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毅點頭說道:“確實如此,現在才是屯田的好時機。元繪所想,風不及呀。”
杜淩道:“主公過謙了。此法,為淩多年經驗之總結。淩曾數次言於前任晉陽太守,可總是被置之一旁。而主公一聽此法,便欣喜若狂,高度重視。主公能如此,淩實佩服萬分呀。”
一聽杜淩這麼說,陸毅也就明白了杜淩的苦衷。雖有奇策,用之方可顯其奇呀。
可一想到屯田,就要興修水利,於是,陸毅又犯愁了,找誰去負責興修水利呢?
看著眾人,陸毅便問道:“若要屯田,首先就要興修水利,不知諸位誰通曉興修水利之事啊?”
陸毅剛說完,杜淩便道:“主公,我保舉一人,定可勝任興修水利之事。”
“快快道來。”一聽杜淩這麼說,陸毅連忙說道。
“李明李公偉,為秦朝水利大家李冰之二十世孫,精通水利之事,足可當此任。”
一聽杜淩這麼說,陸毅便道:“想不到李公偉竟有如此之才。不知屬下之才,真人主之過也。”
李明道:“非主公不識人,乃是明從未提及之故。”
陸毅道:“那屯田之事,便由杜元繪和李公偉二人負責了。有何所需,去找甄子秦便是,我必會鼎力支持。”
陸毅說完,杜淩和李明二人便答應了一聲,退了下去。
開完會,陸毅又趕緊回到了自己的刺史府,仔細的研究各院的工作計劃。
研究了幾日,陸毅忽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於是,在一次刺史府上的大會上,陸毅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陸毅道:“雖然去年我們打敗了匈奴人,可今年匈奴人還會來的。所以,風想禦敵於門外。
並州共有九郡,其中,朔方五原定襄雲中四郡接近匈奴人,受匈奴人殘害最重。而晉陽上黨河西上郡雁門五郡,受害較輕。而今四方的流民都雲集晉陽,而晉陽的土地似乎並不夠用。所以,風便想領著一些流民去雲中四郡戍邊,一邊屯田,一邊操練,同時也可防止匈奴人侵入並州之內。
不知諸位以為如何?”
陸毅說完,荀彧想想說道:“主公此法甚好,隻是如此一來,主公那裏可就危險了。”
陸毅道:“無妨,我和數萬士卒在一起,匈奴人又能奈我何。”
見眾人都沒有異議,陸毅便道:“眼前春耕在即,我幾日後準備妥當便出發,營中眾將和軍務院的眾人,都要隨我前去。不知各位可有異議?”
荀彧道:“主公,晉陽五郡雖無大事,但也需要一將鎮之,以緝拿盜匪,維護治安。並且,軍務院也要有人留守呀。”
陸毅想了想,說道:“文若之言有理,隻是,讓誰留下呢?”
說著,陸毅便目視眾將,而眾將便都低頭不語,因為誰都不願意守城。
無奈,陸毅道:“審正南和管管鐵塔留下,其餘眾人都隨我去戍邊。”
而聽到了陸毅的命令,管亥也隻好無奈的答應了,而審配卻並無他想,因為他一直都在主持軍務院的日常工作。誓要看看匈奴人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