不了多少,前方連綿的營寨已然在望。
距離大營三裏左右的距離,蔡瑁停下戰馬,認真觀望著。隻見大營的柵欄前,立有許多兵馬。
威風而有序。看來對方早已經要來,並沒有人顯示出慌亂的神情。
看了看營寨,蔡瑁又把目光轉向大營附近,四周較為開闊,並沒有任何埋伏。
戰鼓聲咚咚響起。
三路大軍呼喊著向於禁和高覽的大營中衝去。
與此同時,西方也敲響了鼓聲,李嚴那邊亦發動了進攻。
每路大軍三萬人,三路大軍共就萬人,在於禁的大營外向大營衝去,人影紛雜,密密麻麻,一眼望去鋪天蓋地。
營中有五萬軍士防守,陸毅給他的命令是堅守一天一夜。在大營的北方,陸毅派了數百名探馬隨時關注著這邊的戰況,如果能堅持住,陸毅便不做特殊安排。如果堅持不住,陸毅將派楊任率領大軍前來支援。
陸毅的意識是能不動用楊任最好,畢竟新收複的漢中軍戰鬥力不強,若讓他們與荊州和益州聯軍硬碰,會出現很大的傷亡。陸毅並不希望這一幕發生。所以防禦的重擔子落在了他和高覽這五萬人身上。
於禁的身邊,巨弩一字排開,架在高高的木架之上,每名巨弩手的身上還背著連弩,其餘的兵種如弓箭手和各種刀槍兵,除了原來的兵器之外,每人都配有一把連弩。
蔡瑁看著殺傷力極大的箭鏃,倒吸了一口涼氣,真不怪人家陸毅百戰百勝,人家這兵器殺傷力太大了。
百丈之外便可傷人,而他的兵馬卻毫還手之力。
於禁的一萬巨弩數目的確不少,但他的大營有四麵,每個方向平均布置就顯得有些少了。而且巨弩的發射速度較弓箭還要慢上許多,更別提連弩了。如果巨弩的發射速度能有連弩的一半,那這中兵器真的是天下敵了。
雖然巨弩給荊州軍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但對方的兵馬還是太多。
大量的軍士冒死向前衝來,逐漸向大營靠近。
以二十萬之眾圍攻五萬人基本是手到擒來,這是他們以往的作戰經驗。顯然在這裏,以前的經驗都失效了。
荊州軍憑借著人多而帶來的勢才勇猛地衝鋒,當衝鋒受阻,死掉的軍士越來越多,他們最初的盲目的自信逐漸冷卻。
麵對大量的傷亡,他們開始膽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