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西漢景帝劉啟栗太子:劉榮(2 / 2)

但景帝對栗姬母子仍十分寵愛,當時薄皇後因為沒有兒子而被廢,皇後的位置空缺,首選還是栗姬。景帝打算試探一下栗姬,一天他來到栗姬住處,假裝隨意地跟栗姬說道:“我死了後,後宮諸姬和我的那些兒子,你要好好地待他們!”不料栗姬對皇帝寵愛新歡非常不滿,聽了後容顏忽變,竟然轉過臉去,半晌不發一言。景帝大怒,起身便走。這使景帝想起漢初的宮廷悲劇:高祖劉邦喜愛戚姬,曾想廢太子劉盈而立戚姬的兒子如意為太子,因為諸大臣反對沒有成功。呂後因此對戚姬恨之入骨。劉邦一死便鴆殺趙王如意,又將戚姬手足斷去,割耳挖眼,喂了啞藥,丟在廁所中,號為“人彘”。景帝見到栗姬如此情景,擔心日後宮廷之中會發生類似的慘劇,當下十分厭惡,也死了立栗姬為皇後這條心。再加上長公主成天誇獎膠東王劉徹,說他天資聰慧,又有夢日入懷之吉兆,若立為太子,必能纘承大統,而劉徹也確實很讓景帝喜愛。景帝不禁開始考慮起皇太子的廢立問題了。

景帝雖然還喜歡栗姬,但打消了封她為皇後的打算,而且因為栗姬的關係,對太子劉榮也大不如從前。王美人看出了其中的蹊蹺,為了增加景帝對栗姬母子的疑心和反感,她私下找來宮中執掌禮儀的大行官,叫她去勸說景帝立栗姬為皇後。大行官不明就裏,就冒冒然向景帝奏請道:“‘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後。”景帝正對栗姬反感,認為是栗姬在後指使。當即勃然大怒,大聲喝斥道:“這是你應該過問的事嗎?”立刻命人將大行官處死,並隨後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太子太傅竇嬰和太尉周亞夫極力反對,也無濟於事,竇嬰一氣之下謝病歸隱。栗姬對立後一事一無所知,受此不白之冤,又無法見到皇帝辯白,不久便憂憤成疾,含屈而死。栗姬死後不到兩個月,王美人便被封為皇後,入主中宮,其子劉徹也被冊立為皇太子。

臨江原來是劉榮弟弟劉閼的封地,劉閼死得早,所以又把劉榮封到了這裏。劉榮到達臨江都城江陵後,卻也仁厚愛民,老老實實地做他的王爺,沒有再爭回皇太子位的打算。不過人無傷虎意,虎有食人心,他是景帝的長子,留著對現在的皇太子始終是個大威脅。朝廷要討好王皇後和新太子的人多著呢!偏偏劉榮自己行事也不謹慎,因為劉閼沒做什麼建設,臨江王宮狹小得很,劉榮就準備搞個大工程擴建一下。這下倒好,馬上有人揭發他侵占太宗文皇帝宗廟餘地來修築王宮。因為栗姬的原因景帝對這個兒子也沒有好感,一聽說此事,當即下令讓他回京城接受審訊。劉榮不得已收拾行裝出發,臨走的時候,在江陵北門進行祖祭。祭奠完畢,剛一登車,隻聽得嘩啦一聲,車軸竟然自己折斷了,劉榮不由得吃了一驚,心情十分沉重。當時來送他的江陵百姓不少,看到這種情況,都知道不是好兆頭,互相哭訴道:“王爺隻怕回不來了!”

劉榮到了京城,去中尉府對簿。恰好遇上了中尉郅都,這位乃是有名的酷吏,綽號蒼鷹。審訊時非常嚴厲,不因為他是皇子而留一點情麵。劉榮想寫信給景帝認錯,郅都卻命令手下人不允許提供筆墨。魏其侯竇嬰得知後,偷偷派人送筆帛給劉榮。劉榮畢竟年少識斷,從未見過這樣的大陣麵,想著母親去世,父親又不喜歡自己,心裏很沒底,害怕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於是寫下一封絕命書,就自殺了。景帝看完信也不怎麼傷心,命以諸侯王的禮節殮葬故太子,諡為閔。

劉榮死後葬在藍田,下葬後,有許多燕子銜泥加在他的墳上。老百姓見了,沒有不歎息臨江王的冤枉的。

竇嬰將此詳情稟告太後,竇太後知道長孫冤死後非常傷心,對郅都恨之入骨,責令景帝對他革職查辦。景帝隻好調任郅都為雁門太守。竇太後並沒有饒過郅都,多次找他的岔,景帝向她求情道:“郅都是忠臣,您就不要為難他了!”竇太後怒道:“臨江王就不是忠臣嗎?”景帝無言以對,最終竇太後還是借故殺死了郅都。

劉榮沒有兒子,死後臨江國並入漢,稱為南郡。

劉榮因母親得寵而立為太子,又因母親失寵而被廢,最後死於獄中,確實可悲。然而他自己也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既然被廢為臨江王,就該小心從事,不要給人留下把柄。何必去大築宮室,致使有侵占宗廟地的嫌疑呢?不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縱使沒有這件事,以景帝的刻薄,武帝的嚴酷,劉榮也終究難逃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