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二次為梁晨的作品作序了。

第一次是2009年他在人民武警出版社出版的《軍隊反腐倡廉建設研究》。時隔5年,當他把《夢裏金戈》詩稿放在我麵前時,同前次一樣,我是認真地將這部詩稿一頁一頁地翻開,一行一行地讀就。

沒有想到,梁晨不僅是一個從軍23年的軍人,還是一個有23年寫詩經曆的詩人。兵之初,那句“初離蜀道風滿崗”點了題,經過了離別故土的憂傷,投入到火熱的軍營;上了軍校,他濃眉重彩地寫了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雷鋒、蘇寧等英雄人物,可見他的思想發生了變化;當上軍官後,他以巡邏、武裝泅渡、攀崖、反恐演習、穿插、雪地奔襲、野炊、圍殲等為題材,盡情高歌部隊生活,字裏行間飽含對軍旅的摯愛、對戰友的感情;到了成都軍區機關工作,他的眼界漸寬,大漠荒原、高山深壑、雪地冰天、古城寒月,一次又一次激起壯美詩行;後來在國防大學讀研究生,他便把目光投向未來戰場,“鬆山峰頭悲國殤,未可卿卿忘安危”,“壯誌未與年俱老,長劍尋思拂大旗”,句句情真意切,湧動滿腔赤誠。

23年真情如歌,23年激情如火,彙成一部流動的心靈詩史。巴山蜀水給了他詩的靈性,軍旅生涯給了他詩的豪情。23年雲卷雲舒,他總是樂觀向上,激情滿懷,胸有萬裏晴空。在他的詩詞中,總能捕捉到有力的心跳,跳動著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最強音符,跳動著愛黨、愛國、愛軍、愛家的恒久格律,跳動著軍旅情、戰友情、故鄉情融為一體的動人旋律。

“無端忽作太平夢,放眼昆侖絕頂來。”忽然間,我想起了梁啟超先生這句詩,也想起了梁晨5年前在國防大學讀研時,放棄留在北京工作的機會,執意要回成都的那一幕。而今,讀著他的詩行,我終於明白,大西南是他放飛夢想的地方,也是他追夢圓夢的沃土。那片熱土給了他詩的靈感,他用熾熱的詩行記錄軍旅腳印、描繪逐夢心路,抒發對偉大時代的熱情禮讚。一路走來,他使自己的夢想成為中國夢、強軍夢中一朵晶瑩的浪花,令人怦然心動。

夢裏依稀,依稀夢裏,在他流動的詩句中,我仿佛聽到了雄姿英發的人民軍隊向著太陽前進的步伐聲——鏗鏘有力,勢不可當!

是為序。

2013年8月於京西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