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戒指公司”創立了,但訂婚戒指的生產由來已久,要想在經營上生意興隆,就必須有自己企業的經營特色。經過多方麵的考察,彼得森在訂婚戒指圖案的表現手法上動腦筋。因為象征著愛情的首飾大多以心形構圖,這已為廣大消費者所公認和接受,彼得森也不例外,可在構圖的表現手法上,彼得森就表現出了自己的獨特領會,他把寶石雕成兩顆心相互抱狀,表現一對戀人心心相連,再用鉑金鑄成兩花將寶石托住,表示愛情的美好與純潔,兩個鉑金花蕊中各有一個天使般的嬰孩,一個是男嬰,一個是女嬰,手中牽著拴在寶石上的銀絲線,以此祝福新郎新娘未來的美滿幸福小家庭。僅這一設計就能看出彼得森獨具匠心了,但還不隻這些,他做的戒指表麵看是一樣的,其實沒有相同的,文章就在男女嬰孩所牽的銀絲線上,那銀絲線上有許多類似多股搓在一起的皺紋,實際上是手工縷刻出來的,“皺紋”的數目可以隨意增減,這樣就為購買者留出做記號的餘地,例如男女雙方的生日,訂婚日期、結婚年齡或其他私人秘密,都可以通過銀絲的“絲紋”多少表示出來。
這一成功的設計為彼得森的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生意漸漸興隆起來,他從加工工業過渡到自產自銷。
彼得森沒有在此停步不前,他不斷地探索戒指生產的新工藝、新方法。1948年,彼得森又發明了鑲戒指的“內鎖法”。傳統鑲嵌戒指的辦法,是用金屬把寶石包托起來,這樣寶石有近一半的表麵積被遮蓋起來,也就是說一塊寶石料做成首飾後至少小1/3。不這樣做不行,因為萬一安裝不牢固,貴重的寶石就可能掉落丟失。經過一個星期的研究試驗,他發明了新的聯接方法——內鎖法。用這種方法製造出的首飾,寶石的90%暴露在外,隻有底部一點麵積與金屬相連接。
這項發明很快獲得了專利,珠寶商們爭相購買,彼得森沒花本錢就賺了大筆的技術轉讓費。在榮譽麵前,彼得森的進取心有增無減,他不斷地觀察和研究戒指的構造,終於在1955年,又發明了一種“聯鑽鑲嵌法”,采作這種方法把兩塊寶石合在一起做成的首飾,可使1克拉的鑽石看起來像2克拉那樣大,這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
正是這些獨出心裁的設計所起到的新奇效果,使得彼得森的事業得到了長足的進展,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人員大量增加。在艱苦的奮鬥中,彼得森終於成為了一代鑽石大王。
以柔克剛——薩洛蒙傳奇早年奧地利奉行十分頑固的反猶太人政策,但後來奧地利政府出現了財政上的困難,為了籌集軍費和發行政府公債,終究不得不借助猶太人的金融頭腦和理財能力。羅斯柴爾德家族發現時機已趨成熟,於是便派遣次子薩洛蒙到奧地利開辟新天地。
薩洛蒙到達奧地利後,經過一番深入考察,製定了一套巧妙的行動計劃。他認為不能采取直截了當的強硬手段,必須展開迂回柔和的攻勢。理由很簡單,在這樣的反猶風潮裏,采取任何對抗性的手段,都無異於火上澆油,會造成對自己更不利的局麵。
“向井裏吐口水的人,早晚都會喝到井裏的水。”
另外,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決定由發跡的法蘭克福向奧地利擴展的時候,便和奧地利政府的高級官員秘密接觸過。羅斯柴爾德家族想遷入的打算使他們頗為動心,想想隨之而來的巨額稅金收入和連鎖產生的好處。奧地利政府十分爽快地許諾,給予羅斯柴爾德家族特別遷移許可。不料前來奧地利的隻有薩洛蒙一人,不免讓奧地利政府大失所望,甚至產生了受騙上當的感覺。
於是薩洛蒙首先考慮的是如何迅速地扭轉這種局勢。他提出了承包發行奧地利國家公債的申請。不過薩洛蒙不想讓這種公債成為一般性的國家公債,他打算將其附上彩券,使之成為一種從未有過的獨創性國家公債。
設想公布以後,奧地利公眾的保守,加上極其根深蒂固的反猶意識,使他們對這種新鮮的彩券形式的高利率公債感到強烈的憤怒,一時批評抵製之聲不絕於耳。不過薩洛蒙卻不為所動地保持著極大的信心,仍然鎮定、溫和地麵對著這股反對浪潮,巧妙地借用報紙等傳播媒介的影響來激發人們投資購買的熱情。
情況的發展最終完全如薩洛蒙所預料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顯赫名聲消除了人們的顧慮,彩券激起了人們的投機心理,國家公債開始暴漲。結果是政府籌到了大筆的錢,而買債者也得了利,當然薩洛蒙更是狠賺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