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溝,天山中嫵媚的一個瞬間(3 / 3)

·草原糙蘇:草原糙蘇為唇形科糙蘇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於天山山地草原、草地。屬中等牧草,為蜜源植物。主要分布於中國新疆和哈薩克斯坦。草原糙蘇的花紫色,葉子較厚且有細小的絨毛。

【注意事項】

·花兒溝位於天山山脈中,因而晝夜溫差較大。

·愛護植物,請勿隨意采摘。

【還有什麼】

周邊景點

吉木薩爾旅遊資源較為豐富,著名的車師古道北端便緊鄰花兒溝,同時潘家台子、吾塘溝等都與花兒溝同在這一段的天山之中。

·北庭西大寺:位於吉木薩爾縣北,北庭故城西700米處,亦稱高昌回鶻佛寺。寺院建於9—10世紀,毀於1383年的宗教戰爭。該寺2006年前還隻是在荒地上的一堆黃土之中,一半露出,一半地下,基本不對外開放,也鮮有人至。但這裏有著十分少見的壁畫和造像。壁畫中有大量回鶻文題記和漢文題記,十分珍貴,同時還有較少見的雙腿交叉的佛教造像。2006年相關部門開始在遺址上建造高昌回鶻佛寺遺址博物館,2008年建成開放。

·北庭大都護府故城遺址:俗稱“護堡子城”,當地多年被稱為破城子,位於吉木薩爾縣北12公裏的北庭鎮內,為唐代至元代的故城。唐武則天長安二年(702)於此創建北庭都護府,最高長官大都護管轄天山以北、以西直到裏海東部、北部的廣大地區,統轄瀚海軍、天山軍、伊吾軍三軍近兩萬精兵,為當時西域天山北部的政治、軍事、文化和經濟中心。古城為內外兩層,外城周長4596米,內城周長3003米,但如今該城隻留下一些斷壁殘垣,多處成為農田。

·吉木薩爾千佛洞:位於吉木薩爾縣西南5公裏的天山腳下,占地0.5平方公裏,始建於唐貞觀十四年(640),為北庭都護府時期的著名寺院,後湮沒於宗教戰爭中,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被重新發現,當時發現的臥佛還“金麵跣足,顏色如新,洞中銅像尺餘至三五寸者甚多”。乾隆、光緒年間曾兩次大規模重建,1933年,由於當時新疆最高長官金樹仁的無能和貪墨,新疆發生了曆時數年、席卷全疆的叛亂,吉木薩爾千佛洞因此於1933年再次毀於戰火,且毀壞殆盡。1937雖又經集資恢複了部分建築,但有價值的遺存基本全無。1993年,當地政府修複了部分洞窟和前殿、天王殿、地藏殿等建築。

當地特產

如果說吉木薩爾縣什麼特產最為知名,新疆人都會脫口而出:大蒜。吉木薩爾縣出產優良的白皮大蒜,也叫新疆白皮大蒜,與上海嘉定蒜、江蘇太倉蒜、山東蒜被譽為中國四大名蒜。這也許是因為吉木薩爾縣有著合適的氣溫與水土,適合大蒜的生長。除了大蒜,吉木薩爾縣還出產紅花、辣椒、番茄、黑加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