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沒寫長篇小說,大概把長篇看得分量過重,心裏攢著幾個人物,卻沒有好故事,沒想好,就沒寫。也沒寫劇本,現在的影視劇,大概得能賺錢才行,可惜鄙人天生的不會賺錢。文藝也有市場學,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我嘛,暫且往後捎著點兒。
於是乎,散文隨筆跳上鍵盤。不說爬格子,因我換筆十有六年,以致提筆忘字,離不開電腦了。又可惜它的字庫公文化,我要寫李白,剛打個“李”字,它便聯想出李鵬、李瑞環、李鐵映等一大串領導人的名字,就是“想”不到中國還有個大詩人李白。我要寫金戈鐵馬,剛打“戈”字,立刻出來戈爾巴喬夫,天知道,我與此公何幹?為了不讓它牽著鼻子走,不讓自己的作品變成幹巴巴的公文,我不敢偷懶,堅持自主造句,每句話都是我自己的,絕不順從電腦。
散文就有這個好處,它又散又文。散,不受某種格式約束,隨心所欲,抒發真情實感,說真話,也就是自己的話。文,是文采。文章總要有點風采,但不必堆砌華麗詞藻,今年情人節,某公贈送9999朵玫瑰,車行遲緩,反被僅送一枝玫瑰的小夥捷足先登,把美人帶走了。
隨筆更靈活,走筆觀花,有感而發,言之有物,見仁見智,千字左右,易寫易讀。改革開放,經濟騰飛,知識更新,信息爆炸,大江東去,泥沙俱下,目不暇接,魚龍混雜,正是隨筆大行之時。
餘老矣,人之垂暮,其言也善。此集中,乃單辟一輯,感歎生態道德。我國先哲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天人合一”的學說,這個天,就是大自然,人類與萬物都是自然界和諧的組成部分,隻有切實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經濟建設和人類文明才“可持續發展”。我們不是要建設和諧社會、和諧文化嗎?講究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就是重要內容,就是生態道德。
趙大年
2006年11月30日於北京
§§第一章 家住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