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頭腦裏形成的觀念中最不正確的就是很多人以為地球上的資源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所以地球上大多數的人都必須忍受貧窮,以便少部分人可以享受富有。這種想法的根源在於有的人悲觀地以為地球上每個人都富有,都成功是不可能的;有的人以為人們最渴望的資源是有限的,資源不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要,所以有的人必須拚命地、自私地爭取現有的東西、而那些最精明的人、那些擁有權力的人卻可以得到大部分的資源。這種想法對任何個人和任何物種的改良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這完完全全是個錯誤。
實際情況是,貧窮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它不是天命。如果我們想進化為一種先進的物種,造就先進的文化,那麼我們就必須把這種致命的疾病趕出我們的腦海,不能像有的人那樣讚美它的祝福,我們有責任趕走它,並且還要幫別人根除這種思想。
沒有人必須忍受貧窮
跟所有疾病一樣,貧窮是我們對它的忽視的結果。如果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擁有某種力量,願意工作,願意充分利用自己的力量,那麼每個人都可以舒舒服服地過日子。如果消滅貧窮的方法就和解毒藥一樣廣為人知,那麼世界上就沒有窮人了。
曾經有一個中年人告訴我,如果他能確保自己不進貧民窟,確保自己能夠負擔起自己的生活,並且養活他的小家庭的話,他就感到無比滿足了。他說他注定不能擁有任何奢侈品,任何維持基本生活以外的東西都不能擁有,他還說他一直是個窮人,甚至總是希望自己是個窮人。
雖然他是個努力的工人,但是他還是很貧窮。因為他總是希望自己是窮人。他隻為賺取必要的生活品而工作,而不奢求其他的東西。當然,他隻能背負著沉重的擔子,賺取剛夠養活自己和家庭的微薄收入。這個窮人對貧窮的態度使他變得更加貧窮,隻要一個人有這種貧窮的思想,他肯定就會成為貧窮的附庸,並且不斷地把自己引入他本來想避免的困境中。
《聖經》上說:“毀滅掉窮人的正式貧窮。”但是,貧窮本身並不像思想上的貧窮那麼可怕。認為自己很貧窮而且一定會保持這種貧窮的狀態,這種想法才是最致命的傷害。思想的態度是具有毀滅性的。麵對貧窮,接受貧窮,不想孤注一擲得搏上一搏的這種態度才是最可怕的。
如果自己接受了不幸的環境,認為這種環境是正常的,不嚐試離開這樣的環境,那麼這樣的想法會麻痹一個人的能力,凍結他的野心。貧窮就是一種不幸的環境。貧窮對人類來說就好比是任何一種肉體上的疾病。失敗也是這樣。恐懼,擔憂,焦慮……這些都是精神上的疾病。但是沒有人願意聽從它們的擺布。人類有能力拯救自己。人類可以從精神世界裏找到一種抗毒素,不讓這些對辦事效率、健康、幸福和財富造成致命傷害的病毒在體內滋長。
如果你正飽受貧窮思想的煎熬,你沒有必要找醫生幫你看病。你自己就可以為自己治愈這種疾病。
富裕法則
一個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住在鄉下的婦女搬進了一個小城鎮。她發現她在城裏的房子是用電燈照明的,之前她從來沒有見過電燈,對她來說,這個明亮度相當於8支蠟燭的燈泡,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東西。
有一天,一個人來到她家兜售一種新型的燈泡,並且提出要用他的60燭光的燈泡替換她屋子裏原來的燈泡,這主要是為了向她演示60燭光的燈泡的功效。婦女同意了。當電燈被打開時,她站在那裏驚呆了。這對她來說簡直就是奇跡,這麼小的一個燈泡能發出如此的光芒,簡直就像太陽光一樣。她從未想到,那個供給8燭光燈泡的電流還可以點亮一盞60燭光的燈泡。
有很多人對待自己的能力就像這個婦女看待電流的能量一樣無知。這些人所發揮出來的能量就像那個婦女利用的電流一樣微薄。
無窮的財富就像小溪一樣從人們的門前流過,小溪裏麵包含著很多大家夢寐以求的好東西,但是人們沒有跟它恰當地聯係上,本來他們可以獲得很多好東西,但實際上他們隻得到了一點點兒。他們以為,如果自己用一個4燭光或者8燭光的燈泡,就已經是電流能量的極限了。他們從來沒有想過,問題不是出在電流上,而是出在那個小小的燈泡上。
現在,我的朋友有一個富裕法則,這個法則就像地心引力一樣真實,而且作用明顯。法則的第一個原理就是精神。
財富首先是從精神上創造出來的:在財富變為現實之前,它先在腦子裏被創造出來。
如果當今世界所有受窮的人們都摒棄掉貧窮的思想,不再為貧窮擔憂,不再懼怕貧窮;如果他們在思想上徹底擺脫了貧窮,如果他們用富裕的想法來代替原來的貧窮思想,從精神上就首先構造自己的富裕生活,那麼他們很快就能改變自己的處境了。
如果我們老想著一件事情,恐懼它、擔心它、害怕它,這樣的思想會讓我們更離不開它,也讓這種思想更加深入到我們的大腦中。跟原電流說再見,跟新的希望建立良好的關係。
如果你的思想和一個乞丐的思想差不多,那麼你除了做乞丐可能幹不了別的事情;如果你的想法跟窮人差不多,你就隻能做忍受貧窮;如果你的想法跟失敗者的想法差不多,那你就隻能忍受失敗。前途無望的想法會挫敗一個人的努力,也會抹殺他的雄心。如果你的大腦裏充斥著失敗者的思想,那麼你不可能發揮出你的最大才能,而你也很難獲得成功。
富裕法則的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我們和宇宙的神力是不可分割的,這使我們天生具有了創造的力量。如果我們遠離了這種力量,我們就會感到貧窮、懦弱和無助,我們會覺得世界上最偉大的能量、創造的力量都離開了我們,隻有一小部分這樣的力量能夠被一小部分“幸運兒”,“嘴裏含著銀勺子出生”的人以某種神秘的方式繼承到。雖然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但由於這種思想把我們擋在了門外。
很多年以前亨利·沃德·比徹就說過,思想是神創造的。直到今天,也隻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如果不創造,我們就沒有辦法思考,如果我們隻按照正確的路線來思維,我們就超不過神。
如果人們可以帶著創造性來思維,那麼一股非凡的力量就會讓他擺脫原來的困境,改善並美化他的生活。在每個人的背後,而非人的體內,有一種力量,它源於宇宙間的一切思維,它正在各個方麵創造著奇跡,包括農業、商業、工業等等方麵。這種力量無處不在,它能幫每個有創造性的人發揮他最大的能量。
得到你想要的
“毫無思想的,無知的,天真的,隻看事情的表麵而不看本質,談論運氣和機會,”詹姆士·艾倫說到,“如果看到一個人變得富有了,人們就驚呼,‘他是多麼的受寵啊!’如果看到一個人擁有非常好的性格,對別人有很大的影響力,人們會感歎,‘機會每次都幫了他的忙!’他們沒有看見這些人為了取得自己的成就所付出的努力和所經曆過的失敗,他們不知道這些人做出了多麼大的犧牲,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下堅持自己的信仰,怎樣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對前途的充分信任和實現理想的堅定信念像磁石一樣吸引著約翰·沃納梅克,並最終使他成為了商業界的巨子。年輕的時候,沃納梅克在費城的街道上用手推車送出了自己接到的第一份衣服的訂單。那個時候,他沒有把時間浪費在嫉妒別人或者埋怨自己倒黴的運氣上麵,他也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局限在貧窮的思維上,他也從來沒有懼怕過自己可能不能戰勝貧窮。相反的,他夢想著財富,夢想著自己有一天走過大型的豪華商店,自己成了一個成功的商人,他又自信自己可以擁有一家比別的任何店規模更加大、更加豪華的店麵。
一個人所有的成就,所有的偉大發現和發明都始於自己的思想。從所有後來獲得了成功的貧窮人的例子上我們都可以看出,他們總是首先開始渴望、向往,然後追隨著自己的理想,直到有一天理想變為現實。
愛迪生一直認為自己可以解決科學界最難的難題。他的信仰增強了他的力量,最終使他成為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他的思想總是走在最前麵,在他發明出一件物品之前,他的腦子裏已經首先有了這個東西的雛形。他總是對自己的評價要高一些、遠一些,而他取得的成功總是緊隨其後。他不懈地努力把自己臆想中的目標變為現實。
如果你認為自己沒有能力走路,那你就不能行走,因為你根本不會嚐試走路。如果你認為自己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那你就永遠也得不到。除非你不斷地鼓勵自己的渴望,堅信自己有能力實現自己的渴望,否則你的願望永遠也得不到滿足。除非你有這樣的信念,否則你不可能跳出你現有的生活圈子。思想的局限會成為你前進的障礙。你限製自己的理想就等於限製了自己的行為。
從另一方麵來說,如果你堅信自己有創造力,堅信你能獲得最好的東西;如果你堅信自己能夠運用所有的資源,堅信自己可以獲得整個宇宙的精神力量並且能夠得到幫助,從而實現自己的願望,那麼,能源就擺在你的麵前。這些能源聽由你的支配。
看看一個移民來的小孩吧。他剛剛踏上這塊土地的時候除了身上穿的衣服以外什麼都沒有了,但是他很快在事業上遠遠超過了美國本土長大的、在機會的包圍中長大的年輕人。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樣的年輕人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運用了富裕法則的原理。
雖然他很窮,又沒有朋友,但是他一直相信自己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立足。他把自己看成是一個成功的人,他永遠在計劃和接近自己的目標。
也許剛開始的時候他隻能在街上賣報紙。他為了獲得教育而到夜校學習。他辛苦地工作,拚命地節約,把所有的熱情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不久以後,我們就看見他開起了自己的報刊亭。他不停地夢想,計劃,工作,不久以後,他又為自己的報刊亭添置了更多的書籍和文具。他在商業方麵的能力也隨之增長了,幾年以後,他擁有了一間體麵的商店,自己也成了商界中正式的一員。他有堅定的目標,當然他也在不斷為自己設定更高的金錢和其他方麵的目標。
這個移民小孩的故事大致與所有的在美國——甚至是世界上所有地方白手起家的人的故事內容相同。馬沙爾·菲爾德自己認為他不會停留在一個小的鄉村商店,覺得有一天能去芝加哥的大商店。後來他又認為自己可以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組織的領導,而且他從來沒有停止過設計自己的方案和努力地工作,直到有一天他達成了自己的目標。他總是把自己定位得高一些、目標更遠一些,然後不斷追求他的目標。安德魯·卡內基,亨利·福特,約翰·沃納梅科,查爾斯·M·施瓦布,以及很多百萬富翁和白手起家的人都擁有過類似的經曆,他們從窮孩子變成世界財富巨頭的老板,或者位居世界某個大企業要職。
隻要你留意這條成功的原則,你就會發現所有在他的領域取得成功的人都擁有相同的經曆。他們都在腦海裏首先構建了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他們從不曾忘記它,在他們眼中,自己就是成功的,無論有什麼樣的阻力出現,他們還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對未來充滿希望。也許他們並不清楚自己其實正在按照成功的法則辦事,但是他們確實遵照這條法則做了,所以最後他們成功了。
如果貧窮令你煩惱,讓你沮喪,甚至讓你覺得沒有辦法擺脫它了,那麼你已經中了精神的毒藥。這已經損害了很多人的生活,趕走了生活中的快樂、健康和興旺。
在我們改變自己的環境之前,必須先改變自己的想法。無論你的處境是多麼的糟糕,你都可以立即改變自己的想法,而你的思想又總是引領你成功的功臣。莎士比亞告訴我們:“是思想使生命變得更加富有。”同樣的,是乞丐的思想使這個人落得乞丐的身軀和環境。記住,雖然貧窮是一劑毒藥,但是你自己可以給你的精神送上一劑解藥。
如果你自己讓思想變得貧窮了,壓抑了自己的欲望,那麼你對生活的展望是黑暗的、毫無希望的,你充滿了疑慮和擔憂,你害怕疾病,害怕不幸,害怕死亡。讓這種想法從你的大腦裏徹底消失吧,代之以健康、有活力、成功、幸福的想法。訓練你的思想,讓它遠離那些思想的局限。
如果你想獲得更好的職位,獲得更高的薪水,賺更多的錢來還債,或者獲得你需要的任何東西,那麼請從思想上首先臆想出你的目標,然後為了它而工作,千萬不要有片刻的懷疑和認為你得不到它,你想要的東西馬上就歸你所有了。
我們要學習大方地看待一切,不要小家子氣,我們要學會不受局限地思考,不要因為思想的局限而使我們束手束腳。其實我們追尋的東西也一直在找尋我們,這樣,我們和它們就能在中途相遇了。
對於那個給了你生命、健康、頭腦的人,你有一份虧欠,你應該利用你自己,改善自己的處境。你並沒有繼承到貧窮或任何局限,能力的短缺跟任何孩子都沒有天然的聯係。你繼承到的是無窮的力量。
如果人們能意識到我們的造物者是萬能的,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那麼作為他的子孫後代,我們也一定是萬能當中的一員,這樣我們就不會感到貧窮或受局限了。
“我成功了”
“我說的話就是精神,我說的話就是對的,我說的話決不能不起作用,我說的話一定會變成事實。”
說出去的話總是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它能肯定你的想法,在潛意識裏給我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而這種潛藏在我們心底的力量卻能夠幫助我們把自己的夢想變為現實。堅定的信念中蘊含了巨大的力量,如果我們將它進行到底,我們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誰能夠想到,這股巨大的支撐力量使林肯在1862年9月22號這一天,宣布了《解放黑奴宣言》,他說“我向上帝發過誓要這麼做”。他不僅大聲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還把這個誓言寫進了自己的日記:“我向上帝發誓要這麼做。”
如果年輕人了解了信心的力量,懂得了將自己的想法時刻掛在心上,經常大聲地肯定自己的想法,那麼這個人就會成為他希望成為的人,他就可以做到他想做的事,這會徹底改變他的整個生活,這會幫助他克服所有的困難,讓他們超越自己的夢想。
我們可以跟另一個自己進行一次談話,就像跟一個孩子談話一樣:我們要告訴自己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想要做什麼,想要成為什麼。另一個自己會傾聽我們的聲音,然後根據我們的建議采取行動。
你的能力增加的幅度跟你的自信增加的幅度是成正比的,而自信的增加恰恰源於你不斷地告訴自己你的目標在什麼地方。無論別人怎麼看待你、怎麼議論你,無論別人打算怎樣打消你的積極性,千萬不要懷疑你可以完成你的理想。堅信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屬於你的合適的、獨立的位置,這個位置隻有你能勝任,而你會堂堂正正地走上這個屬於你的位置。訓練自己,對自己充滿希望。即便是在處世態度上也不要表現出你好像滿足於碌碌無為的生活。
無論過去你遭遇過什麼樣的失敗和挫折,轉過身來背對它們,然後堅信你可以掌控自己的環境。
有信心實現你的抱負,有決心不惜任何代價獲取成功;堅信自己可以健康、富有和成功,向大家宣布你有信心可以完成你所從事的事業。這些想法可以趕走薄弱的意誌、堅定你的目標,助你一臂之力。
一個在商業街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年輕有為的商人最近告訴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很貧窮,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有一天他決定:自己不是注定要受窮的,貧窮隻是一種心理的疾病,他要消滅這種疾病。他養成了一種習慣,每天對自己重複:自己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利用,他堅信自己有能力成為一個在世界上有地位的人。
他不再像從前那樣在各方麵都非常的節儉,比如吃最便宜的食物,盡可能地節儉;穿破破爛爛的衣服,住在貧民區。他完全改變了自己的習慣。他在一個好地段找了一間舒適的房子,開始穿他可以負擔得起的好衣服,開始去餐館吃飯,然後盡最大的可能跟有修養的人接觸,認識那些地位比他高,能夠幫助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