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寵和郭嘉分別看了一天,都是各自拿回府中看的,整整看了一天。
第三天,當二人再到陸毅府上的時候,他倆看陸毅的眼神就變了。以前是尊敬陸毅,現在的眼神變成了崇拜,變成了臣服。
這個計劃,即便他二人製定,客觀地說,沒有三個月他倆都無法完成。而且完成之後有沒有陸毅所製定的合理和全麵還是未知數。
當然了,這兩人看完了也沒白看,陸毅也不需要這個空走的過場。
他們各自提出了一些意見,三個人利用近半月的時間將計劃全麵完善,而後行文問世。
裁軍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需要各個部門全麵配合。
裁軍的發文分頭發送下去,裁軍計劃正式開始。
到了這時候,陸毅反倒輕鬆了,在製定計劃的時候,他已經命人籌備好足夠的金錢和物資,他隻要拿錢就行。
至於具體的運作,有計劃書為指導,下邊的人隻須按指導意見辦理就可以了。
由此,幽州並州冀州徐州青州兗州以及司州和豫州所占領土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裁軍熱潮。
有些軍士自然不願意被裁撤,這些不願意被裁撤的都是負責後勤的軍士,不用在戰鬥中直接參戰。根本沒什麼危險,還能拿到軍餉。
但大勢所趨,令出即行,裁軍不是以他們的意誌為轉移的。況且既拿到了安置費,又分到了土地,基本生活完全有保障。
裁軍行動一直持續了半年的時間才落下帷幕,最初臃腫的大軍裁到最後,裁掉了一半,留在軍隊中的軍士隻剩下三十八萬人。
大批的軍馬也被陸毅劃給地方,換取財政。
而後陸毅開始了平定物價的工作,由於糧食的逐漸增加,各地的糧食價格大幅降低,但其他商品卻很混亂。為了維持穩定的經濟秩序,陸毅開始進行物價限製。
主要是打擊不法商人,轟抬物價,囤積居奇等做法。
作為經濟係畢業的陸毅來說,搞定這個事情並不困難。這一舉動,讓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大為驚訝。
就滿寵和郭嘉來說,他二人衡量了一下,以他們的才學絕對做不到陸毅這樣。甚至相差會很多。
隨著物價的穩定,新的問題出現了。陸毅所統治的區域物資價格低,其他區域的價格高。按照商品的流動規律,商品都是從價格低的地方向價格高的地方流動。其他地區的商人也具有敏銳的捕捉力,開始在陸毅所在的地方購買物資,轉賣到其他地區。
陸毅自然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他再次製定律令,不允許自己領地與其他區域發生經濟往來。違犯者重罰。
在各邊境城池,設定了大量關卡,一些存僥幸心思的商人在被攔截之後,不但貨物被攔截充公,而且還掉了腦袋。幾次之後,再也沒有人敢冒這個風險,物資外流的情況得到徹底扭轉。
如此一來,陸毅所占領土以外的地方與陸毅治下的土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兩邊反差極大,陸毅那邊如同天堂之中,而其餘的地方卻如同地獄,百姓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陸毅不允許物資外流,但卻允許百姓流入他治理的區域。
於是在幽州並州冀州徐州青州兗州以及司州和豫州等地出現了大量的移民潮。
搬遷到陸毅治理領地的百姓可以得到適當的開荒耕地,當然這要百姓自己開荒。開荒得來的土地前三年免除歲賦,三年過後才開始收取。
除此外,陸毅以前大力培植的各種行業也嶄露頭角,比如養殖業開采業加工業服務業紡織業製造業。移民在得到土地之後也可以參與到這些行業中來。
優惠的條件吸引著大量的百姓,陸毅治下的百姓越來越多,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高。
不到一年的時間,陸毅便開創了漢朝之中屬於自己的盛世。
陸毅手下的文武,包括那些普通軍士,看著自己的土地一天天的變化,一個個心中興奮不已。他們朝思暮想的理想生活,也沒有這樣讓人激動。
經濟的發展,讓陸毅這個大集團的凝聚力前所未有的提高。
然而,這一好景並不長。袁術馬騰劉表等各路諸侯陸續出台律令,嚴禁治下百姓隨意搬遷。並對違反律令的百姓處以重罰,高壓之下,百姓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北方人民的安定生活,而無可奈何。
袁術馬騰本來以為陸毅瘋了,在大戰時期裁撤軍隊,而後又放棄優勢局麵停止進攻,給了他們喘息之機,得以發展壯大力量。
卻沒想到,到最後居然是這個局麵。
民是各路諸侯的根本,如果百姓都跑光了,誰給他們扛活,他們占領的土地還有什麼用處,吃什麼?穿什麼?吃穿都沒了還怎麼打仗?
看來看去,他們才看明白,他們錯過了最佳的良機。
這一段觀望,陸毅才是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