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的光輝曆程(1 / 3)

(1997年7月10日)

在舉國上下歡慶中國共產黨成立76周年和香港回歸祖國的大喜日子之後,我們又迎來了中共陝西省委成立70周年。今天,我們在這裏集會,回顧過去70年的光輝曆程,展望美好未來,共商陝西發展的大計,這是非常必要和有意義的。70年前,陝西的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從大革命失敗的腥風血雨中爬起來,揩幹身上的血跡,掩埋好戰友們的屍體,積極投身到恢複和發展黨組織,同國民黨反動派展開殊死的搏鬥之中。1927年7月上旬,在中國革命處於嚴重危機的時候,中共陝西省委宣告成立。從此,陝西省委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帶領陝西廣大人民群眾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經曆了無數艱難曲折,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土地革命時期,省委高舉土地革命的旗幟,在艱難複雜的環境中頑強地堅持地下鬥爭和武裝鬥爭,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1927年10月,組織發動了清澗起義,打響了西北地區武裝鬥爭的第一槍。1928年,又先後發動了渭華、旬邑等地的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然失敗了,但陝西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不畏強敵,領導人民前仆後繼、不屈不撓地抗擊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不斷克服和抵製黨內機會主義的嚴重危害,一次次從挫折和失敗中走向勝利。這一時期,陝西黨組織先後建立了紅二十六軍、二十七軍、二十九軍、陝南抗日第一軍等正規紅軍和不少遊擊隊,在陝西和周邊地區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遊擊戰爭。創建了渭北、陝甘邊、陝北和陝南等革命根據地,最後形成西北革命根據地,成為黨中央及紅一、二、四方麵軍長征的落腳點。為黨中央把中國革命大本營轉移到西北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延安和陝甘寧邊區是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指揮中心。紅軍就是在陝西改編為八路軍後,從這裏出師抗日的,之後在全國形成了若幹個抗日根據地。在國民黨統治區域,陝西黨組織堅持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形成和發展了“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一整套白區黨的工作經驗,受到毛主席、黨中央的高度讚揚。在抗日戰爭時期,陝西軍民的抗日熱情對促成西安事變的發生與和平解決,對推動全民族的抗戰都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1937年七七事變後,陝西軍民又組織義勇軍、自衛隊跟隨八路軍和其他友軍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譜寫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解放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軍民在黨中央直接領導下,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邊區的猖狂進攻,消滅了胡宗南集團大量有生力量,有力地支援了全國各解放區戰場。在關中和陝南,中共陝西省委工委和關中地委以及各級黨組織,領導人民群眾配合西北野戰軍作戰,開展各種鬥爭,特別是爭取和發動國民黨軍隊的起義工作,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評價。各級黨組織為解放陝西全境,解放大西北,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陝西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創造了政治的、經濟的、科技的、文化的等各個方麵的經驗。建國初期,省委領導全省人民剿匪反霸,肅清國民黨殘餘勢力,醫治戰爭創傷,恢複和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並開展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和“三反”“五反”等運動,改善了全省的財政狀況,穩定了社會秩序,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50年代初,省委動員各級黨組織,貫徹執行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保證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順利實施。在逐步開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開始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60年代,省委認真貫徹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堅決糾正“一平二調”和“共產風”的錯誤,帶領全省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穩妥地調整農村生產關係,縮短基建戰線,增加生活資料供給,穩定物價,使三年自然災害及“左”傾錯誤造成的國民經濟嚴重困難逐步得到克服。1963年,省委根據陝西工業結構即中央企業多,地方企業少;大企業多,小企業少;重工業多,輕工業少的情況,大膽地提出發展地方中小工業和發展輕工業的設想,並著手解決工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這一思想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讚揚。“四清”運動中,省委敏銳地發現和糾正了運動中極“左”的傾向,在全國也是首創。即使在十年動亂期間,省委在帶領全省人民進行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等方麵,也有不少創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省委衝破長期“左”傾錯誤思想的束縛,全麵進行撥亂反正,落實黨的各項政策,糾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傾錯誤造成的冤假錯案;堅決清除“三種人”,促進了黨內政治生活的民主;逐步建立了社會主義民主與法製,鞏固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製度和政治協商製度,調動了各方麵的積極性;在全省農村推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生產責任製,解決了農業的發展問題;城市經濟體製改革也隨之逐步推開。80年代省委提出“教育奠基、科技興陝”的戰略方針和“重點發展關中,積極開發陝南、陝北”的區域戰略布局,為加快陝西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90年代以來,省委又提出“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扭住大事,狠抓落實”的工作方針和“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求發展”的戰略,有力地推進了陝西的改革開放和兩個文明建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