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2 / 2)

當陽橋頭壯士膽,

聲如巨雷橫空。

葭萌關下,

鼓角聲齊,

夜戰月色濃。

立馬勒銘②,

橫矛冷對崢嶸。古道黃塵重重,

為義死別,

肝膽亦從容。

身首異地③魂不逝,

傷心漫天飛鴻。

古廟香火,

斜陽紅樹,

遺恨在閬中。

將軍休問?

高陵秋草青鬆。

[注釋]

①張飛廟: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劉備以張飛為巴西太守,鎮守閬中,死後葬於閬中,後主景耀三年追諡為“桓侯”。閬中人慕張飛忠勇,遺惠於民,遂建漢桓侯祠即張飛廟世代紀念。

②立馬勒銘:“漢將軍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郃於八蒙,立馬勒銘。”原作係張飛在宕渠打敗張郃後,趁著酒興,用手中丈八矛作筆,在山岩石壁上刻下的兩行隸書。現立於錦屏山碑林裏。

③身首異地:據傳張飛鎮守閬中之時,驚聞關羽被害,大為悲痛,日日借酒澆愁。一日醉酒後,張飛被部將範疆和張達暗害,二人取其首級投奔東吳,行至雲陽,聞說吳蜀講和,便將其首級拋棄江中,被一漁翁捕撈上岸,埋葬於飛鳳山麓。世人在此立廟紀念,故有張飛“頭在雲陽,身在閬中”之說。

赤城湖①

二○一二年十月

十月蘆花滿蓬溪,

萬頃蒼池漫長堤。

紅樓翹首接天水,

白鳥低頭戲漣漪。

平湖茫茫縈歸客,

倒影疊疊喚相思。

最是征人趁斜陽,

竟向秋波洗鐵衣。

[注釋]

①赤城湖:位於四川省蓬溪縣城2公裏處,水麵7000餘畝,自然風光得天獨厚,有“川中明珠”、“蜀中西子”之稱。

望江樓①

二○一三年一月

風過層林竹空瘦,

月映錦江最牽愁。

千年情思心共碎,

萬裏濤聲淚俱流。

吟詩飛閣揮玉筆,

濯錦樓台觀飛舟。

古井②碧波今何在?

紅箋留韻歌春秋。

[注釋]

①望江樓:坐落於成都東門錦江南岸,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古跡和遊覽勝地。望江樓又稱崇麗閣,樓高39米,共四層,上兩層平麵為八角形,下兩層為四方形。樓的兩翼又有兩座精致的樓閣,左名濯錦樓,兩層三間,狀如舟船;右為吟詩樓,四麵敞開,三疊相依。

②古井:望江樓後有一口古井,旁邊立有碑石,上書“薛濤井”三字,相傳薛濤用這古井裏的水製作了一種紅色小箋,色彩絢麗且又精致,世稱“薛濤箋”。

訴衷情·望蘆山①

二○一三年四月

一城春色流大荒,

飛禍亂蜀鄉。

問天怎忍如此?

血淚滿岷江。山之上,

國有殤,

人斷腸。

悲歌起處,

萬眾奔來,

攜手興邦。

[注釋]

①蘆山: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災區中心。

度關山

二○一三年七月

鏡裏漸覺黑發稀,

忍聽林梢子規啼。

橫戈立馬秉丹心,

披星戴月著鐵衣。

眼底關河百二州,

胸中家國千萬裏。

壯誌未與年俱老,

長劍尋思拂大旗。

後記

我喜歡詩詞,因為她內涵豐厚、魅力無窮,是中華民族為之自豪的瑰寶。結集出版,需要勇氣。這種勇氣,來源於我的領導長期的鞭策鼓勵,來源於我的導師楊大明將軍和劉明福教授經常的教誨幫助,來源於李鬆柏、李大勇、尹曉鷗等老師和戰友不懈的關心幫助,來源於我的妻子韋俊紅默默的關愛支持。沒有這些,這些詩稿可能還在塵封之中。本集子的習作,都是學步之吟。本想做得好些更好些,但我知之不多、學養欠缺,寫作中心存敬畏,常有詞不達意之惑,特別是一些習作未能嚴遵古韻,隻能算作新格律詩而已。因此,我誠懇接受領導、專家和讀者的批評指正。餘暇創作,有苦有樂。隻要崇文尚武,我當樂此不疲!

梁晨

2013年8月於成都市北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