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寫的都是事實,但其意非常明顯,對楊任產生了懷疑。
守城的兵馬都是楊任的親信,張衛派的人出去剛走不久,楊任便得到了稟報。楊任本是一個聰明人,聽說張衛派人出城,心裏有了一絲不祥的感覺。
錫縣縣城並不太大,容納十八萬兵馬顯得非常擁擠。
張任的益州軍占據了條件好的住所,喧賓奪主,把楊任的漢中軍排擠出來。
如今錫縣城中的百姓已被楊任強製搬離此城,如今城中駐紮的都是漢中和益州的兵馬。因而楊任也不擔心出現上庸和房陵城的情況,這樣就不會遭到細作的襲擊。
巨弩發射隻進行了很短的一段時間,而後陸毅下令換了火箭。巨弩強大的張力將一枝枝點燃了遠遠地射進了城中,天空之中,一道道冒著黑煙的箭鏃倏忽而過,消失在軍兵密集的城中。
一枝兩枝火箭還看不出什麼,等到火箭陸續射進城中,楊任用來防護箭矢的木棚開始著火了。
木棚下邊的軍士不敢出來撲火,擔心被滿天的箭鏃射中,隻能任由木棚燃燒著。
陸毅這次來狠的了,既然益州的兵馬已到,房陵和上庸的殘兵也進了錫縣,索性陸毅想來個一鍋端,一次性把他們打殘了。
大量的巨弩壓製住城頭的守軍,弓箭手趁勢向前開進,弓箭再次壓製住城頭。巨弩得到弓箭的支援,巨弩兵向城下靠近了一段距離繼續發射。
連弩手隨之跟進,依次交替,距離城牆越來越近。
此時巨弩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至,他將大量的火箭射入城中,陸續有房屋被點燃。
一處火起,兩處火起,起火的地方越來越多,火勢逐漸蔓延。漸漸的錫縣外圍靠近城牆的地方,火勢連成了一片,越燒越大。
軍士根本不敢靠近,也不敢出去救火隻得向沒有火勢的地方轉移。
陸毅的巨弩適當地撤了回來,弓箭手也隨著撤了下來。
當大軍穩住陣腳後,陸毅揮舞手中權柄劍,眾將見陸毅發出信號,立刻率軍行動起來。
文醜率領一支人馬向東側衝去,李典率領一支兵馬向西側殺去,徐晃與陸毅依舊在北門外守侯。
現在楊任後悔了,不如不把百姓遷移出去,百姓搬遷動靜太大,陸毅自然會得到稟報。
城中沒有了百姓,陸毅當然不會再有顧及。
眼看著城中大火要連成片,楊任與張任一商量,準備將大軍撤出城外。這次兩人意見出奇的一致,張任已經吩咐軍士準備撤離錫縣。
糧食是要帶的,可是城中的糧草很多,一時之間也帶不過來,隻得少帶一部分,其餘就是那些軍士了。
突圍方向選定的是南門,南麵靠近東西兩側的城牆邊,已經布下了陸毅的兵馬。
從城中出來,受傷最多的是益州的兵馬,益州的兵馬較多,在爭奪優先出城權時,他們占據了優勢。
也是楊任約束了手下的兵馬,並未於益州軍爭搶,如此一來反倒因禍得福少損失了一些軍士。
李典和文醜的攻擊是襲擾式的,並未拚命攔截,隻是遠遠地盡可能多殺傷對方的兵馬。
一旦對方的兵馬逃出了射程之外,兩支大軍便不再追趕,隻射殺後邊的人。
張任率領益州軍當先出來,他可沒那麼好心去和李典文醜拚命,然後再讓楊任得利。
既然對方並不追趕,他便率領大軍一直向南逃去。隻是他軍中步軍較多,移動速度不快,很多軍士都死在亂箭之下。
漢中軍與益州軍的混戰在陸毅的預料之外,他根本想不到會發生這個插曲。
敏感的陸毅立刻意識到,這對自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會給自己將來的步伐帶來莫大的助力。
陸毅等人率軍後退之後,漢中步軍也加入了戰團,其中又不少人在這兩天受到益州軍的欺負。現在有了報仇雪恨的機會,他們自然不會放過。
隨著騎軍的衝擊,步軍在後麵掩殺。益州軍豈能甘心被漢中軍追殺,紛紛返回身對漢中軍反擊。
少了陸毅大軍的怒射,益州軍的膽子大了起來,打不過陸毅的大軍,難道還怕了你漢中軍不成。
雖然人人都知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但形勢所迫,不得不奮起還擊。
一點的衝突,就因為陸毅大軍的適時後退,演變成了兩支大軍的自相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