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醫德評價
醫德評價是醫德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促使醫德原則和規範轉化為醫德行為的重要措施,是維護醫德規範的保障。因此,研究醫德評價問題是醫學倫理學的重要內容,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醫德評價及其標準、作用
醫德評價需要有標準,隻有合理的選擇標準,才能作出恰當的評價,而隻有合理的評價,才能發揮醫德評價的作用。
(一)醫德評價的內涵
所謂評價,是指對事物或人物的價值的判定或判斷。醫德評價是人們依據一定的醫德標準和原則,對醫務人員或醫療機構的醫德行為作出的是非判斷的活動。醫德評價是調節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道德行為,維係一定醫德關係的重要手段,在醫療活動中起著價值導向的重要作用。醫德評價對醫務人員的行為方式,對醫德醫風的發展變化都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響。醫德的善是指符合醫德原則和醫德規範的行為,也就是符合醫德的行為;醫德的惡是指違背醫德原則和醫德規範的行為,也就是不符合醫德的行為。
醫德評價的主體是社會以及與醫療相關的人,它既可以是醫務人員,也可以是非醫務人員;既可以是媒體,也可以是其他機構。醫德評價的客體是醫務人員的職業行為,這種行為可以是醫務人員本人的行為,也可以是非醫務人員的行為。
(二)醫德評價的標準
醫德評價不僅需要有主客體,而且還需要評價的依據或標準。醫德評價的標準,即在醫德評價中用來衡量被評價客體時,評價主體所運用的參照係統或價值尺度。符合尺度的言行或人,都認為是善行,違反尺度的言行或人,被認為是惡行。由於時代不同,社會地位及教育水準的差異,加上個體的道德認識和道德修養不同,曆來在醫德評價上存在著很大差異。但是,是與非、善與惡總是有一定客觀標準的,這種客觀標準就是看人們的行為是否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目前,國內公認的醫德標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1.療效標準
醫療行為是否有利於病人的康複或疾病的緩解和根除是評價的療效標準。有利於患者健康是評價和衡量醫務人員的醫療行為是否符合醫德及醫德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如果醫務人員采取某些能意識到的,對病人治療不利的措施或行為,不論其主客觀原因如何,都是違反醫德的。
2.社會標準
醫療行為是否有利於人類生存環境的保護和改善是評價的社會標準。新的醫學模式要求衛生工作把疾病與健康放在一個更廣闊的背景下加以認識和研究,醫院不再單純是治病救人的診療機構,同時還擔負預防疾病,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的責任。醫務人員不僅治病,還有義務促進康複和預防保健,以及傳播醫學知識等。
3.科學標準
醫療行為是否有利於醫學科學發展是評價的科學標準。醫學是保護人的生命、增進人類健康的科學,其任務是揭示人類生命運動的規律及其本質,揭示疾病發生、發展的客觀過程,探索戰勝疾病、增進人類健康的途徑和方法。這就需要醫務工作者辛勤勞動,不辭風險,不圖名利,團結協作,積極進行科學研究,以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
上述3條標準,其基本精神是要求醫務人員的一切醫療行為必須嚴格遵循維護病人身心健康的利益;維護社會進步和人類健康的利益;維護醫學科學發展的利益。這也是進行醫德評價時必須遵循的主要原則。同時在實施中還應參照其他有利原則、自主原則、公正原則和互助原則等進行醫德評價。
(三)醫德評價的作用
醫德評價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是醫德實現的重要途徑,在醫學實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體地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1.對職業行為的善惡具有監督和裁決作用
社會主義醫德原則和醫德規範是醫務人員的行為準則,醫務人員的職業行為是否符合醫德原則和醫德規範,是通過醫德評價來進行監督和裁決的。醫務人員的職業行為符合醫德原則和醫德規範,就會得到褒獎,反之,就會受到譴責。如果把一定的醫德原則和醫德規範比做“法”,則醫德評價就是“道德法庭”,通過醫德評價對醫德行為的善與惡作出公正的“判決”,以達到維護醫德基本原則和醫德規範的目的。
2.對醫務人員形成良好醫德品質具有教育和調整作用
醫德評價既可以是外在的,也可能是內在的,它們都能夠促進醫務工作者正確地認識醫德,分辨善惡,褒善貶惡,並準確地進行醫德行為的選擇,這是醫德評價的教育作用。當醫務人員在履行醫德義務的過程中遇到阻礙和挫折時,可以通過醫德評價及時疏通和排解;當職業行為背離醫德並發生蔓延時,可通過醫德評價,即社會輿論和良心的譴責給予約束和阻止,使醫德行為得到及時的改進,這是醫德評價的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