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廣義相對論基本原理(1 / 3)

愛因斯坦在完成了狹義相對論之後,立即著手擴充這個理論,謀求所有坐標係(不限於慣性係)之間的平等,主張物理規律對所有坐標係都取同樣的表達形式,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推廣成了廣義相對性原理。狹義相對論在慣,係中取消了以太參照係的特殊地位,現在,愛因斯坦則、進一步要在所有的參照係中,取消慣性係的特殊地位。

當然,從狹義相對性原理發展到廣義相對性原理,不可能隻靠某個人思想意識的主觀擴張,它在物理學中有著潛藏了很久的根子。為了說明這些,讓我們重新回到牛頓力學。大家知道,當汽車加速、減速或拐彎時,牛頓運動定律對汽車參照係是無效的。如果汽車相對地麵的加速度為“,則一直靜止在地麵的物體(它們各自所受的合外力都為零),相對這個汽車參照係的加速度應該是〃,物體所受的合力為零而加速度不為零,這就與牛頓第二定律嚴重抵觸。

但是,物理學家早就知道,假定汽車參照係(一個非慣性係)中存在著一種虛構的“力場”,使得每一物體在汽車參照係中都要受到一個假想力,叫慣性力。當汽車緊急刹車或突然拐彎時,我們在車中很容易感受到這種力的“存在”,好像真有某種力在向前推動。其實,這不過是人體原來運動的慣性表現。這種力,既找不到它的“施主”,也說明不出它是什麼類型的力,隻是由於參照係(汽車)自身對慣性係(地麵)做加速度的運動而產生的。長期以來,大家都認為慣性力是虛假的。

如果廣義相對性原理是對的,首先應該說明慣性力的實在性,說明它同彈性力、摩擦力、……電磁力一樣,也是一種具體的力,有著明確的“施主”。愛因斯坦通過對“質量”的思考,找到了解答的途徑。原來,牛頓第二定律豐的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而萬有引力定律中的質量,卻是標誌物體參與萬有引力作用的能力。它們涉及到兩種根本不同的屬性,前者應該稱之為慣性質量,後者則是引力質量。通常我們一直沒有去區別這兩種質量,而統稱為質量,這是因為,大量的實驗表明,這兩種質量總是嚴格相等(或者說,是嚴格地成正比的)。這一尋常的基本事實,觸動了愛因斯坦的靈感,如果這兩種質量本來就是一回事,那麼慣性力就可以具體化。

慣性力的引進,原來是為了在加速參照係裏能夠在形式上運用牛頓第二定律,相應的質量應該是慣性質量。如果它同時又是引力質量,我們就可以對慣性力作出全新的理解。愛因斯坦將萬有引力的概念擴大,認為慣性力不過是某種特殊表現的引力,這種慣性引力場起源於所有遙遠星係構成的整體。如果將慣性引力場與磁場進行對比,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去接受這一概念。

在上述對比中,通常的萬有引力則相當於電場力。愛因斯坦為了進一步找出慣性力與萬有引力之間的關係,在想象中進行了這樣一個“實驗”:假定某處地麵附近的重力突然消失了,一升降機正以勻加速度向上加速運動,若量值恰好與原來的重力加速度相等,則升降機內的所有物體,好似仍然受到“重力”的作用,相對升降機自由墜落的加速度依舊,如果內部有人站在彈簧秤上量體重,測得的結果將與通常地麵上測得的完全一樣。於是,在這種升降機內,慣性力場與重力場的力學表現是等同的。

愛因斯坦更進一步將升降機內的力學過程推廣為所有的物理過程,認為無論我們采用何種物理方法(例如,電磁學的方法\也無法在局部範圍內(其中萬有引力場是均勻的)將慣性力場與萬有引力場區分開。這即是等效原理,是廣義相對論的第二條基本原理。

從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的相等,到慣性力場的實在化,這不僅為廣義相對性原理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依據,而且通過等效原理導致了加速係與(萬有)引力場的統一處理。真是一舉兩得!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不同凡響的道理來,這也是愛因斯坦才智超群的一個方麵。

以廣義相對性原理及等效原理為基礎,愛因斯坦修正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得出一組引力場方程,從而形成應用範圍極其寬廣的新的引力學說,於1916年正式提出了廣義相對論。

然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理論基礎仍然是有爭議的,有些人采用他的數學體係,而不同意愛因斯坦對它的―概念的解釋。慣性力場究竟是不是物質場,還是沒有定論。盡管如此,無論在理論體係的完整上,以及與實際觀測的一致上,愛因斯坦的理論都處於領先的地位,它經-受了多次的挑戰,戰勝了不少對手。

彎曲的時空與廣義相對論的三大驗證

為了說明廣義相對論裏的時間及空間概念,愛因斯坦向大家介紹了旋轉圓盤的時空特點。設慣性係中有一個旋轉圓盤,它以角速度繞通過盤心點的垂直軸勻速轉動。按照狹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公式,固定在圓盤上的標準鍾應該都比慣性係的時鍾走得緩慢;而且,離點愈遠的鍾將走得愈慢。這表明,旋轉圓盤上的時間不是到處都一樣均勻地流逝。離盤心愈遠的地方,那裏的向心加速度(或者說,那裏的離心加速度)愈大,根據等效原理,那裏對應的萬有引力場的場強也愈大。因此得知,在引力場中時間的流逝不是均勻分布的,在場強較大的地方時鍾相對地走得慢一些,在場強較弱的地方時鍾相對地走得快一些。各處時間流逝的快慢,取決於引力場的分布狀態,更徹底一些說,取決於場源物質的分布狀態。

將以上的討論引申下去,不難得出:地球附近的時鍾要比太陽表麵的時鍾走得快一些。如果將發光的原子當作一隻時鍾,而光的頻率直接表示了這種“時鍾”運行的節奏,那麼,從太陽輻射到地麵的光,它的頻率將比地球上同類光的頻率偏小,或者說它的波長將向長波方麵偏移、這就是提到過的引力紅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